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囧》奇跡凸顯了什么尷尬?
“花”了3000萬元的小成本賀歲喜劇《人再囧途之泰囧》(簡稱《泰囧》)“賺”了10億元!自2012年12月12日上映以來,《泰囧》橫掃票房的勢頭無人可擋,以平均每天近5000萬元票房、破150萬觀影人次的攻勢連續刷新國內電影市場的各項紀錄。元旦當天,《泰囧》全國放映場次突破50萬,觀影人次累計突破3100萬,超越《阿凡達》的2764.54萬,成為國內單片觀影人次最多的電影;總票房也累計突破10億元大關,成為首部突破10億元票房的國產電影。業內人士預測,目前仍以高排片量和上座率熱映的《泰囧》有望進一步創造驚喜,沖擊《阿凡達》13.912億元的中國影史最高票房紀錄。
一馬平川 踏平10項紀錄
據不完全統計,《泰囧》目前至少刷新中國影史10項紀錄:公映首日3900萬元票房,創下周三起映影片最高票房紀錄;去年12月15日全國3.3萬場排片、9300萬元票房、278萬觀影人次,創下國產片單日排片紀錄、單日票房紀錄、單日觀影人數紀錄;首周票房破3億元,第二周票房3.7億元,第三周票房2.68億元,連續刷新國產片首周、次周、第三周票房紀錄;截至1月1日,《人再囧途之泰囧》上映21天,累計票房破10億元、觀影人數破3100萬,創下國產片累計票房、觀影人數最高紀錄,打破《泰坦尼克號3D》9.39億元票房的紀錄,摘得2012年度票房桂冠。
上映三周后,《泰囧》全國排片占比約35%,穩居同檔期第一,上座率和口碑同樣表現良好。以此勢頭,《泰囧》取代《阿凡達》登上影史票房冠軍,只是時間問題。
口口相傳 勝過任何廣告
《泰囧》屢破紀錄,初執導筒的徐崢隨之成為國內單片票房最高的導演。但他未被奇跡沖昏頭腦,直言目前的結果“有點過分”。 “我就是想拍一部正常的電影,期待它有一個正常的結果,可現在超出正常,變成了一個不正常的現象。現在這個事情已經變成一個事件了,但我覺得,變成事件這個事兒跟我沒關系。 ”
事實上,《泰囧》的誕生并非一帆風順。導演新人徐崢曾拿著劇本向多位投資人推銷,都被婉拒。最后拍板接收的光線傳媒總裁王長田慶幸自己“賭對了人”。 “賭對”背后有多種因素的結合,包括:在《一九四二》等大片表現未如預期的當口,果斷提前檔期;《人在囧途》第一部的口碑鋪墊;光線影業駐地式的發行體系;多物料、多互動、多創意的營銷方式——《泰囧》不僅制作了傳統預告片,還剪輯了多版未在正片中露面的網絡專用預告片,不少“嘗鮮”的頭批觀眾表示正是被這些新鮮的視頻素材吸引一看究竟。此后,《泰囧》口碑就在頭批觀眾觀后感的發酵下一發不可收拾。對此,徐崢認為,目前國內仍缺乏標準類型片,《泰囧》滿足觀眾訴求的點很明確、清晰,“口口相傳的口碑效應比所有的宣傳和廣告都管用”。
天時地利 切莫簡單拷貝
業內人士認為,《泰囧》的票房佳績可謂占據天時地利人和。在深沉厚重的賀歲檔基調之下,觀眾尋求貼合生活、娛樂性強的影片;再加上全國影院和銀幕數的迅猛增長(2012年內地銀幕突破13000塊),《泰囧》以其接地氣的故事內容,不僅在一線城市受到歡迎,更充分占據二三線城市影院,掀起觀影熱潮。有網友點評,《泰囧》本身的質素也許不值“10億”,而它最終創造的奇跡顯示觀眾對于快樂的渴求實際上超過“10億”。
在《泰囧》奇跡背后則是去年國產電影的整體疲軟。 2012年是中美電影新政實施的第一年,提高至34部國產片的分賬大片配額給帶來的沖擊十分強烈。去年全年票房中,國產片進口片占比約為47:53,近年來國產片首次被逆轉。嚴峻挑戰要求華語片導演一方面必須重視觀眾觀影的娛樂需求,另一方面,需要警惕某一類型大熱之后的跟風,可能再度敗壞觀眾的胃口。施晨露 原題:《泰囧》奇跡凸顯國內標準類型片缺門
(編輯: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