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全球化的確縮小了人們之間的地理距離,也不可避免地縮小了人類之間文化的距離,促進了人類不同文化之間的相互交流。經濟全球化在促進各地經濟發展的同時,對地區文化產生了重大的影響。經濟全球化在推進過程中帶來很多對話機會,促進了對話的欲望。有人認為,如果沒有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人類不同文化間的對話需求不會變得像今天這樣如此迫切和強大。經濟全球化的對話,一方面人們要遵循共同的原則,但在對話當中各國文化獨特的聲音也變得越來越被人們重視。應該看到,經濟全球化對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民間藝術有不同的影響,其結果也是不同的。
我認為,在發達國家,經濟全球化帶來的交融更多,而弱勢國家在經濟全球化中多少意味著對當地文化多樣性的一種改變、扼制,甚至是殺傷。我們不應反對經濟全球化,不同國家對經濟全球化對民間藝術的影響也應采取不同的對策。對于各國來說,在經濟全球化的形勢下保護和發展民間藝術是沒有一個標準答案的,應該去尊重各自的國情來發展。
在中國,正在以立法的形式來保護民間藝術。中國還組織了大批的藝術家和民間文化保護工作者深入農村、田野或少數民族地區去采集不同種類的民間藝術,加以認識和梳理。其中的成果之一就是《中國民族民間文藝集成》,它全方位地記錄了中國民間文藝的方方面面,從口頭傳說,到歌謠、民歌、民間舞蹈、雜技,非常詳盡。我們的生活在急劇地改變,有一些民間藝術我們根本無法擋住它逝去的步伐,改變它消失的結果。但是,很多中國藝術家把他們所看到的記錄了下來,讓后代知道我們曾經有過這樣的民間藝術。在這方面,中國文聯每年都組織藝術家到全國各地去采風。中國還組織了全國性的民間藝術節,從20世紀90年代以后開始推廣為國際民間藝術節。另外,在藝術院校、團體中,有專門的老師、教授加工和整理民間藝術,比如民間音樂、舞蹈、戲曲等。兩年前,中國教育部開始在中小學、普通高等院校中設立藝術課程,包括民間藝術,如藏族、維吾爾族舞蹈、云南少數民族歌曲等。中國正在嘗試把專業藝術團體、藝術院校中的民間藝術教育和普通中小學、高等院校中的民間藝術教育整合成一個完整的傳統教育體系。中國還啟動了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在全國設立了30個民間文化保護試點,在民間藝術的誕生地、在原生態的環境中對民間藝術加以保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進行的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申報工作,在中國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熱烈響應。
總之,民間文藝是世界各國文化活的遺產,是人類文化傳遞過程中最鮮活、最生動、最豐富的,也是非常容易發生變異和斷裂的部分,認識文化多樣性是保護發展民間文藝最根本的根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