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曾是羅馬帝國的所在地,中古世紀時的文藝復興在此萌芽,政治、藝術等諸方面皆為后代留下了不少燦若群星的文物遺跡,例如別具特色的中古樂旗隊。
中古樂旗隊起源可遠溯至公元1世紀之初,當時的旗隊具有軍事與宗教雙重意義。旗隊表演時,宮殿用旗幟和色彩鮮艷的幃幔裝點起來,游行隊伍沿著跑道行進,在人群不斷的喝彩以及樂隊的伴奏下,所有各區的隊伍同時都旋轉起旗子,把它們擲到半空,卷成精美的圖案。發展至16世紀,意大利已經形成比較成熟的“揮旗藝術”。
意大利科里旗舞藝術團成立于1976年9月,由一群熱愛中古世紀舞旗藝術的年輕人所組成,現已有38年的歷史。團員的演出服裝是依照15及16世紀繪于圣奧利瓦與安努薩伊亞教堂上的壁畫設計制作,同時也參照了科里鎮的相關歷史文獻資料,造價不菲。事實上,該團的服裝已經融合科里鎮上的四大家族的特色。團員身著不同顏色的緊身緞衣、短頭罩外套、皮靴、緊身褲,而襯衫上肘部的綁手也是一大特色。演出時,在穿著相同服裝的鼓手與號手的伴奏下,旗手揮舞著各色繪有不同圖案的旗幟,強烈的藍、磚色的紅、閃爍光芒的綠及突出的銀色……在中世紀代表不同的行政區,現在卻如水波般蕩漾,射出各種色澤美,艷而不俗。
意大利盛產優質皮貨,演出所用的旗子在中古時期均以皮制成,現已改良為絲料制成,意大利科里旗舞藝術團便是采用了絲緞彩旗。該團的舞旗技巧無人能出其右,拋大旗的高度甚至可達35尺高,令人驚奇之處更在于旗幟落下時沒有任何一角會落在地上,同時,成隊地互拋旗幟也是演出的一大特色,具有雜技的險、奇特點。
意大利科里旗舞藝術團成員不到20名,由1名隊長、4個鼓手、4個號手和12個旗手組成,但人人各司其職,機動性強,既適合在劇場舞臺表演,也可在露天廣場盡情展示。成立38年來,該團的足跡幾乎踏及整個地球,從美洲至非洲,從歐洲到亞洲,處處揮灑中世紀的意大利風情,在漫天飛舞的旗幟下,開朗、樂觀、熱情的拉丁民族特質盡顯無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