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藝術報]公共辯白需要“有話好好說”
暢銷書作家李承鵬日前在京進行新書《全世界人民都知道》簽售活動時,遭到陌生男子掌摑和扔刀,甚至被打人者扣上一頂“漢奸”的帽子。打人者聲稱打的就是“漢奸”,打“漢奸”有理。
不認同你說的咋辦?揍你沒商量。許久以來,這種由觀念爭鋒升級為身體暴力的現象時有發生。從學者閻崇年簽名售書時被掌摑到著名作家洪峰、馬原先后挨打,傷勢嚴重;從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吳法天“約架”女記者到北航教授韓德強掌摑八旬老人,斥其為“漢奸”……無論是掌摑李承鵬的人還是曾經“約架”的人,幾乎都是具有廣泛影響力和大批粉絲的知識分子或所謂輿論領袖,他們本該是社會底線的捍衛者、社會文明的塑造者、社會良知的堅守者,可是令人失望的是,叢林法則與暴力思維取代了理性與文明,從理性思辨到網絡攻擊謾罵繼而演變為現實“約架”,有理就在聲高,拳頭硬的更有理,這種觀念似乎正在成為眼下一些人篤信不二的處事法則。面對一次次持續升級的暴力事件,我們不禁要追問:公共空間的理性表達何以一再被暴力肆意踐踏和挑戰?
不管打人者出于何種動機,無論是不是出版公司為了提高銷量故意炒作,抑或是打人者欲借名人博取眼球,在公共場合大打出手甚至舞刀弄槍,都是不對的。古訓有云“君子動口不動手”,而中國自近代以降,對知識分子溫文爾雅的說理傳統的揚棄伴隨著文化運動時有發生,使得公共場域理性思辨對話受到某種程度的沖擊。“秀才遇到兵,有理講不清”,無論是掌摑或是扔刀,其目的絕非“真理越辯越明”,而是純粹發泄私憤。而不分青紅皂白就給扣上一頂“漢奸”的帽子,以道德衛士的精英價值觀對持有異見者橫加撻伐,這種“只講站隊,不問是非”、“只講價值,罔顧事實”的行為方式,對一個社會的危害極大,或許,正如王小波所言,對于一名知識分子來說,做一個思維的精英遠比道德的精英更加重要。
如今,中國社會的多元化已成現實。在對待多元化的問題上,我們欠缺的經驗需要不斷摸索和補足,它的最終目的是要讓多元化釋放綿綿不斷的正能量。“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是我們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它言說著一個文明社會所應具備的基本的包容度。作為個體的公民可以自由坦陳自己的想法、觀念和言論,縱使千差萬別甚至相離相悖,但彼此尊重、和而不同。建設和諧健康的美麗中國,每個公民都應堅守這條文明底線——尊重規則“有話好好說”,而不是赤膊上陣“掌聲響起來”。
(編輯: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