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0月7日午夜,瑞典荷爾市文化中心,上海市木偶劇團結束了自己的最后一場演出,至此,中國文聯、中國駐瑞典大使館、瑞典南方音樂學會、瑞典韋斯特羅斯市市政廳等主辦的2011“今日中國”藝術周落下帷幕。此次藝術周演職總人數超過120人,歷時兩周,共在瑞典8個城市舉辦25場次演出展映,規模為歷屆藝術周之最。此次藝術周也是瑞典歷史上門類最多、規模最大的中國文藝演出,地理跨度涉及瑞典南部和中北部地區,每場演出瑞典合作方均采取售票方式,90%以上的觀眾為瑞典本地民眾。“今日中國”藝術周演出團隊足跡所到之處,感知、認識中國藝術、中國文化的興趣正在被強烈激起。
感謝“中國藝術”
9月30日,當地時間晚上8點半,瑞典韋斯特羅斯市音樂廳,曲終人散已有數分鐘,瑞典觀眾布拉希·伯拉姆拉仍拉住中國留學生表達自己的激動心情:“演出絕對完美!”當晚的“今日中國”藝術周綜藝演出,中國民樂、舞蹈、雜技、魔術等豐富而精彩的節目,同樣讓這位瑞典男士的1000多位同胞也被中國藝術深深打動甚至震撼。
“一個極其豐富多彩而歡快的晚上!”“精彩的演出引發觀眾陣陣掌聲,從演出開始一直到結束從未間斷。”當地報紙這樣驚呼。
“如此高水平的演出是無與倫比的!”“今日中國”藝術周韋斯特羅斯市組委會主席、世界著名鋼琴家帕特里克·雅布隆斯基夫婦難抑激動地對本報記者表示。盡管已經有很高期望,但演出的實際效果依然超出夫妻倆的預期,讓他們在演出后與觀看演出的來賓交談時喜形于色,充滿自豪。
其實這樣的激動與感動不僅在韋斯特羅斯出現,自“今日中國”藝術周9月26日在瑞典開幕以來,從瑞典南部城市馬爾默到中部的韋斯特羅斯,凡是中國藝術家駐足演出的地方,激動、感動都在發生。
配合“今日中國”藝術周在瑞典每一個城市的演出,當地組織者也努力讓更多民眾對中國藝術產生興趣,認識當代中國,一股“中國風”隨著“今日中國”藝術周的舉辦正從南到北在瑞典刮起。韋斯特羅斯市在報紙上大版面宣介中國藝術,其所在省份韋斯特曼蘭省省報甚至破天荒地在頭版頭條上面使用了套紅漢字標題“韋斯特羅斯中國味”。街上、商場里掛著紅燈籠,海報欄里張貼著中國藝術團的各種信息,整個城市彌漫著濃濃的中國文化氣息。
文化之橋期待擴建
在韋斯特羅斯市所在省份韋斯特曼蘭省省長英格曼·斯科格看來,“今日中國”藝術周的演出給韋斯特曼蘭省許多機構提供了直觀感受中國文化的難得機會。“演出真是精彩極了,我們與中國山東省一直是友好省份,這樣的演出幫助我們更深入地了解中國人的審美情趣和生活追求,以后可以有更多的交流合作。”英格曼·斯科格如是說。
配合著中國藝術團在韋斯特羅斯的演出,由中國文聯、中國駐瑞典大使館、瑞典韋斯特曼蘭省主辦的“今日中國”藝術周相關活動“中瑞商務論壇”,也于9月30日在韋斯特羅斯市音樂廳舉行,探討“經濟與文化協調發展”。出席“中瑞商務論壇”的中國文聯黨組書記、副主席、本次“今日中國”藝術周總策劃趙實在論壇上作了題為《中國文化產業的創新發展》的講話,全面闡述了中國有關創新發展文化產業的整體規劃和豐碩成果,以及中國文聯致力于推動對外文化交流合作、維護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共同推動世界文化藝術繁榮發展的立場和決心。(講話全文見第1、2版)趙實表達了開展多樣性文化交流的愿望:“加強文化領域的國際交流是促進各國人民友誼和世界和平的橋梁紐帶。中國文聯始終堅持并維護世界文化藝術的多樣性,主張不同文化的相互尊重和平等交流。我們期待通過與瑞典和各地的文化與商業機構擴大合作,進一步建立互利共贏的友好關系,不斷拓展合作領域,創新交流機制,共同推動世界文化藝術的繁榮發展,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
出席商務論壇的韋斯特曼蘭省和中國山東省文化、教育、社會、經濟各種機構負責人在論壇上相互介紹了各自的情況,期待與雙方進行更深入的合作。隨著中國國力的飛速發展,中國已經成為瑞典在亞洲的最大貿易伙伴,文化與經濟協調發展及其更廣泛、更深入的交流,正是雙方所期。
中國藝術家瑞典街頭獻藝
雖然瑞典是第一個與新中國建交的國家,但如此大規模、高水準的中國文藝演出在瑞典還是第一次。這次演出也是“今日中國”藝術周首次走進北歐。藝術周的內容組合也有著很多因地制宜的考慮,既選擇了中國民樂、舞蹈等中國特色鮮明的藝術種類,又有易于傳播和接受的雜技、木偶、電影等藝術種類;既有綜合性的文藝晚會演出,又有電影展映、現代舞專場、民樂專場、木偶劇巡演等豐富形式,多樣式、多角度展示中國文化的魅力,尤其是中國藝術的“今日”特色,展示今日中國藝術既奠基于深厚傳統、又有著寬廣胸懷,融匯中西、朝氣蓬勃的創新面貌。正如趙實9月29日在韋斯特羅斯出席“今日中國”電影展映開幕式上的講話中所說:當前,改革開放日益深入的中國,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為中國電影和各藝術門類的繁榮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此次電影展映的成功舉辦,必將有助于加深瑞典觀眾對中國文化和中國人民的了解,必將進一步促進中瑞兩國在電影領域的交流合作,為發展兩國的友好事業注入新的活力。
因為演出檔期安排和文化習慣差異,“今日中國”藝術周兩次大型演出都是在演出之前一天甚至半天才得以進入演出場所布置舞臺,音響、燈光等設備無法和國內許多演出場所相比,但藝術團克服困難,精簡掉許多原先設計的效果。藝術周藝術團團長、中國文聯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夏潮,副團長、中國文聯國際聯絡部副主任范斌,音樂總監、中國音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徐沛東,舞蹈總監、中國舞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馮雙白等為達到良好演出效果而泡在劇場里,親力親為,因陋就簡,重新調整演出設計方案,保證了演出效果。
為發揮好“今日中國”藝術周作為外國民眾感知、認識和了解中國的窗口作用,中國藝術工作者做了許多主動的努力。當地時間9月29日晚7點半,韋斯特羅斯市市中心一家大型商場二樓的“走秀”區,一場服裝展示過后,馮雙白的身影出現在了“走秀”臺邊,“大家好,接下來我們將為大家展示不一樣的東西——來自中國的藝術,有請我們的中國舞蹈演員。”隨著他的話音,來自上海戲劇學院舞蹈學院的演員從三樓的自動扶梯緩緩降下,走上“走秀”臺,舒展舞肢,正在購物的韋斯特羅斯市民駐足觀看,一些人掏出隨身攜帶的攝像機開始錄像,其中的魔術表演更是讓幾位瑞典小觀眾連連驚呼,直往舞臺邊上靠。一個小時前,商場外不遠處的一處街頭,徐沛東領著中國歌劇舞劇院民樂團的幾位藝術家,也進行了露天表演。“我們這也算是在國外的‘走基層’吧,這樣的形式既為‘今日中國’藝術周的演出造勢,也讓更多的瑞典民眾能感知中國藝術。”走上街頭前,藝術團剛剛跋涉數百公里抵達韋斯特羅斯,不顧舟車勞頓、饑腸轆轆,放下行李,換上服裝,就直奔街頭。
中國藝術如何深入異國人心
此次藝術周在瑞典的8個城市舉辦演出展映共25場次,涉及瑞典南部和中北部地區。中國藝術家們幾天來的行程成為弘揚中國優秀文化、展示中國當代藝術風采的和諧之旅,直面如此多的外國觀眾,也讓這次“今日中國”藝術周成為藝術工作者們思考中國藝術如何更好地進入國外主流社會、獲得真正認同的思考之旅。
深邃的《二泉映月》數次讓瑞典聽眾落淚,唯美、浪漫的《東方天鵝——芭蕾對手頂》場場讓瑞典觀眾驚呼、贊嘆、起立、鼓掌,演出結束后戀戀不忘;HAYA樂隊的演出總是讓瑞典觀眾心動、歡呼,甚至打算邀請他們巡回演出……具有充沛的思想與情感含量,能反映人類至情至性的藝術精品,能夠跨越國別與文化的樊籬,真正駐留在外國觀眾的心里。在舟車勞頓中,徐沛東、馮雙白多次和演員們交流自己對中國民族音樂與舞蹈發展的思考:今日中國藝術走向海外,除了豐富的形式和熱鬧的外表,更要有深入人心的精品,我們不僅技藝上要能夠精熟地掌握中國民族藝術語匯,更要善于創造,善于表達情感,真正傳遞情感,進入國外觀眾的心靈。“今日中國”藝術周,正在這方面做著成功的嘗試。
(編輯:李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