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是每個人的權利——中國舞協立足民生工作回眸
“舞蹈不是舞蹈家的權利,舞蹈是每個人的權利!”中國舞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馮雙白的話擲地有聲。
從“新農村少兒舞蹈美育工程”惠及千萬農村兒童,到“百姓健康舞”大江南北遍地開花;從“送歡樂、下基層”走進村村寨寨,到“荷花獎”獲獎作品進村鎮社區……一個個文化惠民品牌工程,一次次關注民生的舞蹈活動,多年來,中國舞協用實實在在的行動,不斷為“藝術為人民”這一宗旨做著現實的注腳。
讓舞蹈教育走進農村
2008年7月,只有11個學生的陜西省安塞縣王家灣鄉東也村祥瑞希望小學,來了一名北京城里的漂亮女老師,和祖輩一樣生活在窯洞里,從未走出山溝溝的這11個孩子的世界從此改變了顏色,因為這位中國舞協舞蹈培訓學校派去教他們跳舞的金牌舞蹈教師白雪讓他們知道,山里泥娃子也可以翩翩起舞,他們的人生也可以擁有舞蹈般的美。而這一切,都緣自中國舞協發起的“新農村少兒舞蹈美育工程”。
“很多農村孩子長大后就成了‘農民工’,而城里的孩子長大后卻成為‘大學生’?!闭f起“美育工程”的緣起,馮雙白直言潛藏內心已久的這份隱痛。許多農村孩子即使有幸考上大學,心理落差也常常使他們壓抑、膽怯、不自信??墒?,大學生和農民工并非天然存在的區別,鄉下與城里的孩子一樣有天賦、有夢想。“當城里孩子在周末接受各種各樣的素質教育時,農村孩子幾乎沒有任何機會接觸到這些?!?/p>
“十六大以來,中央提出加大新農村建設的力度,中國舞協希望盡自己的一份力,為改善民生、縮小城鄉文化差距,為全社會共享改革開放成果盡一份力?!瘪T雙白說。由此,一個讓農村孩子學習和享受舞蹈、接觸美麗和夢想的惠民工程應運而生。
能不能沒有地板,不要把桿,在操場上甚至是打麥場上就能讓農村孩子學舞蹈?為著這樣一個目標,2006年11月,中國舞協舞蹈培訓學校常務副校長朱顯峰帶領舞蹈教師一行10人,到陜西省延安市安塞縣進行了新農村少兒舞蹈教材編創的第一次調研,連續走訪了多所基層小學的80余名教師和300多名小學生,舉行4次座談。在接下來的兩年中,數次這樣的調研分別在廣東、內蒙古、吉林、山西等南北方不同地域次第展開。幾千份問卷,上百段被反復淘汰和編創的舞蹈,通過對近300名農村教師和3000名學生實施試驗教學,最終制定推出了一套編排簡潔,以倡導童真、童趣和“快樂舞蹈”為藝術理念,真正適合農村孩子生理、心理、生活特點的舞蹈美育教材。
許多村里的孩子開始時都離老師很遠,怯怯的,即便老師要求也不敢和老師擁抱一下,但是通過舞蹈學習,孩子們變得開朗、大方、自信了。曾經缺乏梳妝打扮意識的他們,也慢慢開始在意自己的姿態,越來越愛美了……這是很多親歷“美育工程”的老師很欣慰的感受。
“之所以叫‘美育工程’,不是簡單地教孩子一些舞蹈,不是要把他們的胳膊腿弄得好看一點,而是要通過舞蹈,帶給他們情感教育、審美教育,啟發他們對美的追求,對生活的態度。”馮雙白說。
自2006年“美育工程”啟動以來,舞蹈素質教育的種子已撒到全國農村的各個角落。除了派專業教師深入鄉村進行舞蹈教學,中國舞協全面開展培訓農村基層舞蹈教師活動。目前已在全國29個省區市開辦了160個舞蹈教師培訓班,培養了農村教師5808人,3000多所學校千萬余名農村孩子從中受益。
2011年,“美育工程”升格為“新農村舞蹈教室”。中國舞協發動熱心公益事業的舞蹈工作者作為文藝志愿者,到各地農村中小學教孩子舞蹈,既避免了農村教師流動性大易造成的舞蹈教師斷檔,又提升了專業性。
“哪怕曾經帶給他們一點點夢想,也許就能改變他們一生。”這是中國舞協一個樸素而強烈的愿望。
(編輯: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