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文聯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 李傳峰
文聯工作紛繁復雜,基中有一項最基本的工作:出作品、出人才。文藝作品是由文藝人才創作出來的,所以,從根本上講,文聯工作就是做文藝人才的工作。因此,抓好文藝隊伍建設,以人才興會,是文聯工作的根;正確引領文藝隊伍的思想導向,是文聯工作堅持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的重要內容。
湖北武漢的文藝理論隊伍比較強大,我們早在1994年就成立了文藝理論家協會,我們還創辦了評論期刊《文藝新觀察》。湖北省文聯本屆黨組、主席團在引領文藝隊伍的思想導向方面做了一些有意義的探索,主要是堅持思想政治工作的“疏導”方針,通過樹立德藝雙馨的典型,表彰獎勵,進行正面引導;通過文藝理論研討,進行實事求是的理性分析,以理服人;通過直面現實的文藝批評與評論,活躍文藝思想,匡正不良傾向,努力營造有利于文藝人才茁壯成長,文藝事業健康發展的環境。
一、樹立典型,表彰先進,進行正面引導。我們早在1991年就設立了一個文藝人才獎項——湖北省文藝明星獎,表彰獎勵德藝雙馨的優秀文藝家,每三年評一次,堅持至今,已歷五屆,93人獲獎。這些獲獎者已成為各文藝門類的藝術帶頭人,為全省文藝人才的成長樹立了榜樣。
中國曲藝家協會副主席、湖北省文聯原副主席夏雨田同志,是去年中宣部樹立的先進典型,他是新中國成立后第一個從事相聲表演和創作的大學本科畢業生。他積勞成疾,幾次病危,近十年來,在病房堅持創作數百萬字作品,他熱愛文藝、熱愛人民、熱愛生命的事跡特別感人。我會于2003年初專門發文,號召全省文藝工作者向夏雨田同志學習。夏雨田同志是從文藝家隊伍成長的典型,可親可信可學,他的人格魅力和藝術品格對我們文藝隊伍的建設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對一些優秀文藝家,我們都確定重點,分期分批給他們召開專題研討會。如我省音樂家協會主席、湖北電影制片廠廠長王原平,由他作曲的4首歌曲如《三峽我的家鄉》、《山路十八彎》等連續3屆獲得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由他參與主創的2部影視作品也獲得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和其他全國性大獎。我們和省音協聯合舉辦了“王原平音樂創作研討會”,提煉出王原平音樂創作“打三峽牌、唱土家歌”的藝術風格命題,從藝術理論上肯定其作品鮮明的時代精神、地域特色和雅俗共賞的人民性。我們省有一個青年影視導演巴特爾(曹小強),他導演的《車間主任》、《西部警察》、《走過柳源》、《江山》等不斷地在中央一臺黃金時段播出。這個同志長期堅持拍主旋律,唱正氣歌,我們應當為他唱一些贊歌。今年,我們將舉辦“巴特爾導演藝術研討會”。又比如80多歲的陳方既老先生多年從事書法理論研究,他的書法論文《論書卷氣》獲得了中國書協首屆“蘭亭獎”,我們為他召開了書法理論研討會。各文藝家協會每年也都要舉辦幾個類似規格的研討會。文藝家反映,省文聯和文藝家協會舉辦這樣高規格的研討會,比發給多少獎金都可貴,貴就貴在從理論上樹立了正氣,從藝術上肯定了他們的勞動,能促使文藝家們不斷地攀登藝術高峰。
二、勇于探索,辯明是非,營造健康向上的氛圍。社會轉型時期,文壇藝苑確實發生了深刻變化,其表現之一就是過去那種深重的歷史感、那種崇高的價值觀被淡化,寫工人、農民、科技題材的少了,深刻反映社會變革和時代精神的杰出文藝作品不夠多,出現了不少消極、庸俗、對社會有不良影響的作品,更有甚者,欲望寫作、身體敘事,“一切向錢看”,喪失了文藝家應有的人文品格和社會良知,可以毫不夸張的說,今天的文藝界遭遇了某種程度的道德失范。文藝隊伍的職業道德現狀、文藝作品中反映出來的道德傾向,黨很關心,群眾很關心,讓文藝在道德之光的燭照下健康前行,為新時期整個社會與人的健康發展提供優秀的精神食糧和智力支持,這也是湖北的文藝理論家最關心的問題。2003年11月,省文聯、省文藝理論家協會、《文藝報》、鄖陽師專等單位聯合舉辦了“新世紀文藝道德理論研討會”,邀請省內外知名學者、評論家、作家就此話題進行深入探討,剖析文藝隊伍職業道德的現狀,歷數新時期文藝道德建設新成果,指出存在的文藝道德失范問題,探討改進的方法。同時也實事求是地分析了文藝家個人道德與作品中反映出來的社會道德傾向存在的差異,不是簡單地將文藝家的“人品”與“作品”等同。文藝隊伍的職業道德,在社會公德的共性基礎上,還有其個性特征;單個文藝家的道德理念與道德表現,更有其獨特的個性。中國藝術歷來強調藝術在倫理道德上的感染作用,表現在美學上,便是高度強調美與善的統一。文藝道德修養規范一定要與時俱進,弘揚傳統中的美德;又要革故鼎新,同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協調一致。這次創新意識較強的研討會成果,在《中國藝術報》頭版頭條發表,《光明日報》、《文藝報》、《湖北日報》等媒體也以較大篇幅做了報道。湖北省委常委、宣傳部長張昌爾對此作了充分肯定的批示。在這次研討會基礎上,今年又在著手編寫《文藝職業道德教育讀本》,目前,我們已組織專家開過幾次論證會,以配合在全省文藝界進行“三項教育”(三個代表、唯物史觀、職業道德)。
以徐遲同志為代表的現當代作家藝術家十分熱愛和關注科技的發展與進步,一篇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曾經振奮過多少人的愛國之心!這是改革開放之初,文藝家獻給科學家的第一封“情書”,是新時期科學春天的信號鳥,是我國科普創作的經典之作。科學和文藝是人們認知世界的兩把金鑰匙,五音繁會的音樂,離開了最高明的鑄造工藝,能創造出舉世驚嘆的《編鐘》?驚采絕艷的屈賦,離開了拷問宇宙的科學勇氣,能發出振聾發聵的《天問》?文藝與科技相互關聯的現狀與未來,究竟是一幅怎樣的圖景?這是一個其妙無窮的話題。面對高科技發展的新時代,科技元素進入文藝,大大改變了文藝的生產與傳播,文藝工作者如何身臨其境地適應它,生動活潑地反映它?如何運用高科技成果促進文學藝術創新與文化產業開發?帶著這些思考,由我們發起,聯合了省科技廳、省作協、《科技進步與對策》雜志社等單位,于2003年10月神舟5號飛船發射成功之日,舉辦“高科技時代與文學藝術創新高層次論壇”。我們邀請一批“兩院”院士、省內外知名文藝家,縱論“科學家眼中的高科技時代文藝創作、文藝創作如何反映新經濟與高科技、文藝如何培養全民族的科學精神、現代文學家的科學素養、科學美學和文藝美學的關系”。這次論壇的成功舉辦,使文藝與科技更緊密地攜手合作,為建設三個文明、倡導科學精神、促進科學和文藝發展起到積極作用。《中國藝術報》、《文藝報》、新華社湖北分社、《人民日報》湖北記者站、《科技日報》湖北記者站及《湖北日報》、湖北電視臺等10余家新聞媒體進行了采訪報道,在全國特別是在文藝家和科學家中產生了良好的影響。
近幾年,我會推薦的《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學選擇》(樊星著)、《這個時代會出什么的長篇小說》(陳美蘭著)、《歷史小說作家的歷史觀——由熊召政<張居正>引發的思考》(王先霈著)等九篇論文在中國文聯舉辦的文藝評論獎中獲獎,對文藝創作和隊伍建設起到了很好的引導作用。
三、敢于批評,實話實說,匡正不良傾向。文藝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人民奮進的號角。文藝在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發展方面,起著“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作用。文藝如何給大眾以溫暖的關照,給整個社會以積極指引?文藝隊伍的思想引導,除了樹立先進典型、廓清理論是非,還有不容忽視的一個方面,就是要積極開展文藝批評。
2003年3月,我會召開了“文藝思潮調研座談會”,寫出《湖北省文聯“文藝思潮”調研座談會紀要》,在充分肯定當前文藝思潮的現實主義主流的前提下,對“市俗化、浮躁之風、急功近利”等不良傾向進行了剖析和大膽的批評。中國文聯的內刊《文聯簡報》專門用一期的整個篇幅予以發表,《中國藝術報》在2版頭條以《針對目前文藝創作中的不良傾向,湖北文藝家呼吁——作家藝術家要保持“藝術良心”》為題發表,并加了《編后》語。5月19日,湖北省委副書記鄧道坤同志在看到這一報道后,做出重要批示:“這不僅是對文藝界開出的一味清涼劑,也是對全社會的一味清涼劑。都要講真話、實話、負責任的話。”我會的內部刊物《湖北文藝界》將這一組文稿連續刊登,發送到全省各級文聯組織和宣傳文化部門、省文聯各位委員,產生了上下波動,共同關注文藝工作的“共鳴共振”效應,在文藝界起到了某種振聾發聵的作用,促使文藝隊伍正視身邊存在的問題,糾正某些不良傾向,沿著先進文化發展方向邁出更加堅實的步伐。
來源 2004年03月24日 中國文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