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藝術報]為設立“文藝評論專項基金”叫好
上海日前決定設立“文藝評論專項基金”,用于加強和改進文藝評論。其中,最為有力的措施是大幅提高文藝評論稿酬,自今年7月起,相關媒體的評論稿酬標準每千字將達到300-600元;另外,專項基金將配合和資助上海主要新聞媒體擴大文藝評論陣地,并設立相關文藝評論獎以支持優秀的文藝評論。這一系列措施的出臺,對于提高廣大文藝評論家和相關媒體的積極性,營造文藝創作和評論的良好社會輿論環境,推動優秀文藝作品的生產和傳播,促進文藝事業的發展與繁榮,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值得拍案叫好。
近年來,文藝評論一方面日趨活躍,另一方面也飽受詬病。“紅包批評”與“文藝表揚”、“圈子評論”與“友情褒揚”大行其道,言不由衷的假話、不疼不癢的套話、無的放矢的空話、晦澀難懂的“行話”,甚至干脆失語,這些文藝評論中的不良現象使得近年來的許多文藝評論喪失了戰斗銳氣、喪失了監督作用,甚至喪失了權威性和公信力。究其原因,就是其中摻雜了太多金錢、人情等因素。以群眾反映最為強烈的“紅包批評”為例,試想,在大大小小的研討會、座談會、懇談會、見面會上,或者在主動上門求評論的作者面前,對于大多數評論家而言,收了會議主辦方或作者給的紅包,便自然少了直言作品得失的底氣。在當下經濟社會大環境下,能夠完全拒絕此類“紅包批評”的評論家委實不多,其中原因固然在所多有,但評論的稿酬長期偏低確實是“紅包批評”出現的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以政府出錢來抑制“錢鬧的”的“紅包批評”,不失為基于現實的有效的舉措。當然,幾百元稿酬,與動輒上千上萬或者以單字論價這樣的“大紅包”相比,吸引力似乎還是顯得有些不夠,何況正兒八經寫評論既費心費力,還要冒得罪人的風險。當然,優秀的評論不能只靠高稿酬,但提高評論稿酬,至少表明了政府層面的一種支持的態度,更重要的是體現了對評論家的尊重和對他們勞動成果的重視,其所倡導的獨立精神還是很能吸引一批評論家的。另外,配合文藝評論陣地的擴大,文藝評論獎的引導,基金對文藝評論的整體發展產生良好影響也就翹首可期了。
我們這個時代不缺文藝評論,而是缺好的文藝評論。判斷一個時代文藝評論是否發展、繁榮,也不是看有多少數量的吹捧之作,而是看說了多少真話。希望“文藝評論專項基金”設立可以切實增強文藝評論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為助推當下文藝評論新風加一把力。
(編輯: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