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京劇,臺灣劇團這樣做
國光劇團的京劇推介海報 吳亞明攝
在臺灣,京劇生存很不容易。除了政治困擾,還有臺灣七成以上人講閩南話,從小看的是歌仔戲、布袋戲。國光劇團,作為臺灣唯一的公立京劇團,在這樣的土壤下傳承京劇,除了編戲、唱戲,更努力在年輕人群中播種耕耘。
每年一部兒童京劇,扎根從孩子做起
“我是旦,不是蛋。”一名老旦手拿一只雞蛋,款款走上前臺,抑揚頓挫地說:“女兒好幾個,雞蛋好幾顆。”依次,她的女兒武旦、刀馬旦、花旦、青衣,手拿雞蛋一一亮相。當武旦說:“武旦,不要念成鹵蛋啊!”場下的小朋友哈哈大笑。這是5月中旬,臺北木柵,國光劇場上演的兒童京劇《孫悟空三打白骨精》。
國光劇團隸屬于臺灣文化部門,1995年由臺灣軍方下轄的戲曲表演隊整合而成。“國光責無旁貸必須將京劇藝術傳承下去。”國光劇團團長鐘寶善認為,傳承不能只局限于延續傳統經典,更要積極培養京劇觀賞人群。
扎根,自然要從孩子做起,為兒童特別編排的京劇于是就這樣誕生了。《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的導演馬寶山介紹,與成人京劇不同,兒童京劇會選一些孩子們熟悉、有興趣的題材。比如,取材《西游記》、《水滸傳》、《三國演義》中的故事。此外,舞臺、音樂都要符合兒童特點。比如,配樂節奏要明快,唱腔中會適當增加兒歌,讓孩子們產生親切感。內容上也會增加愛惜生命、做事要腳踏實地等教育理念。讓孩子們不但看了好戲,還能有所收獲。
從2002年開始,國光劇團幾乎每年制作一部兒童京劇,5月首演,有時10月再加演。馬寶山說,制作兒童京劇和做新戲一樣一絲不茍。劇團會提前一年定出劇本,確定導演,其中不乏劇團中的名導,而后,提前3個月左右時間排練。
因人施教,讓年輕人群感受京劇之美
2011年,國光劇團首次到嘉義、臺南表演兒童京劇。看劇前,臺南市竹橋小學學生陳駿瑋有點忐忑:“平常只看布袋戲的我,看得懂京劇嗎?”那天,上演的是《三國計中計》。“入場時,每個人都發了一支箭,原來在‘草船借箭’里,我們也成了演員,大家都是曹操的部下。在咚咚的戰鼓聲中,全場觀眾用力地把箭射向稻草人,一時之間,三國時代萬箭齊發的景象仿佛重演了。”陳駿瑋不但看懂了全劇,還覺得京劇精彩不輸布袋戲。
“我們跑校園跑得很勤,每年大大小小有200多場次。”國光劇團辦過老師研習營、兒童夏令營、藝術直達列車、大學駐校計劃。如何讓年輕族群了解京劇,領悟京劇之美,“國光人”動了不少腦筋。他們給小學生演兒童京劇;給初中生表演《柜中緣》、《擋馬》等生動有趣的劇目;給高中生表演文武兼備、故事相對復雜的傳統戲。
不限于整本戲的演出,國光劇團嘗試將京劇的各個元素,通過講解、表演呈現在學生們面前。比如,武生、丑角、花旦等行當的介紹,臉譜、把子功、包頭等幕后解密。馬寶山說:“講座沒道具,但手勢、腳步都可以表演。比如開門,古代的門與現代的不同,要雙手拉開,再關上。現場請同學們模仿,他們都覺得很有趣。”
新北市新莊高中老師林金環2003年參加了國光劇團舉辦的老師戲曲研習營。她隨后邀請劇團導演李小平到學校演講。那場講“臉譜”,李小平幽默而深入淺出地介紹,配上3位花臉演員現場示范,臺上臺下笑聲一片。林老師說,還記得有位年輕演員剛到時有些靦腆。結果,他架勢一開,卻展現扎實身段和唱腔,盡顯京劇魅力,同學們都為之傾倒。
2011年,國光劇團推出新戲《百年戲樓》,上戲前到一些學校推介。臺北麗山高中老師林佳儀回憶,坤生鄒慈愛一張嘴,音色與氣勢震懾全場,即使她穿著練功服,僅僅示范基本身段,大家也都感覺,站在面前的就是諸葛亮。聽完講座,很多同學都去觀看了《百年戲樓》。鄭雨婷同學在觀后感中寫道:“我對傳統中國戲曲的表演印象改觀很多,其實它并不艱澀難懂也不無聊,反而有一種很微妙的趣味。”
留住千分之一的觀眾,付出就沒白費
整個5月,兒童京劇《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在臺北連演了10場,約有4500位小學生觀看了演出。而后劇團又受邀到臺南演4場、桃園演4場。作為學校藝術教育的一部分,臺灣教育主管部門每年會發公文,通知有意愿的學校前去報名。而經多年累積,國光的兒童京劇在臺北尤其所在的文山區名聲很大。每年開放報名,附近學校踴躍到“秒殺”。還有老師學期初做教學規劃時,會先打電話到劇團詢問今年什么時候演戲。
11年辛勤耕耘,總會有所收獲。國光劇團的工作人員說,如今有些大型演出會遇到背書包的觀眾,說起多年前曾在劇場看過演出。而近幾年,劇團推出的新戲,有時年輕觀眾可達八成。林金環老師介紹,2007年,國光劇團推出新劇《金鎖記》。新莊高中訂了480多張票,幾乎占了全場的1/3。林老師不禁感嘆,“我們一直以為戲曲和年輕一輩將漸行漸遠,更認為年輕人難以進入傳統戲曲的世界。究竟是我們對傳統戲曲的信心不足,抑或長期以來在以西方潮流為中心價值的審美觀沖擊下,令我們猶豫、怯步與質疑?”
當然,作為傳統藝術,京劇在臺灣的傳承仍在艱難探索中。不過,鐘寶善認為,“學子實地參與賞析,哪怕日后只有千分之一的觀者持續關注京劇動向,認同國光理念,國光的付出就不會白費。”
(編輯: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