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曾《國學開講》專題片:既有用 又有趣
既有用 又有趣
——范曾《國學開講》專題片座談會側記
范曾畫作《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資料圖片)
問:“老子在《道德經》里邊講‘無為而無不為’。我就一直很糾結,怎么樣才算是‘無為’呢?”
答:“當你做這個事情,你內心感到快樂而愉悅,這就叫‘無為’……如果簡單地理解為起床了,喝茶、睡覺、吃飯,這不叫‘無為’。”
這樣的一幕,出現在北京電視臺《國學開講》的專題片里。現場觀眾的提問富有針對性,主講人范曾的回答言簡意賅。這樣的風格貫穿專題片的始終,受到社會輿論的關注。今天上午,《國學開講》專題片座談會在中國記協舉行。
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王文章表示,國學是我國近代以來,學界和社會比較關注的一個學術問題。在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今天,在一般人看來深奧的“國學”,如何走出學術的大門,拉近與社會公眾的距離,值得探索。《國學開講》專題片邁出了重要的一步,取得了良好的傳播效果。
“《國學開講》用發展的眼光、時代的精神和國際視野來解讀中華傳統文化,這是一個創新。傳統文化的授受不是一成不變的,也需要發展和創新,歸根到底要與現實世界相聯系,與我國當下改革發展的實踐相結合,與每個人遇到的各種實際問題相呼應,使其得到綿延并煥發生機。”人民日報新聞協調部主任曹煥榮說。
北京電視臺節目中心主任徐滔介紹說,不少觀眾反饋《國學開講》很受用,“比那些電視劇真的強多了”。她認為,通過觀看《國學開講》,觀眾可以借諸子百家的學說來審視自己,審視當下的生活,激發文化自覺,獲取文化自信。
“任何有效的傳播,都應該把做什么與怎么做完美地結合起來,兼顧‘有意義’和‘有意思’,力求既‘有用’又‘有趣’。在這些方面,《國學開講》專題片都進行了成功的嘗試。”本報副總編輯李春林說。同時,他強調,無論是報紙、書籍,還是電視欄目講述國學,擔當的都是向導員的角色,“最終目的是讓廣大讀者和觀眾去直接閱讀國學經典,真正登寶山,入寶庫”。
中國記協黨組書記翟惠生認為,《國學開講》深入淺出,結合實際,不教條,不刻板,與時俱進,傳播東方智慧,講的是國家的價值觀、民族的價值觀和百姓的價值觀。更為重要的是,這個專題片的形式新穎,不是依靠強行的教育,而是以文化人。他期待更多的新聞媒體自覺踐行“走轉改”精神,闡述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進一步鞏固壯大積極向上的主流思想輿論,提升文化凝聚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編輯:孫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