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家見月能閑坐 何處聞燈不看來
圖為“鐵棍背棍”表演。邢兆遠攝
雪鄉(xiāng)。 程偉光攝
游客在雪鄉(xiāng)掛燈籠。程偉光攝
賞燈。 韓靈麗攝
重慶江津:民俗文藝"鬧翻天"
本報重慶2月24日電(記者張國圣 通訊員李林峰、李彥歐)打鐵水、耍獅燈、川劇表演、塘河婚俗……2月24日,重慶市江津區(qū)10多種各具特色的民俗文藝在元宵佳節(jié)“鬧翻了天”。
今年元宵節(jié),江津區(qū)在幾江、鼎山、白沙、德感、塘河等5個鎮(zhèn)街分別集中開展了民俗上街大拜年活動,既有打蓮槍、打鐵水、舞龍舞鳳等傳統(tǒng)民俗技藝,又有龍燈晚會、川劇坐唱、塘河婚俗文化等傳統(tǒng)特色文藝展演。
68歲的何桂銀在塘河古鎮(zhèn)的川劇坐唱表演中打川劇鑼鼓。他告訴記者,自己已經(jīng)打了30多年鑼鼓,這幾年每年都會參加幾次民俗文化活動,就是希望通過表演讓更多人了解川劇鑼鼓,讓這門技藝繼續(xù)傳承下去。
“俗話說鬧元宵鬧元宵,不鬧哪能感受到節(jié)日氣氛?”白沙鎮(zhèn)恒河村村民王其容說,鎮(zhèn)上每年都會組織“鬧元宵”活動,給大家送上“文化大餐”。王其容的妹妹王其會在浙江省舟山市打工,今年特意請假到元宵節(jié)以后,就是為了看看鎮(zhèn)上的“鬧元宵”活動,感受這濃濃的年味兒。
燈耀兩馬,情牽兩岸
本報福州2月24日電(記者高建進)人如海、歌如潮。福州馬尾、臺灣馬祖攜手舉辦的第十一屆“兩馬同春鬧元宵”活動于昨晚開幕。據(jù)介紹,昨日,馬祖方面組織400多名鄉(xiāng)親循“小三通”航線到馬尾參加鬧元宵活動,人數(shù)為歷年最多。
昨晚,節(jié)日的馬尾披上了盛裝,家家戶戶掛起了大紅燈籠,夜幕中放眼望去如天上街市。東江濱花團5000多盞“氛圍燈”同時閃亮,將水岸長街映照得宛如人間仙境。
今年的燈會圍繞“燈耀兩馬,情牽兩岸”主題,布置大型燈組20個,分為金蛇迎春、兩岸親情、美麗馬尾、新城憧憬等4個部分。在“兩岸親情”燈區(qū),馬祖方面用花燈的形式介紹了馬祖的風俗節(jié)慶、自然生態(tài)、景觀建筑、酒香美食等,不少市民紛紛用相機、手機拍照留念。“這些燈真漂亮。我還沒去過馬祖,看到這些燈就想去那里旅游了。”福州市民小林說。
不少市民表示,雖然今年“兩馬”燈會的經(jīng)費節(jié)儉了不少,但總體效果很好,是場具有地方特色、立意高、有創(chuàng)新、安全節(jié)能的元宵節(jié)盛會。
山西:社火紅火呈吉祥
喜慶的鑼鼓響遍全城,彩車在大街上流動,“2013中國·晉中社火節(jié)”把幸福、歡樂、祥和撒遍大街小巷。
平日里默默無聞的莊稼漢個個都成了身懷絕活兒的好手。舞龍高手郭玉福說:“我們晉中被譽為‘中國社火之鄉(xiāng)’,這里的社火源于秦漢百戲,發(fā)展于唐,盛行于明清,成為一朵民間藝術(shù)奇葩。”
上午9時許,大街上,廣場上,人山人海。這邊拋起繡球,那邊抬來花轎,還有民間八音會、晉劇、秧歌、小戲等表演,各種各樣的民俗活動競相登臺。
“來了,來了,快看!”,伴隨著歡快的樂曲,省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鐵棍背棍”登場表演,吸引眾人注目。身穿彩衣的孩子們踩在棍子上,舒臂如仙鶴展翅;抬棍的壯漢們勁步矯健,精神抖擻。
不一會兒,農(nóng)民高蹺隊向人們扭了過來,演繹著豬八戒背媳婦、媒婆、傻公子等,扮相滑稽;接著“劃旱船”的走過來,瀟灑壯實的漢子拿著船槳,扶著彩色的船幫,翩翩起舞……人們爭相觀看,有的踩在凳子上引頸欣賞,有的父母扛著娃娃觀看,無不興致勃勃地陶醉其中。(本報記者 邢兆遠 李建斌)
海口:媽祖巡游 府城換花
本報海口2月24日電(記者王曉櫻、魏月蘅)今天一早,海南省海口市中山路騎樓老街的天后宮就人聲鼎沸,由舞獅隊、鑼鼓隊、媽祖神像、儀仗隊和彩車組成的媽祖巡游隊,吸引了大批市民、游客前來觀看,把騎樓老街區(qū)圍得水泄不通,好不熱鬧。
為增添節(jié)日的喜慶氣氛,海口市水巷口騎樓老街、中山路騎樓老街的商戶還準備了燈謎,掛在每間商鋪的貨架上、墻上,供過往的游客和市民猜謎,猜中還能獲得商家準備的小禮品。
元宵節(jié)當天,一年一度的府城換花節(jié)如期登場。海口市瓊山區(qū)共設(shè)5個換花點,組織了多項豐富多彩的活動,包括“裝馬匹”民俗巡游、“雄獅鬧春”活動、“2013年海口府城元宵換花節(jié)”主會場巡游活動、瓊劇表演、文藝演出及游園活動、“燈謎游春”活動、“書畫賀春”書畫展等。
吉林長白:外來農(nóng)民工警營吃湯圓
“這湯圓真好吃!”24日,在吉林省長白朝鮮族自治縣馬鹿溝鎮(zhèn)龍崗邊防派出所,來自四川廣元的農(nóng)民工王曉軍和工友們,不僅吃上了熱氣騰騰的湯圓,還實現(xiàn)了他們的元宵節(jié)心愿。
“吃一碗熱湯圓,和家人通個電話,報個平安,就是我們最盼望的事了……”元宵節(jié)前夕,吉林省白山市公安邊防支隊龍崗邊防派出所民警冉占明,在轄區(qū)農(nóng)民工留守工地走訪時,聽王曉軍說起了農(nóng)民工的元宵節(jié)愿望。
在長白縣馬鹿溝鎮(zhèn)、八道溝鎮(zhèn)等邊境一線鄉(xiāng)鎮(zhèn),邊防官兵24日來到駐地農(nóng)民工打工的宿舍、工廠,邀請他們到警營一起包湯圓、煮湯圓。
四川籍農(nóng)民工劉海濤說:“往年這時候,要是在老家,我們一家人應(yīng)該在準備花燈了。今年,雖然不能回家過節(jié),卻有邊防軍人陪著。走南闖北十來年,這還是頭一回!”(本報記者 曾毅 本報特約記者 任爽 本報通訊員 張磊)
紅紅的燈籠映雪鄉(xiāng)
雪鄉(xiāng)的夜風雪彌漫,可被譽為“中國雪鄉(xiāng)第一家”的家庭賓館卻是暖如南國。大廳里熱熱鬧鬧,老板娘扎著圍裙歡聲笑語,正組織客人包餃子。她雖已年過六十,還是風風火火,爽爽快快。她說:“為了讓客人在這里過上一個難忘的正月十五,已準備了二十多斤元宵,又包了獨具林區(qū)特色的酸菜餡、刺五加餡和野山芹餡的餃子。”
在餐桌上、窗臺上的幾個大盆里,用涼水緩著黑黑的凍梨、金黃的凍柿子、紅艷的凍海棠,來自廣州的醫(yī)院護士葉小姐和來自蘇州的大學生徐小姐,好奇地望著已結(jié)出一層薄冰的水果。老板娘說:“只有這樣才能把凍成冰蛋蛋的水果變軟了,那咬一口又甜又酸,一下子舒服到你的心底兒。”看著她倆有些焦急的樣兒,又說:“把那冰捅破了,拿一個涮涮就能吃!”她給倆人撈出幾個,小葉吃了一口,驚嘆道:“哇!這種感覺太美了!在我們那里是吃不到的啦!”小徐紅紅的臉上躍動著興奮,感慨地說:“潔白美麗的雪鄉(xiāng),到處都是美,就連這凍水果也美得讓人刻骨銘心!”
在那張北京游人的餐桌上,擺滿了東北林區(qū)特色的八大燉,色味俱佳,有的人急不可耐了,那位剛剛從北京服裝學院畢業(yè)的小施忙“叫停”,拿出相機拍下這一道道色澤鮮艷的菜肴,說:“這些菜美得讓人不忍動筷!”
正月十五的焰火“通”“通”騰空而起,紅紅的燈籠在雪夜里像飄動的丹霞,映著那輪圓圓的月亮。(本報記者 程偉光 黑龍江林業(yè)報記者 王宏波 黑龍江日報記者 王振良)
四式湯圓排隊買
“全店員工正月初六就開始趕制四式湯圓,可還是供不應(yīng)求,這幾天每天清晨天不亮就要起床包湯圓呢。”記者來到了廣州越秀區(qū)的佳叔湯丸王甜品店采訪店老板,只見這里座無虛席,還有很多顧客在排著長隊。
店老板告訴記者,所謂四式湯圓,是取綠豆沙、紅豆沙、糖漬冬瓜、熟芋糜為主料,配以白糖、熟豬油、芝麻、蔥白、肥豬肉等制成4種口味各異的餡料,包入糯米皮中,捏成圓形的大丸。煮熟后,將每4個不同餡料的湯圓裝一碗,加適量糖水即可食用。
廣東省烹飪協(xié)會副會長蕭文清多年來一直鉆研潮汕菜系,是國家高級烹調(diào)技師。他告訴記者,四式湯圓起源于廣東潮汕地區(qū),是當?shù)亓鱾饕丫玫膫鹘y(tǒng)甜品。在潮汕地區(qū),“四”字是好意頭,取意“兩雙”,潮汕人吃湯圓,故意做成一碗4個,味道相異,除了象征圓滿甜蜜之外,更是希望來年四季平安、生活四平八穩(wěn)、財運四通八達,有著濃重的儀式化韻味。
潮汕的四式湯圓,需要按口味和數(shù)量來配比,機械化生產(chǎn)甚是麻煩,所以在超市是買不到速凍的四式湯圓的,但廣東人對手工湯圓的熱情一直有增無減。元宵佳節(jié),廣州市大大小小的傳統(tǒng)甜品店都是一片生意興隆的景象。(本報通訊員 王 燁本報記者 吳春燕)
秦淮燈會:省錢不省喜氣
“正月里來賞花燈”,今天正值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有“燈火甲天下”美譽的秦淮河畔人如潮涌,50萬盞花燈、120組大型燈組將秦淮河裝飾得燈火通明,恍若客在星中走,船在月中游。
燈展總策劃胡洪說,節(jié)儉不浪費是此次花燈展的宗旨。節(jié)儉的理念應(yīng)用到了每盞花燈,例如有的花燈是用塑料瓶改造而成,有的則把去年展出過的花燈骨架抽出來,重新彎成新的造型。
但是,節(jié)儉不等于簡單,一個個惟妙惟肖、創(chuàng)意十足的花燈讓老百姓看得過癮,玩得開心。
“媽媽,快看,變形金剛!”看到前方威武神氣的變形金剛花燈,一個五六歲大的小家伙拉著媽媽的手迫不及待地想要沖出人群。“哇,和動畫片里的一模一樣!”小家伙看得滿心歡喜,一個勁兒拍手叫好。
“這怎么還一個館一個館的,咱去揚州館看看。”游客許婷婷喊住伙伴。“喲,這‘麒麟送子’還真像是我們揚州師傅做的呢。”許婷婷指著花燈“麒麟送子”對記者說,她是揚州人,揚州的傳統(tǒng)花燈中就有著名的“麒麟送子”燈,花燈的造型她從小就很熟悉。
除了揚州館外,老門東青石路兩旁還遍布了陜西館、河南館、臺灣館等15個地方展館。南京市秦淮區(qū)文明辦謝江平告訴記者,今年是秦淮燈會第一次開設(shè)地方展館,展館里的花燈全部是當?shù)孛耖g老藝人的手工作品。
“這么多漂亮的花燈,好像一場花燈世博會啊,今天真是太開心了!”游客陳新興奮地和花燈來了個親密合影。
(本報南京2月24日電 記者鄭晉鳴 通訊員韓靈麗)
火車上的元宵晚會
本報北京2月24日電(本報記者楊慧峰 通訊員歐璐婷)為了給出行旅客及外出務(wù)工人員營造美好的節(jié)日氣氛,2月23日晚北京鐵路局北京客運段Z9次列車內(nèi)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元宵晚會。這趟列車是北京到寧波東的。
伴隨著《北京歡迎你》的歌聲,晚上9點30分,晚會正式開始,8名美麗的列車乘務(wù)員整齊地為旅客們進行手語表演,展示了其良好的業(yè)務(wù)技能,值得一提的是,這8位姑娘還是北京第一屆手語大賽第二名獲得者。接著,列車員又為旅客帶來了一段黃梅戲,將晚會推向了高潮,動人的嗓音讓旅客們也情不自禁地加入其中;旅客彭先生自告奮勇上臺獻歌《愛你一萬年》,他告訴記者:“這是我第一次參加這樣的活動,這樣的活動人人都愿意參與進來。”
演出的最后,乘務(wù)員還為旅客們送上了熱氣騰騰的元宵,香甜的味道讓在場的每個人都感動不已。
云南晉寧:山歌鬧春
本報昆明2月24日電(記者任維東)“說晉寧,唱晉寧,歌唱黨的好恩情”,“哎,寶峰地方不簡單,文化生活過得歡”……今天下午一點多,來自云南省楚雄、大理及昆明的眾多鄉(xiāng)村歌手,在晉寧縣昆陽街道辦事處新里程民族文化廣場,擺擂臺、對山歌,用此起彼伏的歌聲歌唱美好生活,歡慶元宵佳節(jié)。
昆陽街道辦事處主任李華向記者介紹說,唱山歌,對調(diào)子,一直以來是昆明市晉寧縣寶峰人民贊頌幸福生活、傾訴愛慕之情的一種民間藝術(shù)形式。民間小調(diào)即山歌,又稱調(diào)子,最大的特點是現(xiàn)編現(xiàn)唱,壓韻上口。每調(diào)一般四句,每句七字,男女對唱,隨音而起,自然流暢。
(編輯:偉偉)
· | 元宵:“一國之人皆若狂” |
· | 五洲共慶鬧元宵 四海同春過大年 |
· | 元宵節(jié)前話佳節(jié):元宵文化盤點 |
· | 環(huán)保花燈鬧元宵 |
· | [圖片新聞]“舞虎”鬧元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