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賀第十四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開幕
執著藝術原創 彰顯文化底氣
——祝賀第十四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開幕
人民日報評論員
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再度踏桂歸來。46臺海內外精品劇目和不同民族地域文化,將在藝術節舞臺上交流薈萃,給人們帶來美的享受。
從德國的現代芭蕾,到中國原創舞劇《孔雀》;從中外合作的歌劇《波西米亞人》,到本土新編昆劇《景陽鐘變》;從中華藝術宮的巴黎奧賽博物館珍藏展,到民間畫廊里波普藝術的呈現。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們帶來經典名作與創新精品,將金秋上海點染得分外迷人。
多元與創新,是第十四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的鮮明特色。14年里,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努力“引進來”,執著“走出去”,匯聚國際優秀劇目,扶植中國原創新作,實現從“文化灘頭”至“文化源頭”的華麗轉身。
從1999年到2012年,五大洲近60個國家和地區的400余個中外藝術團體在這里上演了中外劇目756臺,350多萬觀眾走進劇場觀看演出;每5臺上演的節目中就有一臺是國內首演或新創排的作品,開幕式演出總是由全國各文藝院團新創排的劇目擔綱。在“藝術的盛會、人民大眾的節日”這一辦節宗旨下,藝術節正逐步發展成為文化大交流、大發展的平臺。它是優秀作品的展示平臺、文化貿易的推進平臺,也是青年人才的孵化平臺、藝術素養的培育平臺。
推介中華民族文化的傳統之美,激發創新創造活力,這是上海國際藝術節魅力所在。“為有源頭活水來”,文化要大發展、大繁榮,需要悉心培育一片藝術的苗圃,藝術節正是這樣的一個藝術大苗圃。本屆藝術節樹起一面“扶持青年藝術家”的嶄新旗幟,通過委約制作計劃,發現和扶持國內及亞洲的優秀青年藝術人才,讓藝術之泉生生不息。
從灘頭到源頭,彰顯的是中國文化底氣、文化自信、文化自覺。作為我國對外文化交流的標志性工程和重要的文化品牌,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為推動社會文明進步,提高民族素質,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精神需求和促進中外文化交流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今天,對文化的滋養,對創新的呵護,正推進藝術節努力成為亞太地區最具影響力的藝術節,成為亞太地區專業性最強的節目交易市場、國內最具吸引力的人才與藝術創意聚集地、國內最具特色的公共文化展示區;也催動著中國文化向世界貢獻新的精彩。
預祝第十四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圓滿成功!
(編輯: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