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生活,越動人——電影人紀念著名導演魯韌誕辰百年
喜歡老電影的觀眾一定都記得《今天我休息》中樸實熱心的仲星火,也都不會忘記《李雙雙》中勤勞潑辣的張瑞芳,但是,這兩部電影的幕后功臣卻少有人知,他就是導演魯韌。今年是魯韌先生誕辰100周年,日前,上海電影界的藝術家代表匯聚一堂,追憶魯韌卓越的藝術成就,感懷他的人格魅力和品格風范。
他創造了“輕喜劇”這個新名詞
魯韌生于1912年1月,天津人,原名吳博,后因敬仰魯迅堅忍不拔的精神,改藝名魯韌。作為一代著名導演,魯韌的作品并不多,但都擲地有聲。
1951年,他編導了第一部反映少數民族生活的影片《太陽照亮了紅石溝》,受到好評。此后,從《洞簫橫吹》到“文革”之后的《于無聲處》和《車水馬龍》,特別是《李雙雙》和《今天我休息》,皆可謂銀幕佳作。其中《李雙雙》于1963年獲得第二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
鮮明的時代性和濃烈的幽默感,是魯韌導演影片的最大特點。魯韌堅持拍攝現代題材影片,更擅長喜劇樣式,出自他手的影片亦莊亦諧,喜而不俗。
“魯韌導演在電影的土地上埋頭耕耘,不張揚。在當時十分困難和政治化的背景下,從事歌頌性喜劇的創作是十分艱難的。雖然有一些大躍進的痕跡,但還是確定了輕喜劇這種基本范式?!鄙虾k娪凹覅f會副主席呂曉明說,“《李雙雙》的意義不光在于它獲得了一個百花獎,還在于它有超越永恒的藝術魅力?!?/p>
對于喜劇,魯韌的解讀是:“喜劇,除了嚴肅對待之外,應該很好地加強和處理,但加強的主要點不是笑料、噱頭及動作和語言的滑稽,而是引人深思的語言和幽默、性格的矛盾及新舊思想的對比?!睂τ谙矂〉墓澴啵旐g也有著精準的掌握。
著名導演吳貽弓說:“魯韌導演在中國電影史上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他創造了‘輕喜劇’這個新名詞?!独铍p雙》和《今天我休息》兩部‘輕喜劇’電影對中國電影發展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今天,我們紀念他、懷念他,更將繼承他的優良品行,開拓中國電影新的局面?!?/p>
他主張作品“立足今天,反映現實”
魯韌極力主張作品要“立足今天,反映現實”。因此,他所導演的影片都是現代題材。“藝術離不開生活”則是他一生奉行的準則。導演成家驥說,《李雙雙》就是在這樣的信念指引下完成的。魯韌在62歲時還堅持去湘西下生活、種水稻,他對農村充滿感情,生活是他作品的源泉。
演員趙靜的第一部電影就是魯韌導演的《新鳳歌》。對于這位領路人,趙靜充滿感恩:“我之前是曲藝演員,從沒有拍過電影,第一部戲就演女一號,壓力很大。魯韌導演對我說:‘你要觀察生活,電影的表演就是來自生活,越生活越真實越好?!?/p>
魯韌的認真、耿直,讓很多人印象深刻。導演徐偉杰回憶說:“對于公式化、概念化、粗制濫造、千篇一律的電影,魯韌是零容忍的,他認為正確的一定要堅持?!?/p>
《今天我休息》、《李雙雙》的男主角仲星火與魯韌合作過四次。在他看來,魯韌導演很“啰嗦”,“他想得很多、說得也很多,拍《李雙雙》的時候,他跟張瑞芳爭論得很激烈,主要是關于掌握喜劇的分寸問題,魯韌怕張瑞芳把李雙雙演得太瘋,但每次都是吵歸吵,照樣拍得好,說他啰嗦其實就是他細嚼慢咽、精雕細琢。”
2002年11月,魯韌離開了他摯愛的火熱生活。在上海福壽園,秀美挺拔的雪松樹下,魯韌的樹葬碑至簡至易:一本打開的書型墓碑上,刻上了魯韌夫妻的名字及出生年月。
他的墓碑立于2006年清明,因為魯韌生前不喜繁復,追求簡單自然,家人便在此處讓其安息。來園的市民發現這么小的節地墓碑,竟然是聲名赫赫的魯韌導演,都為之感嘆。
上海電影家協會常務副主席許朋樂說:“魯韌導演受魯迅的啟迪,以韌性的戰斗精神,辛勤耕耘,孜孜追求,干出了一番歷史和觀眾公認的成績。也許人們已經不記得他的名字,但他的作品、他的貢獻永遠鐫刻在電影的豐碑上?!?/p>
(編輯: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