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大劇院今年有哪些亮點——訪國家大劇院院長陳平
國家大劇院如今已是全國乃至世界矚目的演出場所,每次上演原創劇目、世界經典劇目和公益項目,都能引起觀眾的高度關注。最近,不少觀眾來信詢問國家大劇院的舞臺2013年又有哪些亮點,為此,國家大劇院院長陳平回答了本報記者的提問。
記者:國家大劇院近些年以創作演出原創作品聞名,請問今年又有哪些大動作?
陳平:原創話劇《王府井》已經獲得巨大成功,今年還將赴寶島臺灣演出,為了讓這部作品更加完整,《王府井》的下部將在今年推上舞臺。另外,原創話劇《推拿》,原創歌劇《蘭花花》、《牡丹亭》,原創京劇《天下歸心》等,也都將在今年完成。屆時,觀眾將會看到一批具有國家大劇院創作風格的力作展現在舞臺上。
記者:國家大劇院已經制作出品了不少世界經典歌劇劇目,獲得了國內外的高度評價,形成了獨自的風格,今年還會制作經典歌劇作品嗎?
陳平:的確,國家大劇院已獨自或合作制作了22部歌劇,包括《假面舞會》、《羅恩格林》、《茶花女》、《漂泊的荷蘭人》、《卡門》、《托斯卡》、《藝術家生涯》、《圖蘭朵》、《蝙蝠》、《灰姑娘》、《魔笛》、《弄臣》、《塞爾維亞理發師》、《蝴蝶夫人》等世界著名歌劇,還創作演出《趙氏孤兒》、《運河謠》、《山村女教師》、《西施》等中國歌劇作品。
今年,我們將延續這一成功的劇院經營模式,不但舉辦歌劇節,而且還要隆重紀念威爾第、瓦格納這兩位歌劇大師誕辰200周年。我們制作的《奧賽羅》、《霍夫曼的故事》、《納布科》、《費加羅的婚禮》、《意大利女郎在阿爾及爾》、《漂泊的荷蘭人》等經典歌劇將初次或再次亮相。
記者:今年國家大劇院的日常演出中還有哪些值得關注的節目?
陳平:今年國家大劇院仍將匯聚國內外眾多頂級的名家名團,為公眾提供豐富精彩的“文化菜肴”。
年初,美國芝加哥交響樂團二度來訪,國話的《大宅門》熱演半個月。接下來,臺灣云門舞集《九歌》、美國芭蕾舞劇院(ABT)的《天鵝湖》、新西蘭皇家芭蕾舞團的《吉賽爾》、德國柏林芭蕾舞團《仙媛》、荷蘭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馬林斯基交響樂團、維也納愛樂樂團也陸續來訪。
在話劇方面,可以說也是精品匯聚,北京人藝的《天下第一樓》、林兆華的《刺客》,將與國家大劇院制作的《風雪夜歸人》、《簡·愛》等一起陸續登臺。而在戲曲方面,3月的“黃梅戲藝術周”,6月的“看戲話三國”,以及“大雅之美”昆曲系列、“京劇精品展演”等,都聚集了這些劇種的經典作品。
在今年,第六屆北京兒童戲劇季會為孩子們呈現中國木偶藝術劇院的《猴王·花果山》、中國兒童藝術劇院的《白雪公主與七個小矮人》、捷克第一黑光劇團的《捷克傳奇》等眾多兒童節目。這些節目可以為小觀眾帶來樂趣與遐想,也可以促進他們的想象力。此外,像“五月音樂節”、7月的“漫步經典音樂會”和“第二屆國際芭蕾舞暨編舞比賽”、“八月合唱節”、10月的“國家大劇院舞蹈節”等,也將和大家一一見面。與此同時,我們創作的京劇《赤壁》、話劇《簡·愛》和《王府井》等還將在全國巡演,讓各地同享國家大劇院的創作成果。
記者:國家大劇院自成立以來,為什么一直可以保持旺盛的創造力和不衰的吸引力?
陳平:過去很多人都以為國家大劇院靠的是劇場效應,觀眾是為了參觀場地才走進大劇院的。這在開始有一定的道理,但時間一久,劇場效應就會減弱,最終還是要靠劇目建設。我們一直堅持世界高水準的舞臺演出和舞臺制作,努力將國家大劇院建設成為世人向往的藝術殿堂,世界品牌觀念、國家文化觀念、民族藝術觀念,是我們建設的核心;高質量的演出是我們維護形象的根本,高端制作則是我們保持國際吸引力的基石。高端制作蘊涵的是持續不斷的創造力,所以說,原創是我們目前和未來的亮點。國家大劇院自成立以來一直得到國內外觀眾和藝術家的厚愛,今年我們依然期待觀眾和藝術家能給予更多的支持。
(編輯: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