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藝術報]好玩意兒是“憋”出來的
前不久,著名作曲家雷蕾在央視《藝術人生》節(jié)目里談到,當年她寫電視劇《渴望》插曲時,一度曾有“技窮”之感,好幾個月都沒找到感覺,寫了幾稿都被推翻。她甚至懷疑自己究竟是不是作曲家的料、有沒有這個天賦、要不要改行。她回家對父親、老作曲家雷振邦訴說苦惱。老父親沉默良久,意味深長地說了一句話:別著急,好玩意兒都是“憋”出來的?;厝ズ?,她不再煩躁,靜下心來,耐心地尋找感覺、捕捉靈感。兩個星期后,主題曲《渴望》與片尾曲《好人一生平安》終于橫空出世,一鳴驚人。再加上優(yōu)秀歌唱家李娜、毛阿敏的傾情演唱,歌曲以優(yōu)美深沉的旋律、如泣如訴的風格打動了無數(shù)觀眾的心,成了經(jīng)久不衰的經(jīng)典歌曲,也成了雷蕾創(chuàng)作生涯中的一個高峰。
好玩意兒都是“憋”出來的———可以說是世界上一切藝術作品創(chuàng)作的共同規(guī)律。所謂“憋”,依我管見,至少有熬、悟、磨三層意思。
先說“熬”。任何藝術創(chuàng)作,投入的時間和精力都要達到一定的度,才能出精品佳作,這也就是二十年媳婦熬成婆的道理。在藝術創(chuàng)作上偷工減料、投機取巧、走捷徑,都只能出次品、贗品、廢品,出世快湮沒更快?!捌卟匠稍姟薄⒁旭R可待的快手不是沒有,一是少得可憐,二是質(zhì)量也很可能經(jīng)不起推敲。真正好的東西,還是要靠時間去慢慢“憋”,靠鍥而不舍、堅持不懈地常年努力。德國漢學家顧彬曾批評說:“中國當代作家最大的問題之一,是不知疲倦,寫完了一本以后馬上寫第二本,每年都能出新作,而德國小說家四五年才寫一本。”至少他的這幾句話,還是有點道理的。
“憋”字還有“悟”的意思。藝術創(chuàng)作中的“熬”,不是無意義的重復勞動、消耗時光;也不是一味地死熬、傻熬、硬熬;而是“熬”中有“悟”、“熬”中有進。通常是在經(jīng)過長時間的苦思冥想后,突然開悟、醒悟、恍然大悟,創(chuàng)作靈感如同春潮滾動、洶涌澎湃,好的作品、傳世佳作,往往就會在這時候問世。烏臺詩案后的蘇東坡,歷經(jīng)大起大落、大喜大悲,幾被貶謫、幾經(jīng)磨難。世態(tài)炎涼讓他滿腔郁悶,生活困頓讓他備受煎熬,這一切都讓他實在“憋”得受不了。這時,他來到赤壁憑今吊古,看大江東去,“遙想公瑾當年”,喜怒悲樂頓時忘懷,浩然之氣充沛于胸,不由豁然開朗,參透人生真諦。于是,《念奴嬌·赤壁懷古》噴薄而出,前后《赤壁賦》橫空出世,好作品就在流放地湖北黃州“憋”出來了。
“憋”字也有“磨”的意思。此處的“磨”不是磨磨蹭蹭,而是精雕細刻、反復打磨。古人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同樣道理,好的藝術作品,也需要花時間反復修改。鑄劍師說,“十年磨一劍”;戲劇家說,“十年磨一戲”;雜技藝術家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著書立說也是如此。左思寫《三都賦》,“磨”了十年,“文成,豪貴之家,競相傳寫,洛陽為之紙貴”。曹雪芹寫《紅樓夢》,“披閱十載,增刪五次”,也是在“磨”,結(jié)果磨出了一座藝術高峰,后世甚至為此創(chuàng)立了“紅學”。如今的文壇,為何缺乏傳世精品,很重要一個因素就是文人們不肯在“磨”字上下功夫,急于發(fā)表,急于出名,急于換錢,結(jié)果弄了許多粗制濫造的“地攤貨”。
“憋”,又好似釀酒廠的原料發(fā)酵,拳擊手賽前的積蓄力量,軍隊戰(zhàn)前的厲兵秣馬,是荊棘鳥放聲一唱前的多年準備,“憋”到火候了,后邊的事情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編輯: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