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藝術報]影視宣傳別打“激情”牌
近日,電影《白鹿原》在一系列宣傳中,連續發布幾段激情戲片段的視頻,以及名為“中國式欲望”的系列制作花絮。“大尺度”、“激情戲”一時間成了電影《白鹿原》的標簽,段奕宏扮演的黑娃和張雨綺扮演的田小娥的激情戲風頭甚至超過了電影本身。而日前,該電影主演劉威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則對片方以情色作為噱頭的宣傳方式極為不滿,直言“《白鹿原》在中國小說史上是豐碑,表現了一個特殊年代人們物質和精神上的無奈和沖突。一部這么偉大的著作改編成電影后,能用大尺度三個字來形容么?如果想讓電影做得更好,必須從文化入手,讓觀眾認識到你看的電影是一種文化。不能通過電影告訴觀眾一個女人如何對付幾個男人”。劉威的話道出了現在一些影片宣傳上存在的問題。
近幾年來,無論是古裝魔幻大片,還是現代愛情戲,放大影片中的床戲、裸戲和暴力場面以吸引觀眾眼球,幾乎已成為影片宣傳的慣例。《金陵十三釵》就曾瘋炒貝爾和倪妮的床戲,《杜拉拉升職記》在宣傳期則頻發徐靜蕾和黃立行的惹火劇照,就連《趙氏孤兒》中海清的一個哺乳鏡頭都被冠以“大膽”、“裸露”字眼。面對畸形的電影宣傳,有人說電影其實就是娛樂,觀眾喜歡看什么就拍什么,就要以各種方式的宣傳去吸引眼球。看看電影《單身男女》的宣傳語:“床榻之上肌膚相近,古天樂大秀古銅色的好身材,高圓圓也展現出她不為人知的一面。兩位演員均展現了他們最迷人和性感的一面。”宣傳語的確“語出驚人”,但是充斥著露骨字眼的話語也蟄痛著觀眾的眼睛。暫且不說觀眾看了電影便可知道,這種宣傳只不過是虛晃一招,然而,即使是劇情果真如此,會有觀眾是為了那“床榻之上肌膚相近”才被激發出觀影的興趣嗎?宣傳方難免太低估觀眾了。
電影首先是一門藝術,相信觀眾很大程度上是帶著欣賞藝術的心態走進影院的,而作為藝術品的創作者和生產者,片方不去宣傳和引導觀眾去關注電影本身好的故事和情節,而卻以“激情”等字眼作為噱頭大做宣傳的文章,豈不既是對自己的嘲諷,亦是對觀眾的愚弄?更何況,對于這樣的“超尺度”宣傳觀眾未必會買賬。尤其是由經典文學作品改編的藝術電影,過度渲染和宣傳其中的裸露成分并沒有必要,亦不是所謂的“宣傳需要”。這種掛“激情”的羊頭式的狗血宣傳還能夠維持多久呢?
誠然,電影的宣傳如果僅僅靠一兩個宣傳點很難將一部電影在上映前就打響名堂,但一部電影的制作費用,少說有四分之一都會用在宣傳發行上,不顧影片風格、沒有藝術堅持的“掛激情的羊頭式宣傳”,只能說是太偷懶了。觀眾期望看到的一定是最忠于影視作品的宣傳,那些“別有用心”的影視宣傳就別再傷觀眾的心了。
(編輯: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