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內地票房168億 虧損國產片超過80%
日前,國家廣電總局公布了2012年中國內地電影市場全年票房,約為168億元。其中,票房為80億元,占到票房總收入的47.6%;進口片票房約計88億元,占到票房總收入的52.4%。而在全年的票房前十名影片中,僅有《人再囧途之泰囧》(以下簡稱《泰囧》)、《畫皮Ⅱ》和《十二生肖》3部華語片榜上有名。然而展望今年的內地電影市場,不但類型片將成大勢,張藝謀、陳凱歌、姜文、馮小剛也都有新片推出。
現狀
國產片不敵進口片
虧損比例超過80%
先來看一組數據:2008年的年度票房為48億元,2009年上升到了60億元,而2010年首次突破了100億元;2011年的年度票房為131億,去年則飆升至了168億元。去年共有303部電影在國內上映,其中國產片227部,進口片76部,比例是3∶1,但在上,呈現出的卻是反比。在去年的全年票房排行榜前十名的電影中,《泰囧》以9.89億元(截至去年12月31日,目前已過10億元)位居榜首,而3D《泰坦尼克號》和《畫皮Ⅱ》則分別以9.39億元和7.02億元位列榜眼和探花位置。接下來依次是《碟中諜4:幽靈協議》、《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復仇者聯盟》、《十二生肖》(仍在上映中)、《黑衣人3》、《冰河世紀4:大陸漂移》和《地心歷險記2:神秘島》。
值得一提的是,幾乎從未失過手的馮小剛,新作《一九四二》收入為3.7億元,位列第11位。
國產片中,除了《畫皮Ⅱ》、《泰囧》等少數盈利之外,《大魔術師》、《痞子英雄之全面開戰》等影片依靠票房和植入廣告、網絡或電視版權等方式基本實現了收支平衡,其余的國產片則全部虧本。日前,香港著名影人、香港電影金像獎前主席吳思遠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就透露,去年國產片虧損比例超過了80%。
原因
進口片數量有增加
國產片質量不過硬
去年是中美電影新政實施的第一年,2月18日,中美雙方就解決WTO電影相關問題的諒解備忘錄達成協議,內容包括:中國將在原來每年引進美國電影配額約20部的基礎上,增加14部3D或IMAX電影——因此,現在每年在內地的大銀幕上可以看到的好萊塢大片將有34部,給華語片帶來的沖擊力十分強烈。
去年4月底,寧浩的《黃金大劫案》、管虎的《殺生》和楊樹鵬的《匹夫》3部華語片接連公映,就被媒體冠以“華語片集體‘抗塢’”的名號,但除了《黃金大劫案》過億元之外,其余2部電影卻票房慘敗。而這個局面直到6月底的《畫皮Ⅱ》才得以扭轉。可之后卻引發了一場大討論,討論的焦點在于“偽3D”和國產保護月。
而中國電影新政造成的另一個深遠影響,就是讓國產片為躲進口大片而選擇扎堆上映,因此造就了“史上最慘烈的國慶檔”。華語片為何集體式微?歸根結底還在于國產片自身的質量不過硬。
資深的電影發行人、廣東省電影公司總經理趙軍就拿《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火爆來舉例說明:“沒有拳頭、枕頭、明星大腕,但這是一部思考和思路十分開闊的電影,思維極其復雜又極其簡單的電影,思想和藝術都達到了一定的深邃神韻和境界。”
展望
將唱主角
四大導演齊發力
其實早在去年上半年結束后,就有業界的資深人士在一些論壇上提出了,不能盲目相信大牌導演,新生代導演可能會更給力。果然,年底的《泰囧》如此之火,徐錚就展現了他對喜劇這一類型片的絕佳把握力度。香港影人、金像獎前主席文雋就認為,在商業化市場中,類型片才是票房的保障,而這些票房失利的影片恰恰都是因為定位不清:“《畫皮Ⅱ》是類型片,《泰囧》是類型片;《一九四二》是什么類型?雖然演員都很有誠意的在演繹一部影片,但是講不出是什么類型的影片。”因此明年,相信更多的類型片將會出現。
再延伸出去,提高自身的電影質量才是競爭之本。重慶保利萬和院線營銷部主任何影彬告訴記者:“其實市場還是老百姓說了算,電影拍得好,看的人就多。”而在營銷方面,陸川的《王的盛宴》雇傭水軍為自己維護聲譽,這也成為業界的一個狂批之處。影評人周黎明則以小成本文藝片《桃姐》的成功為例來講述了營銷之道:“影片首先是有口碑,再是營銷手段,主創的全力宣傳以及明星效應。”
另外,幾位大導演今年都將有新作面世:姜文的新片《一步之遙》不日就將開機;馮小剛將會回歸“沒心沒肺”的喜劇,新片暫名《私人定制》;陳凱歌將會嘗試日本奇幻文學大師夢枕貘作品《沙門空海》改編而成的電影;而張藝謀的新片也蓄勢待發。(記者 張世韜)
(編輯: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