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文學的挑戰和癥候
“昨天忍了一天沒看,剛剛看了兩章,那叫一個爽啊!只可惜看到高潮部分就沒了……”“我是急性子,就怕上癮,沒有追文,等著出版再看,呵呵。”“一直在追著看!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先看更新,然后做事!”“還好啦,每天都有期待。”……
這些是百度貼吧下網絡作家天下歸元的粉絲們在討論其新作《千金笑》,有欣賞、有期待,很急切、很糾結。追文,一種伴隨網絡小說產生的新現象,特指網民們同步跟蹤小說進展的閱讀方式,資深追文一族還會為小說挑毛病,為網絡作家寫作支招、提供素材,在網絡空間里為喜愛的作家建貼吧、論壇、QQ群、微博粉絲群等。
追文的同時,很多粉絲還會“追”作家。相比傳統作家,不少網絡作家的年齡、姓名甚至性別都是一個迷。為揭開網絡作家的神秘面紗,很多粉絲會在各種貼吧、論壇、群里展開熱烈討論,密切跟蹤網絡作家的重要活動。6月28日,一群來自全國各地的天下歸元的粉絲們就追到了北京中國作家協會十樓會議室。當天,由中國作協主辦的網絡文學作品研討會在這里舉行,重點對文學網站推薦的李曉敏的《遍地狼煙》、天下歸元的《扶搖皇后》、酒徒的《隋亂》、阿越的《新宋》、楊鎣瑩的《凝暮顏》5部網絡文學作品進行研討。這是中國作協成立60多年來首次對網絡文學作品進行研討,是一次網絡文學的“京華論劍”。這也是中國作協所有作品研討會中形式最特別的一次,以往由評論家圍坐的會議現場專門為網絡作家的粉絲們辟出了一個專區。
粉絲如此的熱情與追捧,在文學被邊緣化的今天有著一種久違了的感覺。網絡文學對讀者何以有如此的吸引力?
作者讀者一體互動
與傳統媒體相比,網絡興起的一個重要優勢就在于互動性。在這方面,網絡小說占盡先機。談起近年來網絡文學的成功,北京大學教授邵燕君指出機制創新是一個重要方面,她說:“網絡文學最了不起的是讀者、作者一體互動的機制,它是非常嚴酷的,但又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機制。在這個意義上,當網絡文學已經涵蓋了大量的讀者,只要內部機制健康、公平,它的讀者面越來越廣泛的時候,我們一定要相信那個機制,不一定是點擊率最高的,但在網絡上真正紅的作品是真好,必有抓人之處,必有求新之處,否則大家不可能來推它。在這個意義上,我們確實應該更多地信任推薦榜給我們帶來的一些優秀的作品。”
對于網絡作家而言,讀者是真正的衣食父母,沒有哪個網絡作者能夠完全忽視讀者的評價,如何將小說寫得吸引人是網絡作家必須過的一關。在寫《扶搖皇后》之前,天下歸元已經有了兩部作品,但都“撲街”了。其中一部是純歷史背景的架空言情小說,那個時候,她還不懂得網文對于高潮、懸念、看點、伏筆之類的特殊要求,更不明白在女性網絡言情文學中,純歷史背景文字很難出頭。在這種情況下,天下歸元創作了《扶搖皇后》,這是她第一部完全不考慮出版市場,直接將目光定位在純網絡文學基準上的書。為了能夠吸引讀者,天下歸元努力在迎合讀者胃口和堅持寫作原則之間尋求基本的平衡。這本書最初的架構靈感來自于她當時比較喜歡的玄幻小說,玄幻步步升級的設定很容易激起讀者的熱血追逐,而后來加入言情的你儂我儂的不斷糾纏則使女性讀者不忍放棄。在寫作方式上,井噴式的創作為她贏得了一批忠實讀者。長達4個多月的時間里,她幾乎每天都更新萬字以上。壓力帶來動力,逼迫式的寫作,使她每天都有新靈感,促使思維運轉加速,另一方面,讀者會給予相當的支持和回報,從而形成良性循環。天下歸元說,在網站中她的讀者具有一定的組織性和忠誠度,她們為天下歸元承擔一部分宣傳事務,在各種紀念日搞活動,用各種方式宣傳書籍拉攏讀者,在新書出版時組團購買,簽售時組團代購;她們在天下歸元每本新書剛剛放上一個書名時便一擁而上,用最快的時間把她送上網站各大榜單。
天下歸元的創作在網上非常具有代表性。嚴酷的網絡文學閱讀機制,迫使網絡文學作家有一種堅持而穩定的寫作態度,從而保持了網絡小說的吸引力,筑牢了網絡寫手的人氣根基。
構建情感共同體
在魯迅文學院評論家王祥看來,網絡小說要吸引人,最重要的是構建一個情感共同體,讓作者與讀者在主人公那里得到一種連接。有了這個共同體,小說就有人追了,即使以專業的眼光看還有很多毛病,但依然能受到讀者的喜歡,因為他們在作品中得到了情感的補償與高潮體驗。如果沒有這個共同體,或者這個共同體有缺陷,對不起,無論作家的寫作多么嚴肅準確、多么客觀真實,小說也紅不起來。
談到這個問題時,王祥特別點到了去年流行的網絡小說《步步驚心》。“小說很糟糕,但是在滿足女性情感愿望方面做得淋漓盡致。怎么說呢?一個女人到古代去,跟最浪漫的人談戀愛,嫁給最有權勢的皇帝,還在很多王爺的共同幫助下逃離皇宮得到了自由,最后在十四王爺的懷抱里美麗地死去,回到現代后又和古代的戀人重逢。這些充分滿足了女性的心理需求,這就是這部小說和電視劇為什么受到一些觀眾歡迎的原因。”
構建情感共同體,在時下流行的架空、穿越小說中普遍存在。王祥指出,當下大部分網絡小說,比如網絡歷史小說,寫的是在真實的歷史當中、在日常的生活當中完全不可能有的事情。“為什么?因為作者的創作任務不是反映事實,而是表現讀者的愿望。事實不重要,愿望才重要。評判網絡文學的標準是什么?不是真實性,而是愿望。”
阿越的《新宋》屬于穿越小說中的“男穿”,同時也是一部架空小說。在這個作品里,邵燕君也尋到了一種情感共同體,還成了阿越的粉絲:“‘男穿’背后的動力是什么?就是當代史。我在‘男穿’的潮流里面看到的是大國崛起,這是當代中國整個的社會思潮。在我看來,有穿越這樣一個小說題材真棒。為什么呢?一旦穿過去了,所有在現在不能談的可以談了,所有不敢想的也可以想了,很多東西都可以以文學的形式展現了,而且可以具有很強的想象力。在這里,網絡小說成為人們表達或宣泄某種情感的共同出口。”
評論家面對的挑戰
網絡小說創作在取得成就的同時,存在的問題也不容忽視。當天參加活動的無疑是網絡作家中的佼佼者,且其中有多位名校畢業,有著博士、碩士學位,創作態度相當嚴謹,但即使如此,文章兌水、不耐精讀等問題也普遍存在。對于很多網絡小說來說,能夠回頭讀第二遍已經是比較優秀的作品了,很多作家都不愿意回頭再看他們的作品;另外缺乏生活體驗、缺少價值判斷、過于遷就讀者等也成為當下的網絡文學創作的軟肋。
在給網絡作家提建議的同時,評論家也感到了自身的壓力。面對傳統文學,資深的評論家可以指點江山、激揚文字,但面對網絡文學,很多評論家都放低了身段,因為這是一個他們很難完全甚至部分了解的領域。另外,沒有做到跟文的批評家,似乎也很難說是一個合格的網絡文學批評家。鑒于此,中國社科院研究員陳福民反躬自問,面對泛濫無邊的網絡寫作,現在專業批評家的力量是不是真的可以跟上去?到底有多少人能夠真正做到對位研究?他說:“網絡文明之下的網絡文學寫作,催生和帶來了一系列的閱讀和批評行為,這些不在我們傳統的批評框架之內。批評家關于文學寫作生產的所有的觀念,是否都調整到位了?如果調整不到位,對網絡寫作本身所包含的致命特點就不夠敏感。我想說的是,這一點就提示著我們,壓力特別大。”
(編輯: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