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國”藝術周精彩亮相紐約
當地時間9月15日至16日,由中國文聯主辦的“今日中國”藝術周在美國紐約林肯中心和耶魯大學成功舉行。中國文聯書記處書記夏潮、中國駐紐約總領事孫國祥、北美亞洲表演藝術協會會長喬萬鈞與林肯中心主任波力·勞愛觀看了演出。
夏潮在演出前的招待會上致辭。他說,中國和美國都有著豐富燦爛的文化藝術,我們為此感到驕傲,這些豐富燦爛的文化包含了兩國人民的共同追求,也成為兩國人民相互了解的窗口和建立友誼的橋梁。當然,我們也看到,由于歷史、人口等多種因素的原因,我們兩國的文化又有著巨大的差別和鮮明的特色,然而這些特色和差別不僅不能成為中美文化交流的障礙,反而使中美文化藝術交流更具有必要性。因為通過交流可以使我們的文化生活豐富多姿,可以使兩國的文化藝術互相借鑒共同進步。歷史證明,交流是文化藝術發展的一個重要動力。在中美文化交流活動的歷史長河中,2012“今日中國”藝術周美國行的活動,或許只是這條歷史長河中的一朵浪花。我們的目的不是讓人們只記住這個藝術周本身,而是希望美國的觀眾了解今天的中國、今天中國的文化藝術。
15日晚7點半,能容納一千人的劇場里座無虛席,由《鼓舞東方》開場,結合了秧歌舞、綢舞等形式的舞蹈充滿了喜悅的力量,為當晚的文藝演出奠定了喜慶的基調。當中央電視臺主持人楊柳與華爾街多媒體的王丹薇攜手出現在舞臺中央自報家門,現場響起熱烈的掌聲。特別是臺下當地華人觀眾,來自家鄉的問候,讓他們倍感親切。
在雜技《頂花壇》中,四個壯小伙對拋頭頂上的小花壇,觀眾們不禁低聲驚呼,隨著演出的推進,驚呼聲一浪高過一浪,最后小伙子們詼諧的肢體動作,又引發現場觀眾熱烈的笑聲。當晚的演出中,雜技是最受歡迎的節目之一。除了《頂花壇》外,天津雜技團還帶來了傳統節目女子柔術《三人滾杯》,和著和諧的音樂,演員動作優美,令人賞心悅目。
“美”是觀眾對晚會舞蹈的評價。男子群舞《水墨天書》、女子獨舞《扇舞丹青》都是取材于中國傳統書法,并融合了中國武術等動作。《水墨天書》中,男演員們的裙裾翻飛,造就點點濃淡不一的墨跡在空氣中潤開,讓人仿佛聞到了穿越千古的墨香。《扇舞丹青》中,舞者以扇代筆,以扇代劍,韻律十足。多次隨國家領導人出訪演出的古典舞《荷花賦》,女演員以戲曲小碎步入舞,一個個仿似凌波仙子游戲于盛放的荷叢中。舞蹈《山戀》展現了佤族青年男女充滿野性的愛情。這些由中國東方演藝集團年輕的舞者胡娜、單思涵、張絲蕊等奉獻的舞蹈讓觀眾贊嘆不已。
展現中國傳統樂器的民樂演奏獲得了高度評價。李鵑的笛子和楊揚的箏合奏的《妝臺秋思》婉轉悠揚,湯曉風的琵琶獨奏《彝族舞曲》歡快奔放,金鍇的簫獨奏《牧羊曲》古韻悠長。姚新峰的二胡獨奏《查爾達什》改編自意大利小提琴曲,技藝高超,甫一結束就獲得雷鳴般的掌聲,其后一首民族二胡曲《賽馬》把蒙古族自由奔放的節日場面刻畫得栩栩如生。最后5位民樂演奏家合奏了幾段美國經典電影《泰坦尼克號》《功夫熊貓》等音樂,引起當地觀眾的共鳴。
眾藝術家的演唱盡顯中國風。哈輝身著漢服款款從臺上走來,一首《禮》和一首《關雎》,輕淺吟唱,傳遞著中國古典詩歌和倫理的美。蒙古族歌唱家布仁巴雅爾一曲《呼倫貝爾大草原》展現草原風光,接著他把自己的妻子烏日曼和女兒諾爾娜請上臺來,一家三口共唱《吉祥三寶》,將這首俏皮可愛的歌唱得歡快淋漓。新疆歌唱家西爾艾力英俊帥氣,將一首《花兒為什么這樣紅》演繹得憂傷深情。最后一個節目、歌舞《天山放歌》,熱烈奔放的新疆歌舞為晚會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令觀眾意猶未盡。
16日,“今日中國”藝術周在耶魯大學舉辦,這是建立于1701年的一所古老校園,校園內保留著許多歌特式的建筑。藝術家們演出的劇場是一所仿教堂式的音樂廳,至今仍保留著巨大的管風琴。當古老的蒙古長調、有著千年歷史的漢代雅樂《長相知》、盡顯文人氣息的民樂飄蕩在音樂廳高大的穹頂時,觀眾醉了,藝術家也醉了。原本只售出了一樓的坐席門票,由于觀眾太多,耶魯大學劇場不得不開放原本票價更貴的二層看臺。演出過程中高潮迭起,觀眾興奮的情緒一直持續到演出結束。
演出開始前,像在林肯中心一樣,在劇場外舉行了民間藝術工藝品展。河北省文聯駐會副主席兼秘書長李軍、中國文聯國際部副主任董占順等出席了在耶魯大學劇場舉辦的由河北民間藝術家帶來的民間工藝品展。
武強年畫、豐寧滿族剪紙、蛋雕、蘆葦烙畫、鼻煙壺內畫、面塑、硯臺等吸引了所有前來觀看演出觀眾的興趣。他們都圍在展臺前,詢問著這些藝術品的原料、工藝等,對展品愛不釋手。石俊鳳現場剪制蝴蝶贈送給觀眾;武強年畫博物館副館長賈建輝將套色雕版帶到現場,手把手教美國觀眾如何實現年畫的套色印刷;金一鳴的鼻煙壺內畫兼具東方題材和西方題材,作畫的方法富有很強的神秘感;劉永樂的烙畫和王亮的面塑都堪稱精美,民間藝術家們紛紛將自己的作品贈送給美國觀眾。他們表示,宣傳民族藝術,這是一件大事,雖然只走到展出的第二站,可是帶來的作品已經基本送完了,這說明美國人民很喜歡中國的藝術品。
一位10歲的華裔小女孩從小生活在美國,由母親帶來看演出,她對剪紙尤為感興趣。石俊鳳送了一幅剪紙給她,她才滿意地離開。耶魯大學劇場舞臺主管Kito拿著他的生肖虎年畫高興地說,他從沒有去過中國,看到這么多精美的藝術品,他產生了強烈的愿望,那就是到中國去看看,到能產生這么多類型藝術品的國家去看看。
作為一名普通觀眾,Juli曾去過中國4次。她說,在美國人心目中,中國人工作努力,非常勤勞,但是看了“今日中國”藝術周的演出,相信美國人會發現中國人的另一面,中國藝術的優美、中國人的幽默……尤其是多民族歌舞讓人印象深刻,晚會呈現的民族文化的多樣性,也顯示了中國政府致力于保護文化的多樣性和民族性,這也許是他們之前并不了解的。
9月22日“今日中國”藝術周還將在哈佛大學舉辦,這將是在美國的最后一站。
(編輯: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