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社會積極評價胡錦濤總書記重要講話(二)
人民日報北京8月2日電 綜合本報駐外記者報道: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7月23日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國際社會廣泛、持續關注并給予積極評價。
南非大學研究中非關系的學者法哈娜·帕魯克對記者表示,胡錦濤的講話非常重要,總結了近10年來中國的成就和進步,回答了中國發展道路上遇到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凝聚中國共產黨和國家的思想和力量;講話明確強調要繼續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確立了未來的發展方向。
俄羅斯《獨立報》等及時報道了胡錦濤的講話。報道稱,胡錦濤號召全黨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時保持團結一致。二戰老兵、俄羅斯退役少將休德洛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他曾于1945年至1953年在中國東北工作,對中國感情深厚。他說,中國今天取得的巨大成就與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密不可分,胡錦濤的講話對中國下一個時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埃及《今日埃及人報》評論認為,胡錦濤的講話對于中國共產黨未來發展有著非常積極的指導作用。
澳大利亞格里菲斯大學教授帕特里克·塔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胡錦濤在講話中科學地分析了中國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表示要繼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繼續推進改革開放,這充分表明,中國共產黨將帶領人民繼續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胡錦濤在講話中就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以及中國共產黨的建設提出了許多重要的思想,對于中國未來的發展具有十分深遠的意義。
法國戰略協會會長德·拉·麥松內夫認為,此次重要講話有利于中國各界統一思想,保持社會經濟穩定發展。10年來,中國經濟社會取得的巨大進步表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保持中國穩定發展的唯一道路。當然,中國在一些社會經濟領域依舊存在不足,而講話正展現了解決這些問題的決心。
哈薩克斯坦首任總統基金會世界政治與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圖列紹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領導人根據馬克思主義理論和本國國情,創造性地提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使中國各項事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國家實力顯著增強,國際地位明顯提高。事實一再證明,強有力的領導和行之有效的政策是國家發展的力量之源。
美國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研究副總裁包道格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正如胡錦濤所指出的,發展仍是解決中國所有問題的關鍵。中國在發展進程中雖然有挑戰,但也有不少機遇。
泰國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總會會長王志民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胡錦濤在講話中提出“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相信中國一定能夠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積極化解風險、戰勝挑戰,努力促進世界經濟增長和金融穩定。
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副教授顧清揚對記者表示,胡錦濤在講話中強調了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這非常及時。該學院教授陳抗表示,胡錦濤在講話中談到要“著力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發展新活力”,這意味著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不僅是政府的事,也是所有市場主體的事,讓所有市場主體都加入到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隊伍中來。
印度尼赫魯大學中國問題研究教授狄伯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過去十年,中國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談及中國的未來發展時,狄伯杰表示,無論是發展經濟還是推動政治體制改革,中國都應當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進行下去。
韓國《中央日報》政治部高級記者張世政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胡錦濤在講話中強調要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韓國政府和民間都十分重視文化產業,所以也十分關注中國文化產業的發展方向和動向。憑借中國人民的智慧,相信一定能夠克服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實現更好更快的發展。
波蘭科學院東方研究所所長、東亞問題專家瓦爾德瑪爾教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胡錦濤在講話中要求全黨牢記中國改革開放的發展經驗、堅持科學發展觀,這是中國共產黨在汲取了歷史經驗后作出的正確選擇。他認為,改革開放不僅使中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建設成就,也是中國政治經濟在未來較長時期內穩定發展的保障。
委內瑞拉共產黨主席赫羅尼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對拉美同樣具有重要借鑒意義。中國妥善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對全球做出了貢獻,中國共產黨長期積累形成的治國方略正受到更多國家的重視。他表示,胡錦濤在講話中提到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這也是多數發展中國家所面臨的問題,但可以肯定地說,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偉大中國未來一定會更加繁榮。
阿根廷國際戰略研究所所長豪爾赫·卡斯特羅高度評價中國領導人攻堅克難的決心和為可持續發展創造良好條件的努力。他贊賞改革開放為中國帶來的持續高速增長以及中國面貌日新月異的變化。
英國廣播公司網站7月24日發表《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號召全國團結》,報道了胡錦濤7月23日的重要講話。英國廣播公司西班牙語頻道、俄文網站等也進行了相關報道。路透社拉美頻道強調,講話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內部的凝聚力。
突尼斯外交部主管美洲與亞洲的國務秘書赫迪—本·阿貝斯表示,中國政府繼續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走出一條適合自己繁榮發展的道路,中國保持了社會的穩定與各領域的協調發展;實現了經濟和對外貿易連續多年的高速增長;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極大的改善。中國在自己發展的過程中,也對世界經濟的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人民日報記者苑基榮、謝亞宏、劉睿、李景衛、李志偉、李中海、溫憲、暨佩娟、王慧、廖政軍、馬菲、李增偉、張衛中、陳曉航、孫健)
(編輯: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