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改革迎民族復興——論十六大以來我國文化改革與發展
十年大事記
◎2002年11月8日 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大會要求,根據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特點和規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推進文化體制改革。抓緊制定文化體制改革的總體方案。
◎2003年6月27日 全國文化體制改革試點工作會議舉行。會議指出:要抓好公益性文化事業和經營性文化產業的改革和發展,逐步建立有利于調動文化工作者積極性,推動文化創新,多出精品、多出人才的文化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
◎2006年1月 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意見》指出,必須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高度,從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高度,從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高度,充分認識文化體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抓住重要戰略機遇期,深化改革,加快發展,為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注入強大動力。
◎2006年11月10日 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國作家協會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舉行,胡錦濤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繁榮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和諧文化,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出貢獻,是現階段我國文化工作的主題。他強調:要找準我國文化發展的方位,創造民族文化的新輝煌,增強我國文化的國際競爭力,提升國家軟實力。
◎2007年6月16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研究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會議指出:要把建設的重心放在基層和農村,著力提高公共文化產品供給能力,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基本文化權益問題。
◎2007年10月15日 黨的十七大召開。大會提出,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強調要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激發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會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風貌更加昂揚向上。
◎2010年7月23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化我國文化體制改革研究問題進行第二十二次集體學習。胡錦濤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強調,深入推進文化體制改革,促進文化事業全面繁榮和文化產業快速發展,關系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實現,關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關系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我們一定要從戰略高度深刻認識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高度的責任感和緊迫感,順應時代發展要求,深入推進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2011年10月18日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召開。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全面總結了十六大以來文化改革發展的實踐經驗,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戰略目標。
◎2011年11月22日 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國作家協會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胡錦濤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廣大文藝工作者要認清時代和人民賦予的神圣使命,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高擎民族精神火炬,吹響時代前進號角,創作生產更多無愧于歷史、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的優秀作品,奮力開創文藝發展新局面,為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貢獻智慧和力量。
◎2012年7月23日 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專題研討班開班式在京舉行。胡錦濤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是我們黨把握時代和形勢發展變化、積極回應各族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我們要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原則,樹立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全面發展,建設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
(編輯: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