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學院的網絡天地
近期發布的《中國國家形象調查報告2012》顯示,互聯網已成為海外民眾了解中國最主要的途徑之一。隨著網絡和新媒體的飛速發展,對外漢語教學、傳播中國文化的方式也不再僅僅限于書本知識和言傳身教,越來越多的外國人通過網絡來學習漢語和了解中國文化。
在匈牙利,學習漢語正變得越來越方便。匈牙利每年的漢語課程有兩百多班次,一部分在首都布達佩斯,另一部分在外地的各個城市,學員遍及大、中小學及社會各工作領域。此外,還有不少人選擇在線學習漢語。在匈牙利,漢語在線課程是一個相當“年輕”的項目,由匈牙利羅蘭大學孔子學院在2012年秋季的國家語言教育展上首次推出。這個項目是專門為居住城市沒有漢語學習機會、無法參加固定時間的漢語班,或者在漢語課外想要自我鞏固的學習者設立的。每一名對漢語感興趣的匈牙利人都可以通過訪問相關網站購買漢語在線課程,提高自己的漢語水平。
在線課程結合孔院本土教材《匈牙利漢語課本》提供了多種學習模式。每個字、每個詞、每個句子都配有標準普通話發音。每個漢字都配有按照筆畫順序描紅的flash動畫。可以說,課程的內容是“有聲有色”。
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語言文學院副院長高育花教授告訴記者,“遠程教育”現在已成為對外漢語教學的重要手段。“像巴西這樣的南美國家,他們學習漢語的熱情近幾年逐步升高,但當地孔子學院和孔子課堂的設施并不像歐美那么完善齊備,師資力量亦有所限制,”她說,“因而很多巴西的語言機構開始主動聯系美國一些孔子學院,希望引入一些遠程教學設備。通過網絡漢語課程,更多有志于學習漢語的學生可以得償所愿。”
根據南京大學海外教育學院對外漢語系主任曹賢文調查,現在海外漢語學習者95%以上都是通過網絡來閱讀漢語新聞,他們需要借助漢外詞典來幫助他們閱讀,其中使用手機電子詞典和網絡電子詞典的人數最多。因此,漢語教師和學生對互聯網和多媒體的使用越來越普遍,利用新媒體傳播漢語和中國文化在當下已不再有“做不做”的問題,取而代之的,是“如何做得更好”。
曹賢文認為,漢語教育工作者們在利用網絡等新媒體進行教學這一方面還有很大的潛力可挖。在美國明德大學和蒙特雷國際研究院任教時,他發現很多同事在教漢語新聞時需要從網上找到合適的新聞視頻,盡管現在網上的漢語視頻海量存在,但中國大陸網站能提供的既短小又配上文字稿的卻幾乎沒有。類似“科技美國人60秒”那樣的配文字稿的視頻,是海外漢語教師和學習者最迫切需要的新聞材料,但長期沒有引起應有的重視。還有在使用工具書方面如何適應數字化時代的需求,為這些學習漢語的海外受眾提供各種在線的彈出式漢外詞典服務,以幫助海外漢語學習者更加便利地閱讀,這樣我們的漢語網站的可讀性和傳播力也會大大增加。
兩千多年前,孔子周游列國宣傳自己的思想和主張;兩千年后的今天,“孔子學院”在世界各地運用網絡有聲有色地傳播中國思想文化。孔夫子的車輪終究快不過網絡信息的傳播。在這個信息和媒體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我們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都是空前的。
(編輯:單鳴)
· | 孔子學院中國烹飪教材在京發布 |
· | 410所孔子學院遍布110個國家 |
· | 香港孔子學院成立兩所研究中心 |
· | 孔子學院,遭遇成長的煩惱 |
· | 第七屆孔子學院大會即將在京召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