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結廣大文學藝術工作者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而奮斗
—— 在中國文聯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工作報告
(2001年12月19日)
李樹文
各位代表:
中國文聯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隆重召開了。江澤民總書記與黨和國家其他領導人出席了開幕式。江總書記在會上發表了重要講話,科學分析了當前我們面臨的國際國內形勢,深刻闡明了我們在新世紀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建設先進文化的重要任務,語重心長地指出當代中國文藝工作者肩負著莊嚴的歷史使命,給全體代表以極大的鼓舞。
這次會議,是在我國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階段召開的;是在全黨認真貫徹黨的十五屆六中全會精神,努力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的時刻召開的;是在“十五”計劃的開局之年、迎來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的時候召開的。這次會議的目的是,進一步團結和動員廣大文學藝術工作者,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為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繼續奮斗。這次會議將總結六次文代會以來的工作,提出今后五年的工作任務。我們相信,新世紀的第一次文代會,必將對我國文藝事業的新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現在,我受中國文聯第六屆全國委員會主席團的委托,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
一、六次文代會以來的工作總結
回顧六次文代會以來中國文聯工作歷程,我們深切緬懷先后去世的副主席尹瘦石、張君秋和榮譽委員謝冰心、賀綠汀、吳作人、錢鐘書、關山月、舒同、李煥之、歐陽山等深受全國人民愛戴的著名文藝家。他們對文聯工作、文藝事業和人類文化事業的發展所做出的卓越貢獻,是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他們的人格、藝德和作風,對我們促進文藝繁榮、發展先進文化和搞好文聯工作,都有重要的影響。
六次文代會以來的五年間,在黨中央領導下,我國政治穩定、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民族團結、文化繁榮,人民的物質和精神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我們迎來了黨的十五大的勝利召開,迎來了建國50周年和建黨80周年的盛大慶典,迎來了香港、澳門的回歸,迎來了人類的21世紀。社會主義中國所顯示的蓬勃生機和巨大活力,為全世界所矚目。全國人民滿懷信心地為實現“十五”計劃的宏偉藍圖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發努力。這一切,都鼓舞和激勵著廣大文藝工作者開拓進取,再創輝煌。
六次文代會以來,廣大文藝工作者堅持文藝“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深入群眾,深入生活,辛勤耕耘,潛心創作,文學、戲劇、電影、電視、音樂、舞蹈、美術、攝影、書法、曲藝、雜技、民間文藝等各個文藝門類,都涌現了一批思想性與藝術性統一的為人民大眾喜聞樂見的好作品,在反映時代生活、關注民族發展前途、揭示社會巨大變革、繼承優秀傳統、推進藝術創新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文藝評論改變了一度冷寂的局面,正在越來越有效地參與到文藝創作與文藝鑒賞的過程中,積極評介推薦優秀作品和優秀人才,一些不健康、不正確的文藝現象也受到抵制和批評。
五年來,黨的文藝方針政策得到了積極的貫徹,文藝環境寬松和諧,文藝家們創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日益提高,人才輩出,佳作不斷,呈現出既繁榮活躍又穩定祥和的喜人局面,是我國文藝形勢最好的時期之一。
我國文藝事業發展的大好局面,是在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在全國各個文藝部門、文藝組織和廣大文藝家的共同努力下取得的。中國文聯和團體會員一道,努力擔負起“橋梁和紐帶”作用,履行“聯絡、協調、服務”職能,發揮人民團體的組織優勢和文藝出版、評論評獎、文藝人才、國際民間文化交流等業務優勢,較好地完成了六次文代會提出的各項任務,為促進文藝的繁榮作出了積極貢獻。
1.加強理論學習,堅持正確的文藝方向
五年來,我們堅持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江澤民“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黨的文藝方針、政策,學習江澤民總書記《在中國文聯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國作協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講話》和給中國文聯“萬里采風”活動的復信和批示,提高了認識,堅持了正確的文藝方向。
按照黨中央的部署,中國文聯認真開展了以“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為內容的“三講”教育。在四川成都,召開了中國文聯思想政治工作經驗交流會,30多個團體會員與會,四川、江蘇等文聯的代表介紹了經驗。一些團體會員還組織了文藝家讀書班、學習研討會,開展了政治理論和文藝理論等學習培訓活動,收到了積極的成效,受到了文藝工作者的歡迎和好評。在反對“法輪功”邪教、反對“臺獨”圖謀、抗議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轟炸我駐南聯盟使館等重大政治斗爭中,中國文聯和團體會員都與黨中央在政治上保持高度一致。
特別是今年以來,認真組織學習江澤民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8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和黨的十五屆六中全會《關于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的決定》,進一步認清了文藝工作和文聯工作的方向和要求。
通過理論學習,廣大文藝工作者進一步把握了全黨全國工作的大局,了解了黨的文藝方針政策,明確了時代發展的要求,提高了政治理論素養,激發了工作熱情和創作積極性。
2.開展“萬里采風”,倡導深入生活
1995年5月,中國文聯組織百名文藝家開展“萬里采風”活動。江澤民總書記親筆給參加采風的文藝家復信,稱贊這項活動“對于繁榮文藝創作,培養文藝人才,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2000年5月,中國文聯紀念“萬里采風”五周年,江澤民總書記又作出重要批示,殷切期望文藝家深入群眾,深入生活,深入體驗當代中國發展和進步的歷史進程,與人民同心,與時代同行,不斷創作出無愧于我們這個時代的優秀作品。江總書記關于“萬里采風”的復信和批示,為中國文聯組織文藝家深入生活、繁榮創作指明了方向。幾年來,中國文聯和一些團體會員,先后組織上百個采風團,深入工礦、農村、部隊、學校,奔赴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第一線采風,將采風活動與開展黨的宣傳活動相結合、與送文化下鄉相結合、與支援西部大開發相結合、與建立文藝家生活創作基地相結合,收到很好成效。一些參加過“萬里采風”活動的著名藝術家深有感觸地說:采風活動開闊了我們的視野和心胸,陶冶了我們的情操,凈化了我們的思想,讓我們真正接觸了社會、接觸了群眾,激勵我們去創作老百姓喜歡的作品。今年5月,中國文聯表彰了在采風活動中創作出優秀作品和取得突出成績的文藝家和單位。目前,我們正在進一步加強和改進“萬里采風”的組織工作,促進“萬里采風”活動健康有效地開展下去。
3.加強評獎工作,推動理論建設
中國文聯和相關文藝家協會共同主辦的13個全國性文藝獎項的評獎活動,在獎勵優秀作品和人才,促進文藝創作繁榮方面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1998年以來,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全國性藝術新聞出版評獎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中國文聯對文藝評獎加強了領導和規范化管理,取得成效。各文藝家協會嘗試將評獎與研討結合起來,都安排了學術研討活動,加重了評獎的理論色彩與導向意義。
中國文聯積極推薦優秀文藝作品參加中宣部舉辦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評選活動,歷屆都有作品獲獎。今年,中國文聯推薦參評1999—2000年度第八屆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的七類作品中,五類榜上有名,創造出參評“五個一工程”獎以來的最好成績,并榮獲組織工作獎。
六次文代會以來,中國文聯和各團體會員重視文藝理論建設,多次召開理論研討會、座談會,出版了一批理論、評論叢書,設立了理論著作和文藝評論獎項。為了貫徹落實中宣部關于加強文藝評論工作的部署,中國文聯設立了“文藝評論委員會”,廣東、湖北、內蒙古、陜西、四川、貴州、廣西、重慶、江蘇、江西等省、自治區、直轄市建立了文藝理論評論協會。這些工作對推動各協會、各地文聯重視和開展文藝理論、評論工作起到了積極作用。
4.舉辦藝術和學術活動,注重示范與導向作用
為全黨全國的工作大局服務,為促進文藝的健康發展服務,為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服務,舉辦高水平、高質量而又具有導向性、示范性的文藝展演活動,是文聯的一項重要任務。為慶祝香港和澳門回歸、新中國成立50周年、西藏民主改革40周年,中國文聯先后舉辦了一系列文藝展演。特別是在歡慶中國共產黨80周年華誕之際,按照中央統一部署,由中國文聯籌劃,中國音協組織了《陽光》、《祖國》、《希望》三臺交響音樂會,中國舞協主辦了舞蹈精品晚會《盛世華章》,中國雜協推出了《雜技金獎節目晚會》,展現了我們黨領導文藝事業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歡迎,為黨的生日獻上了一份厚禮。各文藝家協會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文聯舉辦的慶祝建黨80周年的一系列文藝活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和強烈的時代氣息。這些慶典活動唱響了共產黨好、社會主義好、改革開放好的主旋律,給人以教育、鼓舞和美的享受。
組織豐富多彩的文化紀念活動和學術研討活動,舉辦高水平的藝術節和藝術展,表彰老一輩文藝家的成就,促進學術研究,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是文聯堅持正確導向、推動文藝事業繁榮發展的重要舉措。1997年5月22日,中國文聯等單位聯合召開紀念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55周年座談會。1999年7月,我們舉辦了中國文聯成立50周年紀念會,舉辦了題為《我們共同走過》的大型文藝晚會,與廣大文藝家共同回顧中國文聯50年風雨歷程和輝煌業績,激勵文藝家與黨同心同德,與人民同舟共濟,與時代同步前進。幾年來,我們還成功地舉辦了紀念中國話劇90年慶祝研討活動,舉辦了夏衍、田漢、阿英、老舍、馬連良、吳印咸、吳曉邦等十幾位文化名人的紀念活動或學術研討會,舉辦了中國戲劇節、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中國金鷹電視藝術節、中國民間藝術節、中國雜技節、中國曲藝節、北京國際曲藝節、中國攝影藝術節,舉辦了《周恩來風采》攝影展、《紀念董必武誕辰115周年攝影藝術展》、《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出國作戰50周年音樂會》、《紀念改革開放20周年藝術大展》、《<黃河大合唱>創作60周年作品音樂會》,舉辦了《金秋風韻》、《青春的旋律》、《小荷風采》舞蹈展演,舉辦了《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周年第九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百年中國畫展》、《千年書法大展》、《20世紀書法大展》,舉辦了全國兒童劇和兒童舞蹈作品展演,以及中華舞龍大賽等重大文藝活動,推出了許多優秀文藝家和文藝作品,受到了文藝界和人民群眾的好評。
5.倡導“德藝雙馨”,加強文藝隊伍建設
繁榮社會主義文藝事業,需要培養和造就一大批走在時代前列,熱愛祖國和人民,具有高尚道德情操和深厚藝術功底的文藝家。中國文聯和各團體會員大力開展“德藝雙馨”會員表彰活動,加強中青年會員的藝德教育,推出了一批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嶄露藝術才華的跨世紀人才。1997年至2000年間,中國文聯召開了3次中青年會員座談會,每次均表彰包含12個藝術門類的一百多名優秀中青年會員。越來越多的文藝工作者認識到,“德藝雙馨”是藝術家的靈魂,只有對祖國、對人民滿懷真摯的情感,對社會主義文藝事業具有高度的責任感、使命感,淡泊名利,無私奉獻,才能創作出優秀作品,才能得到人民的認可,才能攀登藝術高峰!暗滤囯p馨”已成為廣大文藝家追求的崇高目標。
6.改進出版管理工作,努力推出優秀作品
報刊、圖書、音像出版,是文聯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重要輿論陣地。五年來,中國文聯不斷總結出版管理工作經驗,加大對各報刊出版單位的管理力度,積極貫徹黨和政府的出版方針以及有關政策、法規,堅持正確的出版方向,收到成效!吨袊囆g報》等32家報刊,努力堅持正確輿論導向,面向文藝工作者,面向廣大讀者,辦出了特色,產生了積極影響。在圖書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下,文聯系統的各出版社努力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在提高出版質量上下功夫,推出了一批優秀圖書。中國文聯出版公司出版的《白門柳》獲第四屆茅盾文學獎,中國電影出版社出版的《中國無聲電影史》獲中國圖書獎,中國攝影出版社的《中國珍稀野生動物攝影作品集》獲第七屆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的《中國京劇史》獲第八屆“五個一工程”獎。中國文聯還與中宣部等六部門聯合編輯出版了《新中國舞臺影視藝術精品選》大型系列光盤。一些省市文聯也組織生產了一批獲“五個一工程”獎的作品。這些優秀出版物不僅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而且獲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促進了文聯出版事業的繁榮。
在反對“法輪功”邪教的斗爭中,中國文聯出版社、大眾文藝出版社、中國戲劇出版社等3家出版社,堅決抵制出版“法輪功”圖書,受到中宣部、新聞出版總署的肯定和中國文聯黨組的表彰。
7.拓展民間文化交流渠道,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
中國文聯以民間形式開展的對外文化交流,是我國對外文化交流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的形勢下,發展中國家不僅在經濟發展上、而且在文化發展上也面臨著嚴峻挑戰。為了應對這種挑戰,保持和發展中華文化的優良傳統和民族精神,也為了更好地吸取世界優秀文化成果,實現文化的與時俱進,五年來,中國文聯和各文藝家協會共開展對外及對港、澳、臺文化交流五百余次,進出境達四千余人次。通過組織藝術家互訪和舉辦國際藝術節、展覽、研討會等,擴大了中國優秀文化在國際上的影響,宣傳了我國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也開闊了我們的眼界。中國文聯舉辦了第四屆、第五屆中國國際民間藝術節,來自五大洲二十余個國家的民間歌舞團來華獻藝,活躍和豐富了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促進了各國藝術的交流。中國書協在法國巴黎舉辦的中國現代書法大展,是中國書法藝術在西方世界的大展示。國家主席江澤民和法國總統希拉克分別為大展題了詞。中國劇協與日本、韓國同仁共同舉辦的BESETO戲劇節,中國攝協舉辦的“國際攝影藝術展”,中國雜協舉辦的“國際魔術邀請賽”等,受到了各國藝術家的稱贊。中國文聯派團參加了素有“藝術奧林匹克”之稱的國際德爾菲大賽,榮獲大獎。中國文聯出席了一些國際會議,拓展了對外文化交流新的領域,加強了與國際文藝組織的合作,既為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又為積極吸取世界其它民族的優秀文化成果作出了貢獻。
8.加強隊伍建設,提高服務水平
在過去的五年中,中國文聯團體會員已由42個發展到50個,各全國性文藝家協會的會員由6萬人發展到7萬余人,加上省級、市縣級的二百多萬會員隊伍,組成一支浩浩蕩蕩的文藝大軍,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五年來,中國文聯重視自身建設,努力樹立良好的形象,不斷改進工作作風,取得了積極成效。中國文聯10個協會順利地完成了換屆工作,1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文聯也在當地黨委領導下,順利完成了換屆工作。
中國文聯重視藝術開發工作,努力壯大綜合實力,積極開展文藝家著作權保護工作,主動進行藝術人才培訓,努力服務于社會。為了搞好文化積累和文化傳承,中國文聯組織實施“晚霞工程”,為鐘敬文等老文藝家出版《晚霞文庫》精品圖書55種,為袁世海等老京劇表演藝術家拍攝電視專題片8部,拍攝《中國當代文化藝術名人》電視專題片15集(人);“彩霞工程”完成了25位中年京劇藝術家專輯的拍攝工作;“朝霞工程”資助了2000多名有文藝天賦而上學困難的少年兒童。這些服務工作,受到了文藝家和社會各界的歡迎。
回顧五年的工作,我們認識到:我國文藝事業的每一步發展、中國文聯工作的每一個進步,都離不開黨中央的關懷和領導,離不開黨的文藝方針政策的指引,離不開廣大文藝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中國文聯要履行聯絡、協調、服務的職能,就必須緊緊圍繞文藝創作、理論研究、學術交流、文藝活動、人才培訓、文藝評獎、書報刊出版和權益保障等工作,為文藝繁榮辦實事,與文藝家交朋友;就必須幫助文藝家真正深入到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中汲取營養,創作出更多無愧于偉大時代、無愧于社會主義祖國和人民的優秀作品,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就必須努力爭取各級黨和政府的關懷和指導,爭取廣大文藝家的積極參與,爭取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
回顧過去,展望未來,我們還應清醒地看到,文聯的工作還存在著一些不足:理論學習、思想教育和業務進修抓得不夠具體,機關干部隊伍的修養、素養和學養都有待提高,組織文藝家深入生活的辦法還不夠多樣有效,廣交深交文藝家朋友做得還有欠缺,調查研究開展得也不夠深入,文藝評獎還有待進一步規范,報刊、圖書、音像出版單位仍需要加強管理,與各地文聯的聯系與合作有待進一步加強,等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要發揚成績,彌補不足,使中國文聯的工作邁上新的臺階。
二、今后五年的工作設想
今后五年,是新世紀開局的重要五年。全黨全國人民在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為實現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第三步戰略目標,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邁出新的步伐。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召開,將為我們制定出新世紀全面推進社會主義各項事業發展的美好藍圖和奮斗綱領。江總書記在七次文代會、六次作代會上的重要講話中向我們發出了偉大號召:“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不僅需要發達的物質文明,而且需要先進的精神文明。實現這兩個文明的協調發展,是我國社會全面進步的必由之路。我們的文學藝術工作者,在推進兩個文明特別是精神文明的建設中,肩負著重大的職責!蔽覀児ぷ鞯闹行哪康模褪菫槁鋵嵾@一號召而努力奮斗。
在今后五年的工作中,我們要在鄧小平理論和江澤民“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沿著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以“積極進行文化創新,努力繁榮先進文化”為中心任務,發揮好文聯的工作職能,高舉旗幟,振奮精神,凝聚力量,扎實工作,團結廣大文藝工作者,為發展社會主義文化事業而開拓創新,奮發有為。為此,我們設想做好以下五個方面的工作:
1.深入貫徹“三個代表”要求,提高思想業務素質
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文藝事業發展給予了高度重視與巨大關懷。江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又對文藝工作提出了明確的任務和要求,對廣大文藝工作者給予了極大的信任,寄予了殷切期望。他說:“當代中國的文藝工作者,應該遵循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自覺投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努力推進我國文藝的創新和繁榮,努力創作出弘揚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我們時代的進步精神的作品,用以教育人、鼓舞人和鞭策人,為繁榮祖國文藝的百花園,為培養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新人作出自己的貢獻。這就是我國當代文藝工作者肩負的莊嚴使命!蔽覀円斡涍@一莊嚴使命,決不辜負黨和人民的期望,準確把握“三個代表”尤其是“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的科學內涵,堅持文藝“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繼承和發揚優秀民族文化傳統,借鑒并吸收世界一切優秀文明成果,高舉社會主義文藝的偉大旗幟,努力實現社會主義文藝的新繁榮。
要樹立良好學風,形成學習熱潮。各級領導干部要成為努力學習的帶頭人。通過學習,進一步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和創新意識,進一步明確文藝工作的指導思想和根本任務,全面提高我們的思想道德修養、科學文化素養和文學藝術學養,為促進文藝的創新與繁榮奠定扎實的基礎。
要認真貫徹中共中央發出的《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加強會員隊伍的藝德教育。要把樹立馬克思主義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和文藝觀作為藝德建設的核心,從基礎抓起。要結合新的形勢、新的要求,召開藝德建設座談會,總結和推廣經驗,介紹和表彰先進人物與先進事跡,繼續開展“德藝雙馨”活動。經過五年的努力,使藝德建設形成風氣,初步做到有理論、有榜樣、有經驗,將藝德建設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要制定一些扎實有效的措施,切實推進和深化我們的學習。要堅持和完善黨組理論中心組學習制度,舉辦好各種形式的文藝家讀書班,舉辦現代科學文化知識、經濟法律知識講座;舉辦文藝形勢報告會,舉辦文藝理論專題研討會;辦好報刊的理論學習專欄,辦好現有的圖書資料館、報刊閱覽室等。中國文聯和各團體會員要制定學習計劃,狠抓落實,切實提高文藝工作者的思想理論素質。
2.著力創新與繁榮,推動文藝創作和理論建設
文聯貫徹和實踐江澤民同志“三個代表”的要求,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促進文藝的創新與繁榮。文藝的創新與繁榮最終體現在出作品、出理論、出人才上。江澤民總書記指出:“希望廣大文學藝術工作者牢記人民是文藝工作者的母親、生活是文藝創作的源泉這個真理。堅持深入群眾,深入生活,努力把握時代的脈搏,充分認識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時代意義,充分認識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充分認識人民群眾對文藝發展的基本要求!敝袊穆摵透鲌F體會員要認真組織廣大文藝工作者潛心創作、多出精品,把創作思想引導到江澤民同志“三個代表”的要求上來,描繪時代風采,展現生活主流,創造精品佳作。要制定切實可行的計劃,積極推動文藝創作,組織創作人員深入群眾,深入生活,不斷創作反映時代生活、展現民族風貌、無愧于偉大時代的優秀作品。
江總書記在這次代表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要“高度重視文藝理論和文藝評論工作。文藝的發展,離不開文藝理論的指導和文藝評論的促進。要適應時代特點和結合實踐要求,努力加強文藝理論建設,積極開展文藝評論,大膽進行文藝理論和文藝評論的創新,為我國文藝事業的健康發展提供正確引導。”我們要加強理論建設,開展健康的文藝評論,促進文藝的創新與繁榮。恩格斯曾深刻指出:“一個民族要想站在科學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毙滦蝿、新探索和新經驗,要求我們高度重視文藝理論建設,要求我們推進理論創新,為文藝事業的健康發展,提出新思路,新觀念。在加強基礎理論建設的同時,還要加強應用理論研究,用理論成果指導文藝創作。要認真組織好理論研討會、作品研討會、老一輩文藝家的紀念研討會,舉辦好文藝理論獎的評獎活動。發揮專家優勢和文藝報刊優勢,開展健康的文藝評論,對文藝現象做出科學闡述和分析,以積極引導文藝創作和文藝鑒賞。發揮好“中國文聯文藝評論委員會”的指導作用和一些省、自治區、直轄市文藝理論評論家協會的組織作用,舉辦好每年一度的“中國文聯文藝評論獎”評選活動,舉辦好各個文藝門類的評論獎評選活動,舉辦好“當代文藝論壇年會”,堅持編輯出版“文藝評論叢書”。通過五年的努力,我們的文藝評論工作,要力爭做到有陣地、有隊伍、有組織、有成效,樹立良好的評論風氣,為文藝事業的健康發展作出貢獻。
積極開展示范性、導向性的文藝活動,促進文藝的創新與繁榮。要將各項重要文藝活動辦出特色,辦出成效。文聯舉辦的重要文藝活動,無論是常規性的演出、展覽、藝術節,還是重要的專題文藝慶典、文藝大賽等,都要堅持高標準、高質量,都要注重加強示范引導,注重藝術創新,注重將展演、評獎、研討結合起來,促進出作品、出人才、出經驗、出理論。
繼續組織文藝家深入群眾、深入生活,把握時代脈搏,了解群眾要求,激發創作靈感。2002年是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60周年,要組織文藝工作者重溫《講話》,通過各種形式,使文藝工作者真正深入到現實生活中去,深入到人民群眾中去,深入到時代洪流中去,從而實現“在人民的歷史創造中進行藝術的創造,在人民的進步中造就藝術的進步”。
3.發揮文聯優勢,實現新的發展
要努力發揮團體和人才優勢。中國文聯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團體,擁有12個全國文藝家協會和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文聯、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文聯、6個產業文聯等團體會員50個,全國性文藝家協會的會員達7萬余人,集合著全國各藝術門類優秀的文藝家。我們有全國各團體會員的聯合優勢,有文藝人才的集中優勢。要有效地發揮這些優勢,促進文聯各項工作的開展。
要積極發揮文藝出版優勢。文藝圖書、報刊、音像的出版,也是我們文聯的優勢之一。搞好出版工作是推出文藝人才、推出文藝佳作、服務人民群眾的重要工作,更是文聯和協會為文藝家服務、促進文藝繁榮的一個重要方面。我們的文藝出版工作要努力體現“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的要求。要加強對文藝出版工作的領導與管理,積極探索新的發展機制,做好重點選題規劃,每年都要出版一批有價值、有影響的優秀圖書和音像制品,努力把文聯的各種期刊辦得特色鮮明、思想藝術質量較高、社會影響良好。繼續做好出版老一輩文藝家文藝佳作的“晚霞工程”。
要注重發揮文藝評獎優勢。文藝評獎是促進文藝繁榮、堅持正確導向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中國文聯設立的13個全國性專業獎項,正在成為備受文藝家和社會各界關注的獎項,文聯系統的“中國文聯文藝評論獎”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我們要發揮好這個優勢,進一步完善評獎制度,加大評獎監管力度,提高評獎的權威性和導向性,把文藝評獎與文藝理論建設結合起來,為促進文藝的創新與繁榮作出貢獻。
要繼續發揮民間文化交流優勢。中國文聯開展的與香港和澳門特別行政區、與臺灣地區、與世界各國的民間文化交流,是我們開展地區間、國際間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我們要加大推介我國當代文化藝術成果的力度,加強與海內外有影響的文藝家和文藝組織的交流,逐步形成一些重點項目,擴大影響。要以組織報告會、出版圖書等方式傳播文化交流的成果。中國文聯的對外文化交流要在我國的國際文化交流中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
4.改革創新,探索新的發展機制
新的形勢要求我們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積極改革創新,履行好文聯的職能。我們要切實推進文聯機關的機構改革,探索文聯發展的新機制。
要積極探索建立區別于黨政機關、符合人民團體組織特點、符合文藝工作和文聯工作特點的、充滿生機與活力的組織機構和運行機制。要堅持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精干內設機構,精簡人員編制,優化人員結構。要通過深化改革,使文聯機關成為名副其實的文藝工作者之家。要繼續做好全國文藝家協會屆時的換屆工作。
要積極探索文聯發展的新機制,逐步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文藝發展規律的組織體制、運行機制和活動方式,深化人事制度、分配制度改革。
5.加強作風建設,努力提高服務水平
江總書記在這次重要講話中指出:“中國文聯和中國作協是黨領導下的人民團體和文藝工作者的群眾組織,是推動我國文藝事業繁榮發展的重要力量。”“希望中國文聯和中國作協進一步發揮黨和政府聯系文藝工作者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做好聯絡、協調、服務工作,團結廣大文藝工作者為促進先進文化的發展而不懈努力。”我們要認真貫徹落實江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把對黨和人民負責與對文藝家負責統一到為繁榮文藝熱心服務上來。中國文聯是為團體會員、為廣大文藝家、為各門類藝術的繁榮發展而工作的。我們必須牢固地樹立起這樣的思想觀念。
要加強調查研究,深入了解和研究中國加入世貿組織、進一步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進一步深化文化體制改革以及西部大開發等重大舉措對文藝事業和文聯工作的影響,深入了解和研究文藝創作、文藝評論、文藝隊伍、文藝出版、文化交流、文化產業等方面的新的發展要求,深入調查研究文聯的改革與發展、制度創新與提高服務水平等新問題。
要廣交深交文藝家朋友,傾聽團體會員和廣大文藝家的意見和建議。中國文聯和各個團體會員應成為文藝工作者的“溫馨之家”,文聯的各級工作人員是文藝工作者的服務員。通過廣交深交文藝家朋友,了解文藝家們的藝術創作情況,知其甘苦,加深理解,增進友誼,力所能及地為他們排憂解難。只有情深意篤,坦誠相見,架設心橋,文聯才能真正成為黨和政府聯系文藝家的“橋梁與紐帶”。
要努力做好各項服務工作。要把是否真正熱心服務,提高服務水平,作為檢驗我們作風的重要標志。要多做實事,急文藝家之所急,幫文藝家之所需。
要加強文聯機關的黨風建設和作風建設,要按照黨的十五屆六中全會提出的“八個堅持,八個反對”的要求,認真地、長期地、切實地抓好這項工作。要以優良的黨風帶動機關工作作風建設,帶動機關工作隊伍建設。各級領導干部要成為黨風建設和工作作風建設的促進者。
各位代表:回顧過去的五年,我們對祖國文藝活躍而穩定的繁榮局面感到歡欣鼓舞。展望未來的五年,我們對沿著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創造文藝的新繁榮,充滿信心。在新的征途上,黨和人民對文藝工作者寄予厚望。德藝雙馨的文藝家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是中華民族精神家園的建造者,是播撒在各個民族、各個地區的精神文明種子,是創造美、傳播美和弘揚時代精神的光榮使者。我們的文藝繁榮依賴于文藝家的辛勤耕耘。我們深信,廣大的文藝家們一定能夠不負黨和人民的重托,按照江澤民總書記在七次文代會六次作代會上的講話中提出的任務和要求,開拓創新,與時俱進,抓住機遇,勤奮創作,站在時代發展和世界科學文化的前沿,創造新世紀的新輝煌。
我們已經進入了日新月異的新世紀,中華民族踏上了偉大復興的新征程。我們的時代波瀾壯闊,我們的事業前程遠大。這是一個產生偉大文學藝術家和偉大作品的時代。黨中央向我們提出了新的要求,人民群眾寄予我們新的期望,時代向我們展開了宏偉藍圖。我們的使命光榮而神圣。讓我們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江澤民“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牢記江澤民總書記和黨中央的殷殷重托,沿著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團結浩浩蕩蕩的文藝大軍,向著文藝繁榮、向著民族復興、向著人類光明,創新!攀登!奮進!
來源 2002年1月4日 中國藝術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