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藝術報]應用高科技道具成雜技發展趨勢
提到雜技,可能很多人的印象會是“傳統藝術”、“技巧高難”,而很少有人會將其與“高科技”勾連在一起。然而見到會自動爬線、一抖十幾米高的空竹,形似機器人,上下左右、忽快忽慢、“打太極拳式”不斷轉動的鋼圈裝置等奇特的道具,人們對于雜技就會有不一樣的認識。日前,在剛于摩納哥捧得“金小丑”獎載譽歸來的中國雜技團召開的座談會上,記者經由中國雜技團總工程師王建民的介紹,深刻感受到了高科技在雜技領域的應用,及其對于雜技發展的重要作用。
王建民說,運用高科技道具,能夠把現代和時尚的氣息帶到雜技里,創造出間離感,從而給觀眾帶來前所未有的視覺沖擊和新奇感受。此次兩個獲獎的節目《俏花旦·集體空竹》《圣斗·地圈》,給觀眾最大的感受就是“離譜”。而這些超出觀眾預期的效果:空竹之所以能夠彈很高、會自動向上爬線,“機器人”地圈不規則地轉動,其推動者正是這些高科技道具。王建民透露,配合雜技總體構思,道具里暗藏了很多無線電接收裝置,因而可以遙控空竹上繩、地圈轉動,讓觀眾在欣賞節目時感到變化莫測,既新穎又震撼。
“引入高科技,可以大大延伸雜技的發展空間。”王建民告訴記者,應用高科技道具是未來雜技發展的趨勢。早在一次國際馬戲論壇上,一位外國專家就曾提出如何才能在確保藝術家安全的情況下,不斷沖擊人類表演極限的問題,這也成為很多雜技界人士致力于研究和解決的問題。而高科技的應用無疑給這一問題的解決提供了一種可能。近年來,業界的一些節目也開始進行雜技高科技化的探索,從國內來看,像廣州軍區戰士雜技團的主題晚會《生命·陽光》、中國上海雜技團與中國吳橋雜技藝術學校的《幻影·軟鋼絲》、中國雜技團的《十三人頂碗》《搖擺高拐》《俏花旦·集體空竹》等節目中,均應用了融入較高科技含量的道具。在王建民看來,在某種程度上,雜技道具的創新可以推動雜技整體的創新和發展,對雜技產生顛覆性的作用。王建民以他的研究發明舉例說,《搖擺高拐》節目中的高拐就內有玄機,里面內置的各種機關可以讓高拐動而不散,當高拐串立起來的時候,可以達到8米高,演員在上面表演高難動作會令觀眾不由得驚呼連連。然而,其實觀眾看到的“驚”和“險”有相當一部分都是道具顯現出來的效果,動作看起來似乎是人類無法完成的,事實上演員在表演時卻是“顯難卻并不為難”,這就利用科技配合、烘托了人的表演。“高科技道具的運用既在一定程度上延長了演員的藝術生涯,也促使演員產生新的技巧,從而推動雜技產生形態變化。”王建民說。
(編輯: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