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將迎大考 怎樣做好
迎接新的時代大考
——寫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即將深入開展之際
人若多日不洗澡,就會泥垢滿身;房子長期不打掃,就會蛛網遍布。因此,經常洗洗澡、隔段時間給房子來次大掃除,是十分必要的。
眼下,一場旨在清洗思想和行為上灰塵的“大掃除”——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即將在全黨深入開展,8000多萬黨員正在迎來一場新的時代大考。
摒棄模糊認識,破除思想障礙,充分認識深入開展教育實踐活動的必要性、緊迫性
這是一項重大決策,這是一個重大舉措。
6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工作會議上發表的重要講話,已經從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高度,從實現黨的執政使命、奮斗目標的高度,深刻論述了開展教育實踐活動的現實必要性和緊迫性。
從歷次活動的經驗看,搞好教育實踐活動,首先思想認識必須到位。當前,這場活動全黨關心、社會關注、群眾期待。但也有一些黨員干部思想上有顧慮、心態上存疑慮、認識上不清晰。
有的黨員干部認為,作風方面存在的一些問題是當前的社會環境使然,沒必要大驚小怪、小題大做。
這顯然是對作風問題的嚴重性認識不夠。當前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貫徹執行黨的群眾路線情況是好的,黨群干群關系也是好的,這是主流。在肯定主流的同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必須看到,面對世情、國情、黨情的深刻變化,“四大危險”更加尖銳地擺在全黨面前,黨內脫離群眾的現象大量存在,集中表現在 “四風”上。因此,“大掃除”不是可搞可不搞,而是必須要搞。
有的黨員干部認為,作風問題積習難改、積弊太深,靠一次活動無法從根本上轉變作風。
這是對解決作風問題的信心不足。以中央八項規定為例,自去年12月八項規定出臺后,立即在全國刮起一陣新風,短短半年時間,取得明顯成效。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共查處違反八項規定精神的問題2665個,給予組織處理和黨紀政紀處分的2290人次。人民群眾普遍反映,八項規定的出臺恰逢其時,對嚴格執行八項規定充滿信心。從目前看,這股新風力道依然強勁。這次活動以貫徹八項規定為切入點,人們有理由相信,作風問題上的一些積習、積弊將得到根本性轉變。
有的黨員干部認為,不動真格、不嚴格執行怕“撞到槍口上”,動真格、嚴格執行又怕得罪人,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這種認識反映出一種矛盾的心態。這次活動,中央特別強調要“洗洗澡”,以整風精神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深入分析發生問題的原因,清洗思想和行為上的灰塵,保持共產黨人政治本色。可以想象,再以“老好人”的心態“騎墻式”搞活動,注定過不了關。
有的黨員干部認為,“四風”問題主要針對領導干部,離普通黨員很遠,讓全體黨員投入活動,會不會有“部分得病、全體吃藥”之嫌?
這樣的看法也是一種誤區。活動在要求以“縣處級以上領導機關、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為重點”的同時強調,“切實加強全體黨員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和黨的群眾路線教育”。這就明確地傳遞出一個信息:這次活動,每個黨員都是參與者,沒有人可以當“觀眾”。
還有的黨員干部覺得,搞活動費神費力、牽扯精力、增加負擔,弄不好會影響中心工作。
這種擔心也是片面的。從“孟連事件”到“孟連經驗”的轉變,就是一個典型的例證。孟連近年來經濟社會發展指標連續增長的事實證明,抓住群眾工作這個牛鼻子,干群同心同行,經濟社會必定持續快速協調發展。
……
活動開展在即,這些輕視的思想、觀望的心態、敷衍的態度、擔心的情緒,應當引起足夠的重視。中央黨校教授葉篤初表示,從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的一系列重要講話到黨中央對深入開展教育實踐活動的決策部署,我們可以清晰地感知中央的堅定決心和動真碰硬的態度。
活動成效如何,取決于每一個黨員干部的積極參與。只有充滿信心,堅決貫徹執行,才能以良好的精神狀態投入活動,才能確保活動扎實推進、收到實效。
學習教育聽意見、查擺問題作批評、整改落實抓制度,確保教育實踐活動不打折、不走樣
活動即將展開,如何確保這場自上而下的教育實踐活動各項要求落實到位?
“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4句話、12個字的總要求,為活動的有序開展提供了基本遵循。誠如有的干部感言:必須在思想上、靈魂深處爆發革命,心跳要加快,身體要出汗。
有的專家指出,這次活動要解決的根本問題是黨和人民群眾的關系問題,旨在教育全體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強化宗旨意識,樹立群眾觀點,密切同人民群眾的聯系。在這方面,八項規定的出臺與實施起到了示范與引領作用。
的確如此。半年多來,無論是“輕車簡從”,“不安排群眾迎送”,“不鋪設迎賓地毯”,“不出席各類剪彩、奠基活動”,“嚴格控制出訪隨行人員”的細致,還是“首先要從中央政治局做起”,“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的堅定,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身體力行、率先垂范,踐行的正是黨的群眾路線。
正因如此,中央提出這次活動以貫徹落實八項規定作為切入點,把主要任務聚焦到作風建設上,集中解決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這“四風”,凸顯了鮮明的針對性和可行性。
長期以來,“四風”問題與黨內存在的其他問題緊密相聯,先解決好“四風”問題,有利于為解決其他問題創造條件。“反‘四風’的靶子選得非常準、非常精。”中央黨校黨建部副主任戴焰軍認為,現在,中央既有八項規定執行作為鋪墊,又在此基礎上提出更高標準和要求,是對作風建設的深化和鞏固,這種一步一個腳印的做法非常務實,有利于從根本上扭轉不良作風。
“整風是中共治黨的傳統,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工作會議中要求,以整風的精神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是對中共黨內目前所出現問題出的一記重拳。”6月19日,美國《僑報》這樣評論。
“掃帚不到,灰塵照例不會自己跑掉。”作風“大掃除”要真正觸及靈魂并不容易。72年前,通過延安整風,全黨確立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使干部在思想上大大地提高一步,使黨達到了空前的團結。對這次教育實踐活動,中央要求全黨發揚整風精神,重拾“批評與自我批評”這個武器,開展積極健康的思想斗爭。
“這就意味著一些地方和單位存在的‘表揚與自我表揚’、‘吹捧與自我吹捧’等變味的‘批評與自我批評’做法,在活動中不能搞、也行不通了。”葉篤初指出,要起到觸及思想、動真碰硬的效果,就必須重重地給患者一個刺激,“使患者為之一驚,出一身汗”。
在這方面,中央明確提出領導帶頭。6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專門會議,其中一個重要內容就是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中央政治局先行開展教育實踐活動,目的就是要通過中央領導同志的率先垂范,讓人們看到中央的決心有多大、力度有多強、批評和自我批評的度該如何掌握。不僅如此,事實上,無論是學習教育聽意見,還是查擺問題作批評,乃至整改落實抓制度,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無不帶頭垂范、身體力行。
這次活動雖為期一年,但作風建設卻是永恒課題,決不能刮一陣風就停,因而將制度建設貫穿活動始終、形成制度成果,就顯得尤為緊要。中央黨校教授辛鳴指出,開展活動并不代表要廢止之前的所有制度,應當堅持那些經過實踐檢驗行之有效的制度,同時從活動一開始就注重總結經驗、形成制度規范,用長效機制來防止不良作風的反彈。
以好的作風組織開展教育實踐活動,堅決防止“空對空”、“一刀切”、“封閉式”、“兩張皮”
細心的人注意到,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工作會議閉幕的次日,中央督導組培訓會議就在京舉行,45個中央督導組將承擔起向首批活動的單位督促檢查、具體指導的職責。這一信息,被人們解讀為“保持一定約束和壓力”的重要舉措。
的確,要確保取得成效,就必須以好的作風組織開展教育實踐活動,防止步入各種誤區。
誤區一:“空對空”。
辦公室不掛牌和群眾玩“捉迷藏”、辦事窗口之間推諉“踢皮球”,湖北十堰市近日召開“正風肅紀”行動通報會,33名黨員干部因違反工作紀律被問責……這樣為民辦事的“實招”群眾當然歡迎。
開展活動是“炒概念”,還是“動真格”,群眾一看便知。因此,必須正視矛盾、直面問題,避免查找問題蜻蜓點水、剖析原因隔靴搔癢、整改落實雷聲大雨點小。“八項規定執行為什么能立竿見影,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實’。”戴焰軍強調,開展活動決不能用形式主義來反對形式主義。
誤區二:“一刀切”。
這次參加活動的單位,涉及不同領域、不同地區、不同單位、不同部門和不同層級。“每個單位都有各自的特點,如果簡單套用一套標準、一個模式開展活動,很容易產生偏差。”辛鳴認為,各單位在活動中必須注意結合自身實際,著重查找所需解決的突出問題,而不能拘泥于某種形式。
從實際出發,重分類指導,防止左右一個樣、上下一般粗,這是開展活動必須注意的一個問題。
誤區三:“封閉式”。
開展活動,旨在拉近與群眾的距離、搞好與群眾的關系,群眾不參與,活動就無法見成效。
這就要求從活動伊始就讓群眾參與進來,每個環節都注意聽取群眾的意見建議,將活動的過程和成果向群眾公開,讓群眾看到廣大黨員干部在活動中所付出的努力,讓群眾給黨員干部的“考試”打分,并最終以群眾滿意為及格標準。
誤區四:“兩張皮”。
歷次教育實踐活動的經驗表明,開展活動不能游離中心工作、脫離自身職責,切忌“兩張皮”。
這次開展活動的目的,在于以優良作風促進黨和國家事業的健康發展,凝聚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強大力量。因此,各單位決不可為開展活動而偏廢本職工作,必須以活動為契機,與本單位的實際工作緊密結合,通過改進作風,提高黨員干部服務群眾的意識和能力,集中解決一批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使本單位的各項工作邁上一個新臺階。
※ ※ ※
帷幕已拉開,號角正嘹亮。我們相信,只要每一名黨員干部都以積極的態度、良好的狀態全身心投入,用每個人的實際行動對作風之弊、行為之垢來一次不留死角的大排查、大檢修、大掃除,就一定能夠贏得人民群眾心中的高分。
(人民日報記者 杜飛進 盛若蔚 姜潔)
(編輯: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