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同道:守望中國紀錄片的黃金時代
4月21日,由北京師范大學紀錄片中心主任張同道和博士生李淑娟聯合導演的紀錄片《成長的秘密·愛的分離》同時獲得第十一屆波士頓國際電影節紀錄片特別榮譽獎和第九屆半島國際紀錄片節兒童與家庭短片獎。波士頓國際電影節會是美國東北部最大的綜合性電影節,一部中國的紀錄片在電影節上同日獲得兩個獎項,實屬難得。
這是張同道采用項目教學方式,培養學生專業實踐能力的又一個成果。據了解,《成長的秘密》開始于2006年,跟蹤記錄了18個孩子從幼兒園到小學的成長故事。迄今為止,30集電視系列紀錄片《成長的秘密》、電影《小人國》,已陸續在中央電視臺、中國教育電視臺等播出。
初見張同道,儒雅、謙遜,一如他身著的中式西服。但他的學生卻說,張老師詩意、犀利,顛覆他們很多原有的古板認知?!凹o錄片是個比較冷清的領域,但只要是關于紀錄片,或者和紀錄片相關的領域,張老師都會全情投入。我們可以感受到張老師對紀錄片的熱愛,他激發了我們的創作熱情。”一位學生說。
從一名文學博士到藝術院校的老師,張同道教授投入紀錄片已有十多個年頭。他在逐步建立和完善學校紀錄片教學體系的同時,其執導的紀錄片《居委會》也入圍了第十四屆荷蘭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電影節。張同道說,紀錄片呈現出的復雜性和唯一性讓他興奮不已。
也許是源自這份最初的熱愛,在中國紀錄片艱難曲折的發展過程中,曾經有一段時間,前景不明,人才流失,但張同道選擇了堅持。因為他感受到,中國紀錄片業處于一個上升期,“在一點點發酵,一點點醞釀,醞釀著重大的變革”。
果然,短短幾年間,國內紀錄片界發生了意想不到的變化。央視紀錄片頻道開播,首日收視率超過了央視經濟頻道開播當日的收視紀錄。紀錄片頻道開播一年,覆蓋人數就達6.5億。
同時,在美國紐約大學交流學者的經歷,也讓張同道反觀國內?!熬蛧H紀錄片的發展態勢而言,可分為以工業紀錄片為代表的主流商業紀錄片、非主流的獨立紀錄片,還有就是獨立紀錄片商業化。中國首先要發展紀錄片工業,工業是基礎。”張同道說,這幾年我變成了紀錄片產業的鼓吹者,產業必須靠傳播來實現,必須靠工業體系來實現。
不過,張同道清晰地知道,中國紀錄片產業剛剛起步。大量的作品還停留于傳統的制作模式,甚至手工作坊模式。張同道說,“中國紀錄片面臨的最大問題可以歸結為兩個問題:原創品牌亟待構建,中國紀錄片從價值觀、美學形態到視聽語言的系統特征等方面的品牌還在摸索期;人文高度尚需提升,多數作品所傳達的人文理念是地域性、功利化的,缺乏具有人類高度的人文精神,關注人類所遭遇的共同問題,反思人類歷史、思考人類未來的作品。”
為此,張同道嘗試構建教學、研究和創作三位一體的紀錄片學科基地。在教學上探索紀錄片學科與金融、管理、營銷等學科嫁接,培育出專業化、國際化的紀錄片人才。他期待,中國紀錄片用5到8年時間完成工業化補課,釋放后發優勢,汲取中華文明的智慧之源,創造出中國紀錄片的黃金時代。這個前景足以讓他守望、期待。
(編輯:偉偉)
· | 中國紀錄片的品牌元年 市場規模連續3年增長 |
· | 中國紀錄片告別“低端制作” |
· | “聽得懂”的歷史講述 |
· | 大力傳播中華文化 中國紀錄片網開播上線 |
· | 紀錄片《環球同此涼熱》再度亮相央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