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藝術報]張居正也“穿越”,都是不尊重文化惹的禍
明朝重臣張居正竟然也“穿越”了!飛過270年的時空隧道“見證”了清代的歷史。這一“奇跡”的締造者并非熒屏上刮不完的“穿越”風,而是如今張貼于張居正“老家”荊州的一處關于他的簡介。日前,有媒體報道,位于荊州古城張居正街南邊的一處對外宣傳的《張居正簡介》中,竟錯將明萬歷十一年(一五八三)標注為“一八五三”。如此一來,歷史就這樣被無情地“快進”了200余年,張居正也無奈地被“穿越”了。
應該說,出現如此錯誤對于荊州市來說委實不該。其實,只要學過歷史的人都會知道“一八五三”絕對不可能是明代,而是清代,更何況在歷史上出了張居正這樣一位大人物,并將其推崇備至,甚至以其名命名古街的荊州,更應對其種種了然于心。然而就是在這樣一個標榜張居正“老家”之地,其用來宣傳張居正的簡介卻犯下如此之錯,豈不甚為可笑。
事實上,在國內各地的城市名勝古跡、文化園等公共場所,寫錯字、標錯生卒年月的現象并不鮮見。記載珠海歷史人物的珠海名人雕塑園曾將近代著名洋行買辦唐廷樞的塑像名牌錯標成“唐延樞”;在南京的白鷺洲公園門口的簡介里,也曾將“遂正式辟為”中的“遂”寫成了“逐”,而“春水垂楊”的“楊”寫成了“揚”;夫子廟李香君故居門口的簡介中,則曾將“巾幗英雄”寫成了“巾帕英雄”;等等。如此低級之錯誤令人哭笑不得,古城也好名勝也罷,顏面盡失。也難怪很多人對此吐槽:“太不嚴謹了!”“沒文化真可怕!”想來也是,游人們本想帶著孩子來此瞻仰下名人、學習些歷史、游覽下景區、感受下燦爛文化,卻看到簡介連名字、年份都搞錯,不得不玩起“大家來找茬”的游戲,其中的郁悶可想而知。
城市文化園區、歷史名勝古跡本應承載著我們民族光輝燦爛的文化和歷史,也彰顯了這個城市的深厚底蘊和精神。而如果其簡介都被弄錯,大煞風景不說,甚至會影響到城市形象。筆者以為,之所以出現以上情況,一部分原因可能是由于當地相關人員文史功底不深、責任心不強,但是最為關鍵的,是他們心中缺乏對文化的尊重和敬畏。沒文化固然可怕,但是沒有對文化的敬畏之心則更為可怕!希望從事文化和宣傳的人都能懷有一顆對文化的敬畏之心,嚴格把關,如此,古城和名勝們可能也就不會陷入錯漏百出的窘境了。
(編輯: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