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信念 有擔當 有追求——記內蒙古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宋生貴
宋生貴現為內蒙古自治區文聯副主席、內蒙古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同時兼任內蒙古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自上世紀80年代初投身于文藝美學研究與文藝評論以來,宋生貴在學術上取得了突出成績,特別是近年來,宋生貴積極倡導并擔綱主持草原藝術研究,為推動內蒙古自治區由民族文化大區到文化強區建設方面,做出了切實而有創造性的努力。
宋生貴的努力與成就受到了多方面的肯定與褒獎,他是國務院授予“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被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教育部授予“全國教育系統先進工作者”稱號,被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和人民政府授予“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和“內蒙古自治區文學藝術突出貢獻獎”、“內蒙古自治區杰出人才獎”等獲得者,榮獲“內蒙古自治區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榮譽稱號。
30余年的潛心治學中,宋生貴始終不趨勢、不追潮、不媚俗,而是注重對外在世界的靜觀默察,并經常使自己的心靈世界留有虛靈的空間,供思想與才情耕云播雨。他先后涉足文藝自身價值取向與價值評判問題研究、藝術活動實踐中的“審美發現過程論”研究、藝術家人格心態研究、藝術生態的美學研究、草原藝術研究等,先后撰寫學術論文100余篇,發表文藝評論文章200余篇,著有《訪蹤沉思:文藝活動審美研究論稿》《審美趣談》《藝境采穗》《塞上風景:宋生貴文藝理論評論選》《詩性之魅:藝術美學新論》《傳承與超越:當代民族藝術之路》《凌叔華的古韻夢影》等多部學術專著。
除了做好個人的學術研究與文藝評論工作之外,宋生貴還在內蒙古文藝評論家協會的建設與引領、評論隊伍建設、理論園地創建和推動全區文藝理論研究與文藝評論工作的開展等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努力。2000年,在內蒙古自治區文聯的大力支持下,他與幾位業界同道積極籌建內蒙古文藝評論家協會。擔任協會領導以來,宋生貴與全區文藝評論工作者一道,做了大量具有開拓性的工作。包括圍繞建設民族文化大區和草原文化學術研究,深入探索民族文化與民族文藝創作的內在聯系,總結內蒙古自治區近年來文藝創作實踐和客觀規律及個性特點;立足于全球化背景下的大視野,在當今劇烈的世界文化沖突中,科學地研究并論證民族文化的歷史價值與現實意義,以增強民族自信心和民族文化的自覺性;引導部分理論工作者主持或參與了自治區多種史書、志書的編撰工作,拓寬了工作范圍,也為史、志書的編撰能夠進入學理思考創造了條件。
在宋生貴看來,一個人選擇了理論研究,除去能夠安貧樂道之外,還需要耐得住孤獨和寂寞——這便等于在社會流行的實用功利價值取向面前,不看風使舵,不患得患失。這需要有一種宗教般的誠摯篤信,甚至越是孤詣獨覺的時候,越使事業的莊重感上升。
(編輯: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