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幣驅劣幣 小作 莫把“金庸”變成“瓊瑤”
《新笑傲江湖》一出,那些曾痛罵張紀中版《笑傲江湖》的觀眾突然發現,其實那個倒三角眼的令狐沖和真姑姑版的任盈盈并沒有那么讓人難以忍受,因為張紀中到底拍的還是一個武俠劇,與原著還是一個類別的。而于正版的《新笑傲江湖》基本用狗血的言情套路代替了武俠,把“金庸”改成了“瓊瑤”。聽說于正還買下了《神雕俠侶》的改編權,有網友不由得擔心,能把東方不敗改成女人并在青樓掛牌,會不會把楊過改成愛上雕兄呢?于正還宣稱,由于《笑傲江湖》的改編權還有一年,他還要拍《笑傲江湖》前傳,連有小說藍本的都被他改得面目全非,不知所謂的前傳又會如何慘不忍睹。
今天的于正已經成為一個相當有爭議的電視制作人,歷數他制作的電視劇,沒有哪部不是被人罵“雷劇”的。《王的女人》中,呂雉是項羽的真愛,虞姬當小三把項羽搶了過來;《美人無淚》上演華麗的八角戀愛;《美人天下》劇情與美劇《越獄》雷同;就連他的成名作《宮》也被指抄襲《步步驚心》。于正則自稱是一流編劇,說《新笑傲江湖》與李安的《少年派》有異曲同工之妙,“把有深度的東西普及化了”。在他眼里“觀眾只需要不用動腦子就能享受到的東西,太復雜的他們接受不了”。所以,于正工作室出品的電視劇注定只有服裝漂亮、演員靚麗了,至于內容怎樣,只要夠糾葛即可。其實說到底,就是只要劇能賣出錢即可,不管什么歷史、什么文化,也不管被人罵。只要保證曝光率,就能保住“金牌”制作人的光環,其他都是浮云。
爛劇有爛劇的邏輯,何況還有收視率撐腰。在巨大的爭議中,于正的每一部作品還有強勢衛視播出,收視率還創過第一。所以,當你用正經的文藝批評談及這些作品在藝術上的失敗時,收視率是他的擋箭牌,撼動不了他分毫。筆者這里只是想問:難道我們的批評只能借助道德的批判力嗎?難道我們只能呼吁電視臺莫要為了收視率而自降品位嗎?難道我們只能呼吁觀眾拒絕“雷人”從手中的遙控器做起嗎?道德在娛樂圈的名利觀下是太過微弱的力量,我們是否能做點別的?多鼓勵多推薦一些優秀的電視劇作品,用良幣驅逐劣幣,只要讓觀眾嘗過了好東西,他們自然就可以辨別壞東西。
(編輯:子木)
· | 孔子的道德要求:對己不對人 對上不對下 |
· | 《底線:道德智慧的覺醒》大腦為仁慈而預設? |
· | 功利化心態要不得 |
· | 中國古代官吏考課制度中的“官德” |
· | 2011年中國舞劇青春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