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新領導集體宣示以實干托舉“中國夢”的政治抱負
新華網北京11月30日電(記者李云路 顧錢江 顏昊)中國國家博物館29日迎來一批特殊的參觀者: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帶領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他們以表現中國170多年來奮斗史的展覽為背景,向人民鄭重宣示其政治抱負:承前啟后,實干興邦,帶領人民走“中國路”,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上任僅15天后,中共最高領導層--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七位成員29日集體出現在國博“復興之路”展覽現場。新任總書記習近平不僅引人注目地定義“中國夢”--實現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夢想,而且滿懷信心地表示這個夢想“一定能實現”。他還向全黨提出三個“必須牢記”,強調“空談誤國,實干興邦”。
觀察家指出,中共最高層領導人選擇上任短短半月的時間節點,在集體參觀“復興之路”展覽的特殊地點,著重闡述“中國夢”,表達實干決心,具有重大而深長的政治寓意。
“中共新領導集體在這一場合向人民袒露了自己的政治抱負和政治決心?!敝泄仓醒朦h校黨建部教授蔡霞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此舉表明中國共產黨希望在民族復興這一基點上凝聚起全民族力量,決心肩負人民使命,承擔歷史重托,為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繼續接力奮斗。
這一舉動不禁讓人想起10年前的2002年12月5日,胡錦濤在當選總書記后曾率中央書記處成員赴革命圣地西柏坡,重溫“兩個務必”,號召全黨大力發揚艱苦奮斗作風,引發海內外高度關注和積極評價。
“去西柏坡強調繼承和保持黨的優良作風,具有很強的憂患意識和歷史責任感。參觀‘復興之路’,回顧中華民族百余年興衰史,也是告誡全黨勿忘過去,認清當前,展望往來。”中共中央黨校教授戴焰軍說。
中共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30日在頭版刊登了習近平等參觀《復興之路》展覽的消息和圖片。引人注目的是,人民日報同時在報眼位置以《習近平總書記深情闡述“中國夢”》為題摘錄了習近平講話,還發表了評論員文章《用實干托起“中國夢”》。
位于北京天安門廣場東側國家博物館內的“復興之路”陳列,展現了中華民族自1840年鴉片戰爭后170多年來為實現民族偉大復興而探索奮斗的歷史?,F在,距中共十八大提出的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只剩下8年。
黨內著名理論家、中共中央黨校原副校長李君如對新華社記者說,習近平總書記等中共領導集體成員在此重大歷史節點探訪“復興之路”,用意很深。
他認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21世紀頭20年的“中國夢”。這是實現21世紀頭50年“中國夢”和后百年“中國夢”的最重要的一個發展階段。
習近平的講話給人以充滿歷史感的印象。他撫今追昔,瞻望前路,并借詩言志。追懷近代以來中華民族衰落、抗爭、奮起的歷史,他說“雄關漫道真如鐵”;回顧改革開放以來中共找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取得矚目成就,他說“人間正道是滄桑”;展望明天,他說“長風破浪會有時”,表達出雖前路困難重重但“中國夢”終會實現的堅強信心。
在29日的講話中,習近平重申了十八大報告中的兩個“一定能”,即:到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一定能實現,到新中國成立100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目標一定能實現。引人注目的是,他進而提出第三個“一定能”——“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一定能實現?!?/p>
黨內權威分析人士認為,中共領導人如此斬釘截鐵地斷言“一定能”,就是因為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面旗幟的指引,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根本方向,有這樣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習近平不僅表達了中共新領導集體帶領人民實現“中國夢”的高度自信,還表達了全黨要繼續艱苦奮斗,尚實干棄空談的堅強決心。
人們注意到,《人民日報》將習近平講話中強調的三個“必須牢記”以黑體字列于在報道正文之前:
“回首過去,全黨同志必須牢記,落后就要挨打,發展才能自強。審視現在,全黨同志必須牢記,道路決定命運,找到一條正確的道路多么不容易,我們必須堅定不移走下去。展望未來,全黨同志必須牢記,要把藍圖變為現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需要我們付出長期艱苦的努力?!?/p>
“把一個13億人口規模的發展中大國帶向現代化,這在人類發展史上前所未有?!敝醒刖幾g局馬克思主義教研部主任季正聚說,“時下的中國正面臨經濟、社會雙轉型的巨大壓力,這都要求凝聚黨心民心、形成共識,同時付出更加艱苦的努力?!?/p>
觀察者指出,“中國夢”來自于近代中華民族為救亡而強國的奮斗歷程。今天,在中共的領導下,中國人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接近這個夢想,但“行百里者半九十”。
“中國夢的實現要求我們前赴后繼,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不放,扭住改革開放這個動力不放,扭住全面小康的目標不放,齊心協力謀發展、攻堅克難敢創新?!崩罹缯f。
(編輯: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