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回家了,讓我留下吧——國家圖書館文化助殘活動側記
“今天來到這里特別高興,尤其是剛才聽到了那份倡議書,有一種說不出的喜悅,有點像《紅樓夢》里大家張羅著辦詩社的感覺。我是國家圖書館的忠實讀者,也是一位特殊的讀者?,F在我站在這里,你看得見我,可我卻看不見大家,但我的心和大家相通?!?月25日,在由中國殘聯和國家圖書館聯合主辦的“書香中國·讓知識的陽光照亮每一個人的心靈”——圖書館文化助殘系列活動上,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楊佳深情地訴說著。
楊佳19歲大學畢業留校任教,24歲成為中科院最年輕的講師,但在29歲時不幸失明。此后她毅然選擇在困境中重生,克服種種困難重返講臺教學,組織科研項目,還成為哈佛大學建校300年來第一位獲得公共管理碩士學位的外國盲人學生,成為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委員會副主席。
從1985年楊佳考上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開始,她就和北圖,也就是現在的國圖結下了不解之緣。那時她的每個周末都是在國圖度過,一個面包加一瓶水。她說,當時國圖的門檻兒非常高,只有教授才可以辦借書證。等她好不容易拿到借書證時,卻已經看不清借書證上自己的相片了。那個時候她流淚了。
“其實我的夢想除了讀書、寫書、教書,還有一個,就是想重返國圖?!睏罴颜f。
2008年,國際盲人節到來時,楊佳在國圖參與啟動了中國盲人數字圖書館。其后,她又見證了數字無障礙電影、博物館無障礙觸摸自然、國家大劇院無障礙音樂賞析等殘疾人文化服務項目的實施。本文開頭楊佳所說的“倡議書”,是活動當天由中國殘聯和國家圖書館聯合發布的《圖書館知識助殘行動倡議書》。倡議書呼吁全國各級各類圖書館一起行動起來,深入開展面向殘疾人的無障礙、針對性、多樣化信息服務,構建覆蓋全國的殘疾人知識援助協作網,為殘疾人創造良好的學習和信息獲取環境,緩解并逐步消除殘疾人的知識貧困,使殘疾人能夠平等、充分地參與社會生活。
作為落實倡議書的舉措之一,國家圖書館與中國殘聯共同創立的“文津·陽光講壇”在當天揭牌。講壇旨在通過舉辦知識講座形式開展文化助殘活動,將以文化類題材為主、選擇殘疾人普遍關注的話題,通過直觀的交流消除殘疾人獲取文化信息的困難,為殘疾人建構時代常識、分享文化人生。為服務現場的聾啞群眾,主辦方安排了高質量的文字速記,使得講堂不僅可聽,同樣“可觀”。
楊佳說,她感謝國圖,因為國圖讀懂了殘疾人這本書。現在,楊佳每天早晨第一件事情就是通過國圖給的特殊軟件閱讀報紙,從而了解到了很多信息。她說:“21世紀人類遭遇著各種危機,但是化解危機要靠我們每個人提高自身素質。由于有了國圖,我想我們殘疾人在文化方面是一個富翁。我們對國圖一往情深,最后我想引用電影《簡·愛》里面的臺詞,簡·愛說:‘我回家了愛德華,讓我留下吧?!?/p>
(編輯:偉偉)
· | 國圖音樂廳變身藝術中心 四大院團將亮相 |
· | 《社會主義在中國》手稿捐贈國家圖書館 |
· | 國家圖書館展示絲綢技藝與文獻 |
· | 國家圖書館放寬入館年齡限制 |
· | 清宮藏書“天祿琳瑯”古籍啟動修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