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聯網訊:昨天(8月16日)下午,4位參與和見證了“小平您好”橫幅制作的“當事人”齊聚北京大學,講述了“小平您好”橫幅背后的真實故事。20年前,新中國成立35周年慶典上,在天安門城樓前的游行隊伍中,北大學子突然打出了一個意外的橫幅——“小平您好”。那個畫面瞬間傳遍全世界,引起億萬中國人民強烈共鳴,成為20年揮之不去的難忘記憶。
原北大生物系81級班主任李寶屏、81級學生張志、郭建崴都是參與制作橫幅的當事人。如今,李寶屏是北大出版社社長助理,張志是北京金豪制藥公司董事長,郭建崴是《化石》雜志主編。人民日報主任記者王東是拍攝了“小平您好”照片的人。四人說起那段往事,都說沒想到當初七八個同學湊的一句平常話,記者順手拍下的一幅照片,讓人記住了20年,成了珍貴的歷史畫面。
那是1984年9月30日,已練了一個月隊列的生物系同學,還在緊張扎制第二天游行時用的花束。28樓203宿舍的同學和郭慶濱、李禹、常生、毛小洪等同學邊扎邊聊:千篇一律舉花束不過癮,不如寫句什么話表達心聲。同學們你一句我一句,一致認為應寫“鄧小平同志您好”七個字。有個同學說:寫上“鄧”字見外,“同志”二字顯得累贅,不如都去掉。結果,“小平您好”幾個大字由常生執筆,寫在了4張綠色大紙上。李禹拿來自己的塑料床單做襯,用訂書機訂在上面。怎么把橫幅帶進現場,又讓同學們費了心思。大家想來想去,決定把墩布把兒截短當雙桿,再選個高個同學,穿上白大褂,把橫幅卷起夾在胳肘窩下“違規”帶進游行隊伍。
10月1日國慶節,北大游行隊伍出發時,這幾個學生忐忑不安地告訴領隊,游行時將有“秘密武器”亮相。4時左右,游行隊伍走到金水橋邊時,郭慶濱、常生、于宏實、張志等同學一下子打開橫幅,舉著跑過天安門城樓。一分鐘后,他們立即將橫幅收了起來。當時,人民日報記者王東正站在兩米高臺上拍攝天安門城樓上的黨和國家領導人,突然看到那一幕,馬上拍了下來。
張志說,當時沒想太多,20年后再看“小平您好”這句話,覺得感情真摯,就像是對親朋,對自己最熱愛、最熟悉的家人的問候,真真切切表達了人民群眾內心深處對小平的由衷祝愿和愛戴之情。郭建崴說,可惜當時沒有意識到橫幅是珍貴的歷史文物,沒有保存下來。王東指著自己拍的兩幅“小平您好”老照片說:“我沾了北大的光了,這幅順手拍來的照片獲得全國最佳新聞攝影獎,全國好新聞特等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