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讓世界傾聽中國之聲
“新疆的公路交通網絡居然這么發達,太令人難以置信了!”參加中國國際廣播電臺6月份組織的“CRI感知新疆2012·多彩文化”采訪的敘利亞記者胡瑪穆,對新疆快速發展的高速公路贊嘆不已。這是國際電臺為迎接十八大而組織的報道活動之一,該活動在新浪網、騰訊網開通官方微博,每天發布有關采訪情況的微博與受眾互動,受到眾多網民的關注和好評。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圍繞迎接黨的十八大宣傳主題,有效利用多媒體傳播平臺,遵循對外傳播規律,自主策劃推出了主題報道“中國信心”,“國際在線”推出“科學發展 成就輝煌”和“十八大代表風采錄”等網絡專題,并結合境外輿論和受眾關注,重點圍繞“中國企業走出去”等五大主題開展宣傳報道。
“中國信心”大型專題報道是國際電臺結合外宣媒體特點,策劃推出的全臺61個語言傳播平臺使用播發的重點報道。目前,該專題報道已策劃推出了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國有企業改革、塔里木油田、時代的選擇四組系列深度報道,播發了《中國北方外貿重鎮尋求貿易轉型》《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鑄就“中國信心”》等多篇重點報道,向海外受眾介紹了中國經濟發展的良好態勢與國有企業的蓬勃活力。
“國際在線”制作推出了“科學發展 成就輝煌”大型專題,除重點播發國際電臺自主策劃的“中國信心”系列報道外,還從自主創新、改善民生、醫療衛生、科教文衛、社會管理、生態文明等方面報道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成就。目前已播發《2012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思路》《中國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位》等重點稿件。
華語環球廣播自8月1日起,在音視頻高端訪談節目“CRI會客廳”節目中,啟動了十八大相關專題——“金秋的盛會”節目采訪工作,結合華語受眾需求和國際輿論熱點推出人物訪談,9月起在中文環球中掛牌播出。首期、二期節目分別邀請中國社科院、中央黨校或北京大學專家介紹中共黨代會基本情況,闡釋黨的十六大以來中國政治經濟體制的進步與完善等。
9月12日,國際電臺開始推出以“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迎接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為主題的專欄,針對海內外受眾關注的中國經濟、文化和社會熱點,緊緊圍繞企業走出去、文化走出去、商品走出去、雙邊多邊合作交流以及十年發展成就巡禮五大主題開展了調查式采訪報道。截至目前,已播發“走出去”系列等各類報道320余篇,圖片650余張。
英語環球傳播中心牽頭組織了“魅力城市之內蒙古少數民族地區行”采訪,它是“文化走出去”系列采訪的一部分。中心的中外記者赴海拉爾、滿洲里和莫力達瓦三地采訪,力求通過體驗式的報道方式,將少數民族地區普通民眾的生存狀態呈現給受眾,同時通過外國人的視角發掘少數民族地區所蘊含的獨特魅力,用相對新穎和特殊的敘事方式介紹內蒙古少數民族的文化與特色。英語環球傳播中心已采制了多篇廣播報道和外籍記者游記在英語環球廣播的《脈動中國》中播出,國際在線英文網也同時播出5期視頻節目。
國際電臺華語環球廣播聯合北京臺、上海臺等20家主要合作電臺,于10月1日起在名牌節目《中國之窗》推出迎接十八大“幸福之路”系列節目。節目以“幸福”為主旨,深入基層,分別從經濟惠民、文化惠民、生活惠民等方面,多角度展現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各地“科學發展、成就輝煌、幸福生活”,反映各地各民族不同職業的人的幸福生活,全面展現中國在城市、民生、社會、文明建設上的輝煌成果。
(編輯: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