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命 新舉措 新思路——喜看文化改革發展進入新階段
改革,為“中國奇跡”帶來動力和源泉,也為“中國故事”增添內容和榮光。在眾多領域的改革中,文化體制改革無疑是濃墨重彩的一章——只用了短短10年時間,就走完了其他領域改革數十年的路程,影響深遠,卻又波瀾不驚,這些成就必將載入民族復興的偉大史冊。改革沒有完成時,只有進行時,面對新的歷史時期和時代使命,我國的文化改革發展正邁步走向一個新階段。
■承擔新使命——新時代要有改革發展新謀劃
在最新發布的第五屆中國“文化企業30強”中,2003年以來轉企改制的企業共有19家,占總數的63.3%。這反映了文化體制改革的顯著成效。改革使一批骨干企業掙脫體制機制的束縛,發展活力和市場競爭力明顯增強。但談起與世界知名文化企業的差距,這些文化骨干企業居安思危,更加清醒地認識到,還要用更大的改革勇氣,開拓創新,繼續做大做強,才能增強中國文化產品的全球傳播力和影響力。
中國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文化產品的影響力,顯然還不能與“經濟大國”的地位相匹配,文化“走出去”依然任重道遠,文化改革發展還需快馬加鞭,采取從“走出去”到“走進去”的新舉措和新路徑。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文化繁榮發展,關鍵要全方位認識文化體制改革的重要性、緊迫性和長期性。
從宏觀大環境看,黨的十八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一系列重要講話,賦予文化建設新的使命、新的要求——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文化既是重要內容,又是重要支撐;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文化的引領凝聚,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這要求文化改革發展有新的謀劃,去承擔起時代的崇高使命,與國家的宏觀戰略目標步調一致,與民族的發展同呼吸共命運。
從人民群眾的需求上看,收入水平提高了,精神文化的追求也更高了。如何進一步提供豐富而對路的文化產品,洗滌心靈,傳遞正能量,提升幸福指數,要求我們的文化改革發展用新的舉措,去適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滿足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改善文化民生。
從文化改革的自身發展上看,文化要成為支柱產業,承擔國民經濟轉型的重任,從依靠政策的利好推動變為激發起企業內生活力。為此,仍需繼續大膽創新,埋頭苦干,推動新一輪文化改革發展的浪潮。
■正視新問題——文化改革發展還需新舉措
第一出版大國、第一電視劇大國、第一電影生產大國、第一動漫生產大國……以“量”來衡量,經過上一輪的發展和積累,我國文化產業的許多方面取得突飛猛進的變化,規模和體量確實做大了。但以“質”來衡量,不得不承認,仍與群眾的需求有一定的差距,還缺少打動人心、廣為流傳的精品,文化改革發展還要“更上一層樓”。
成績屬于過去,改革依然在路上,依然要葆有改革的魄力與勇氣,保持改革的思維和習慣——改革由問題倒逼產生,正視各種新難題和新困難,通過改革新舉措去求解以下課題——
2100多個國有院團如期完成轉企改制任務。按企業掛牌,職工的身份也是企業的了,文化單位成為市場主體,但能否成為“合格”的市場主體,能否擺脫扶持和補貼,從市場上獲得新的動力和活力?
以前互不相干的文化與金融、文化與科技,近年來漸漸融合,開始發生奇妙的“創意反應”,但其中的體制機制障礙是否完全被掃清,能否從“兩張皮”變為“無縫對接”?
建立現代產業體系、提高文化產業集中度、做強文化航母、發展文化裝備制造業……這些問題都還只是剛剛“破題”,未來還需要怎樣去尋求新的發展?
所有問題需要答案,所有困惑需要釋然,所有障礙需要化解。當翻去過往的那一頁,書寫新的發展篇章時,文化改革發展的內容依然復雜而厚重。
經過上一輪文化體制改革,我們完成了階段性的任務,取得了不少成績,文化建設開創了新的局面,文化領域整體面貌煥然一新。既往的改革成績和現在產業發展的良好勢頭,都雄辯地證明改革釋放了活力,解放了文化生產力,沒有改革就沒有今天的文化繁榮。各行業各地區,必須進一步堅定文化改革的信念與決心,不等待、不猶疑、不觀望,認準改革新目標,通過改革新舉措,迎來文化改革發展的新天地。
■認識新規律——文化改革發展要有新思路
繼續保持上市的熱度和速度,2012年又有17家文化企業成功上市。從與上市“絕緣”,到有105家上市公司,近年來,隨著我國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資本市場崛起了“文化板塊”。與此同時,業界對文化產業融資之道也有了更多的規律性認識——文化企業不同的成長階段,需要不同的金融服務:初創階段需要風險投資,成長階段需要股權融資,成熟階段需要公開發行股票。“上市”,是文化企業成長的重要“一躍”,變為一個公眾公司,不僅打通了融資渠道,也讓公司走上規范化運營的“快車道”,進一步去整合資源,實現跨行業、跨地區、跨所有制的并購重組。
認識越深,服務越精準;掌握規律,決策更科學。隨著產業的發展、改革的推進,有成功的經驗,也有需要總結的教訓,這不僅為深化規律認識提供了生動的實踐案例,也為未來的戰略謀劃和頂層設計探索了新思路。
文化的發展紛繁復雜,企業的狀況千差萬別,但沉淀共性的難題,聚焦認識的本質,未來要特別注意把握好政府、市場、社會的關系;把握好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關系;把握好意識形態屬性和文化產業屬性的關系;調動各方面積極性主動性,形成推進文化改革發展的正能量。
隨著認識的深化,下一步文化改革發展的頂層目標也越來越清晰:在轉變職能基礎上提高文化宏觀管理能力;在轉企改制基礎上增強文化市場主體競爭力;在規范秩序基礎上建立現代文化市場體系;在統籌城鄉基礎上加快建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在統籌各種資源基礎上提高文化“走出去”的水平……
回望過去10年的文化改革歷程,改革“急”不得,需要扎扎實實推進;改革“慢”不得,需要銳意進取攻堅克難。對文化生產力的束縛,需要通過改革去沖破;已經有改革基礎的,要進一步深化改革,贏得新一輪發展。唯其如此,文化改革發展才愈行愈健。
(編輯: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