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滿希望的中國未來:中國的力量在哪里?
制圖: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 潘笑天
走過十年,回眸歷史。“中國奇跡”、“中國震撼”、“中國答卷”……是中國人一路前行的足跡;走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中國人因為心中有目標而意志堅定,因為腳下有道路而充滿信心。
在新的歷史階段,面臨新的挑戰,中國人凝聚起新的力量。
科學發展 中國走進新階段
十年路,不平坦。
新世紀之交,曾有國外經濟學家預言:“中國將用10年的時間走完資本主義文明500年的發展道路。”這樣的溢美之詞在當時聽來,如果不是捧殺,也顯得像個玩笑。可誰能想到,中國人把新世紀的頭一個十年演繹得如此波瀾壯闊?
如果沒有高屋建瓴的戰略判斷,中國難以書寫出如此精彩的華章。從中共十六大提出“二十一世紀頭二十年”是一個必須緊緊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到中共十七大縱觀全局,強調抓住和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過去十年的答卷中,蘊藏著中國共產黨對歷史方位的戰略判斷。
如果沒有抓住轉瞬即逝的機遇,中國難以在歷史長河中乘勢而上。經濟總量躋身世界第二;最大社保體系建成;“中國智造”走向全球;“皇糧國稅”走進歷史;公民有序政治參與不斷擴大;法治政府理念深入人心……中國抓住機會,開啟了一個科學發展的新時代。
在中共十八大即將召開之際,胡錦濤總書記莊嚴宣告:“綜觀這十年,國際形勢風云變幻,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繁重,我們緊緊抓住和用好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戰勝一系列嚴峻挑戰,奮力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推進到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完成跨越 中國面對新挑戰
戰略機遇期,矛盾凸顯期。
從沒有哪一個十年,像這個十年,寰宇風云變幻,而神州篤志前行。
從沒有哪一片國度,像當下中國,改革充滿活力,又承受巨大陣痛。
在大發展、大繁榮、大跨越中,新問題、新矛盾、新挑戰也擺在中國人的面前。
挑戰,考驗對經濟發展的牽引力。總量上去后質量仍亟待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還不強,投資消費比重嚴重失衡……中國,如何轉方式、調結構,為又好又快發展打牢堅實地基?
挑戰,考驗對政治改革的推進力。懲治與預防腐敗體系有待完善,信息公開機制有待加強……中國,如何積極穩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為現代化建設壘砌堅強后盾?
挑戰,考驗對文化建設的創造力。文化產品競爭力比較薄弱,國際話語引導力依舊欠缺……中國,如何點亮文化創新力,不忘本來、吸收外來、著眼未來,以高度的文化自信,為提高綜合國力架起智力支撐?
挑戰,考驗對社會轉型的駕馭力。社會資源合理配置的機制仍須完善,社會結構、思想觀念深刻變化,公共事件時有發生……中國,如何統籌兼顧,凝聚共識,為應對復雜局面立起定海神針?
挑戰,考驗對自然規律的理解力。資源環境矛盾日益加劇,降低能耗迫在眉睫……中國,如何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為中華民族生存發展提供不竭源泉?
挑戰,考驗對國際事務的影響力。和平與發展仍是時代主題,但影響和平與發展的不確定不穩定因素也在增多……中國,如何不斷提高應對國際局勢和處理國際事務的能力,推動構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為把握戰略機遇期營造有利環境?
面對挑戰,中國如何破除萬難,劃出微笑曲線?
(編輯: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