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
□從舊石器到明清,涉及年代較全
□從中原到邊疆,覆蓋地域較廣
□歷屆獲選項目近半成全國重點文保單位
9日,“2012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在京揭曉,河南欒川孫家洞舊石器遺址等(見上圖)入選。這是記者在國家文物局、中國文物報社、中國考古學會聯合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的。
據了解,2012年是個考古大年,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李伯謙認為,此次參與“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的項目從舊石器時代到明清時期都有涉及,覆蓋的時代較全;在地域上,中原地區、邊疆地區都有涉及;而且這些項目都有向公眾展示、宣傳的過程,產生了較大的社會影響。
以陜西神木石峁遺址為例,遺址城內面積有400多萬平方米,是目前國內所見規模最大的龍山時期至夏階段城址。2012年的發掘揭示出一座體量巨大、結構復雜、筑造技術先進的城門遺址,包含內外兩重甕城、砌石夯土墩臺、門塾等設施,出土玉器幾千件。在部分城墻上發現了成層、成片分布的壁畫殘塊。在下層地面下還發現了集中埋置人頭骨的遺跡兩處,每處均有24個頭骨。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嚴文明解釋說,這一方面可能是宗教信仰的表現,另一方面說明這個時期社會關系的復雜性。這一發現證明了龍山時期不僅是一個文化發達的時期,也是中國走向文明時代的重要時期。所以這個項目高票入選了“2012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童明康表示,在評選中學術標準一直是第一位的,“在這樣一個大前提下,也要顧及各個時期都應有代表性的發現;還有地域的平衡問題,即文明發祥地、文明的中心和邊遠地區、邊疆地區、少數民族地區的平衡。此外,評選要更充分地體現對文化遺產的保護原則。”
童明康說,歷年評上“十大考古新發現”的項目都得到了國家和地方的高度重視和保護。在之前評選出的220個項目中,大約有100個項目被列入了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一些項目成為大遺址或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不僅得到了很好的保護,也得到了很好的利用。
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張忠培在會上表示,“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已經走過了23個年頭,對中國考古事業的建設和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有力地促進了文物保護事業的發展。
圖片說明:
圖①:河南欒川孫家洞舊石器遺址發掘出的門齒。
圖②:江蘇泗洪順山集新石器時代遺址二期遺存的陶器。
圖③:四川金川劉家寨新石器時代遺址出土的泥質侈口深腹罐。
圖④:陜西神木石峁遺址出土的陶鬲。
圖⑤:新疆溫泉阿敦喬魯遺址與墓地的發掘清理現場。
圖⑥:山東定陶靈圣湖漢墓墓葬全景。
圖⑦:河北內丘邢窯遺址出土的隋三彩。
圖⑧:內蒙古遼上京皇城西山坡佛寺遺址出土的泥塑人頭像。
圖⑨:重慶渝中區老鼓樓衙署遺址出土的“縣”字木印模。
圖⑩:貴州遵義海龍囤遺址出土的青花龍紋八仙缽。
(編輯:偉偉)
· | 河北照坡遺址發現距今136萬年古人類活動面 |
· | 美中承諾進一步加強中國考古遺產保護 |
· | 遙感考古,用科技揭開歷史的面紗 |
· | 考古其實與每一個人都有關聯 |
· | 中國的歷史沒有被外國充分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