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市是一個“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區。境內群峰參天,山丘屏列,嶺谷交錯,有深山、山谷,也有盆地、平原,波流清沏,溪水迥環,到處清榮峻茂,水秀山靈,猶如一幅風景優美的畫圖。“一生癡絕處,無夢到徽州”(明代湯顯祖)。多少文人曾對他產生了念慕之情,有的游客甚至“愛其山水清沏,遂久居。”天目山和黃山山脈是我省,也是徽州同浙江、江西省的天然分界嶺。主要座落在歙縣東北部的清涼峰(海拔1787米),聳立在祁門縣境內的牯牛降(海拔1728米),拔起于休寧西北部的白岳齊云山(海拔580米),都是壯麗神奇的“天造畫境”。橫貫歙縣、黃山區、休寧、黟縣之間的黃山,最高峰蓮花峰海拔1860米),峰巒峻峭,劈地摩天,重巖疊嶂,宏博富麗,是著名的風景勝地。
土壤:
黃山市中低山地大部分為黃壤,山地黃棕壤,土層較厚,石礫含量較高,透水透氣性能良好,肥力較高,有利于木、茶、桑和藥材生長。丘陵地帶多為紅壤和紫色土,質地粘重,酸性,肥力很差,但光熱條件好,適宜櫟松、油茶等生長,山麓盆地與平原谷地多砂壤土、溪河兩岸多沖積土,適用于農業耕作。
氣候:
黃山市地處北亞熱帶,屬于濕潤性季風氣候,具有溫和多雨,四季分明的特征。年平均氣溫15°――16°C,大部分地區冬無嚴寒,無霜期236天。平均年降水量1670毫米,最高達2708毫米。降水多集中于5-8月,水熱資源十分豐富,適宜多種林木、茶葉、果樹及農作物生長。
水系:
新安江是全市的主要河流,屬于錢塘水系。它源出休寧馮村五股尖(海拔1618米)北側,上源流經祁門縣,復入休寧以后稱率水,它在屯溪納橫江后,稱為漸江,江面展寬,流至歙縣城南朱家村又有練江來匯,始稱新安江。“深潭與淺灘,萬轉出新安。”新安江東流至街口附近,便直奔浙江省而去,干流自歙縣流至街口,長約44公里,其集水面積有5944平方公里。除新安江以外,境內還有發源于黃山北坡的青弋江,北流入長江,發源于黃山南坡西段的閶江,南流入鄱陽湖,均屬長江水系。位于青弋江上游的太平湖,波光瀲滟,山色空蒙,恬靜,明麗,嫵媚而動人。
植物:
黃山市具有優越自然條件,蘊孕著豐富的森林資源,全市自然分布著七百多種樹木,加上引種培育的樹種,共有1000多種之多。其中,經濟價值較高的約有1000種,屬于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樹種有香果樹,紅楠,花櫚木,紅椿;省定保護木種有金錢松,南方鐵彬,三尖杉,銀杏,掌楸,黃山木蘭,樟樹,天目木姜子、連香權、領春木、天女花、青錢杉和中華獼猴桃等15種;還有黃山松、華東黃杉、紅豆杉、光皮樺和青檀等樹種、都很名貴,屬于優良建筑用材的樹種,約有一百余種,主要為杉、松、檫、樟、楠、楮、栲等。杉木多分布在休寧流口和溪口,松樹多分布于祁門、黟縣和黃山區,毛竹主要分布在休寧、黃山區和祁門,其它雜木主要分布在牯牛降和清涼峰,以及祁門、黟縣、歙縣和黃山區。全市森林覆蓋率為73%,木材蓄積量為2400萬立方米,毛竹約5000萬根,年產茶葉2.5萬噸左右,是華東木材的重要產地和著名的茶葉產區。
動物:
高山密林、崇山峻嶺中活躍的飛禽走獸二百多種,其中屬于國家保護的珍貴鳥獸有20多種,溪河塘壩中的魚類有120多個品種,其中包括金絲猴、大靈貓、熊、蘄蛇、短尾猴、獼猴、香貍、獐、白頸長尾雞、八音鳥、相思鳥等。
礦產:
黃山市地下埋藏著多種礦物,大量的石灰巖、花崗巖、瓷土、石英巖,蛇紋石和石煤等建筑材料,金、銅、鉬、鎢、銻、鈹、鉛、鈮、鉭、鈾等有色金屬礦和稀有金屬礦物,還有膨潤土、砩石、硫、重晶石、水晶、等非金屬礦產資源。
茶葉:
黃山市所轄三區四縣是聞名中外的茶葉之鄉,近年恢復、開發的新老名茶有30多個品種,其中祁紅、屯綠多次榮膺國際金、銀獎;黃山毛峰、太平猴魁、頂谷大方均在中國十大極品名茶之列;黃山銀鉤、祁紅工夫茶等四個品種,被選為國家外交名茶。歙縣年產茶葉1萬多噸,在全國各縣名列前茅。
香茹:
有平茹、厚茹、花茹之分,以野生花茹為上品。香茹肉厚味鮮,營養豐富,是食物中的珍品。香茹有多種特殊功效,民間常用來輔助治療小兒天花、麻疹及解毒、降血壓。
石耳:
黃山之“山珍”,形狀與木耳相似,稍大,既可佐食,亦可藥用。李時珍《本草綱目》載:“石耳性甘平無毒,能明目益精。”煨肉或燉雞,鮮美可口。
筍衣、筍干:
燒肉、燉雞、燉鴨的好配料,鮮嫩味美,可增進食欲。
蕨菜:
是黃山市有名的山菜,深受國內外市場歡迎。蕨菜是一種野生植物,生長在山區草坡、林間空地和林緣地帶,當其嫩葉還處于卷曲未展時,采摘下來,可作鮮食,也可鹽腌,還可干制。黃山蕨菜營養豐富,并具有多種藥用功效。
徽州貢菊:
是一種珍貴的中藥材,既可泡茶飲用,也可配藥,具有疏風散熱、養肝明目、清涼解毒的功效,可治傷風感冒、疔瘡腫毒、血壓偏高及動脈硬化等癥。徽州貢菊,原產于歙縣金竹嶺一帶,民間傳說是宋代徽商從浙江德清縣作為觀賞藝菊引發的。以后發現藥用價值,這一帶農戶廣為種植,金竹嶺由此聞名遠近。清光緒年間成為貢品。
徽州雪梨:
主要產地在歙縣,栽培始于宋代,歷代均被列為貴重果品。徽州雪梨外形美觀,皮薄肉細,汁多香甜,脆嫩可口,曾在1934年的國際博覽會上獲銀質獎章。
三潭枇杷:
歙縣早在宋代就有枇杷栽培,經歷代繁衍培育,逐漸形成以該縣境內新安江沿岸的漳潭、綿潭、瀹潭三個自然村為著名產地的“三潭枇杷”這一優良品種。三潭枇杷,果大肉厚,味甜多汁,外形美觀,是素享盛名的傳統佳果。
黃山獼猴桃:
野生水果,民間稱作“楊桃”,黃山市境內山區均產,資源十分豐富。黃山風景區獼猴桃果香味重,汁多而甜。據醫學研究,黃山獼猴桃的營養價值比柑桔高5-10倍,比蘋果高19-83倍,比梨子高32-139倍,被譽為“水果之王”。
歙縣金桔:
柑桔中的一個獨特品種,桔形小于黃巖蜜桔,大小同四川紅桔相似,顏色呈金黃色或金紅色。歙縣金桔比紅桔甜,因香氣足,素有“一樹金桔十里香”之稱。歙縣街口、溪口、正口等鄉鎮出產的“三口金桔”是歙縣金桔的后起之秀。
黟縣香榧:
主要產地在黃山西南群峰中的泗溪。這里的香榧分為兩種:一種是個頭大,一頭尖的;另一種是個頭小而圓的,被稱為“和尚榧”。“和尚榧”殼薄,榧衣易脫落,果仁香酥可口,還可以切成片,這種榧的果仁歷史上曾作為貢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