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一個展示世界美術多元共生的平臺
中秋、國慶雙節長假,中國美術館,人頭攢動。來自全球84國的700余件繪畫、雕塑、裝置作品匯聚于此,共襄第五屆中國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探討人類的永恒主題“未來與現實”。從戈雅到里維拉,從藏族兒童到異國少年,從水墨到綜合材料,名家大師薈萃,題材豐富多樣,各種形式語言交相輝映;不同膚色、不同種族、不同語言的各國藝術家、美術愛好者,在同一空間,共享視覺藝術的獨有魅力。
“2012·第五屆中國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由中國文聯、北京市人民政府和中國美協共同主辦,于9月28日開幕。中國文聯黨組書記、副主席趙實,中國文聯黨組副書記、副主席覃志剛,中央統戰部常務副部長朱維群,中國僑聯主席林軍,北京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副市長魯煒,中國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左中一和靳尚誼、劉大為、吳長江等領導、相關單位代表、老藝術家代表、部分參展藝術家以及來自亞美尼亞、希臘等國駐華使節出席相關活動。
趙實在開幕式上致辭。她說,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是國際美術界的盛會,它秉持鮮明的精神內涵和深厚的人文情懷,廣泛吸納各國具有代表性的美術新作參展,以主題展、研討會等形式,為廣大美術家提供了密切交流對話的藝術空間。本屆雙年展確定的主題“未來與現實”,是世界各國人民共同關注的課題,也是美術創作的藝術母題,旨在承繼美術創作的優秀傳統,表達藝術家們對人類命運和現實生活的深切關懷。通過本次雙年展,我們將在藝術與世界、未來與現實之間架起一座溝通交流的橋梁,以此不斷推動美術創作的繁榮發展,增進各國藝術家的深厚友誼,促進和諧世界的建設。
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自2003年始創,經過近十年的探索,參展國已從42個增至84個,參展藝術家總計近3000人,觀眾達數百萬人,已經成為展示世界各國美術家才能和風采的重要平臺。據記者觀察,參展的中國藝術家作品,表現人的主題和社會場景是其重要特色。其中不少作品多側面地刻畫了中國社會各階層的人的形象,描繪山水風景、花鳥靜物的作品以及抽象性繪畫和雕塑,也都反映了藝術家對當代人及其生存狀態的關注。本屆雙年展特設的印度當代藝術特展、亞美尼亞當代藝術特展、弗朗西斯科·戈雅版畫作品展、墨西哥現當代藝術特展尤為引人關注,它們共同向中國觀眾展示了當前架上繪畫的多元探索與流派紛呈,并與新媒體一樣呈現出蓬勃發展的生機。
在9月28日晚揭曉的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獲獎名單中,意大利藝術家亞力杭德羅·卡迪納爾的裝置作品《重繪未來》、斯里蘭卡藝術家卡蘭納戈達·杜米卡·尼羅斯汗的雕塑作品《后戰爭時期》贏得最佳作品獎;墨西哥藝術家亞伯·西門尼斯的油畫作品《星際旅行》、泰國藝術家扎卡拉博的版畫作品《我的父親》、中國藝術家陳琦的版畫作品《編年史NO.2》、比利時藝術家莫里斯·帕斯特納克的版畫作品《寓言》、津巴布韋藝術家謝菲德·恩杜佐的雕塑作品《拔河》摘取優秀作品獎;青年雕塑家劉松的《遠方的呼喚》、青年版畫家康劍飛的《作為媒體的藝術——安土重遷NO.2》、青年油畫家路昊的《夢回巴黎》獲得中國中青年藝術家作品獎。展覽將持續至10月22日。
(編輯: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