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世紀第一次文藝界盛會上,作家、藝術家們激情飛揚。他們感到,文藝之美折射著生活的點點滴滴,凝聚著民族精神的方方面面。展望未來,他們決心以自己的滿腔熱血書寫中華民族的光榮與夢想——
美麗新世紀 中華更精彩
張海君 康偉 喻靜 吳月玲 孫玉潔
文藝要與我們寬廣的國土悠久的歷史相稱
滕文驥(電影導演):新世紀的中國,文化所面臨的挑戰比經濟部門更為嚴峻。各個國家的流行文化對中國文化的影響現在已經顯露出來。中華泱泱大國的文化積淀博大精深。電影人在快餐文化的包圍下,應該保持民族特色,奮起直追。我們的電影文化要與我們寬廣的國土、五千年的歷史相稱,體現出我國唐詩的氣魄。今后我要拍更多文化品位高、可看性強的電影,同時注重年輕人的需求,避免我們的文化在年輕人中出現斷代。
紅柯(作家):近百年來,大西北曾多次引起人們的注意,但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從文化戰略的高度來關注這塊熱土。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在《絲綢之路》中寫道:“這個古老的民族必將隨著絲綢古道的復活而復興。”這里是《山海經》的故鄉,是《詩經》的故鄉,是《格薩爾》、《江格爾》、《福樂智慧》的故鄉,也曾經是我們民族最健康最自信最豪邁的漢唐雄風的所在地,魯迅先生把那個時代稱之為真正的中國人的時代。一句話,這里有我們民族的光榮和夢想,這里有大漠之美、群山草原之美、大地之美。作為一位西部作者,我更樂意把自己看作一個文學勞動者,以虔敬之心抒寫自己在這塊土地上的獨特心靈感受,許多西部的故人故事徜徉在我腦際,縈繞在我心中,激勵著我寫下去。
把中華民族最有價值的文化展示出來
曲比阿烏(歌唱演員):作為一名少數民族歌唱演員,能夠站在新世紀的舞臺上為建設與時俱進的先進文化的偉大事業高歌,這是時代賦予我的責任。面對新世紀全球化的文化競爭,我始終相信、也始終追求“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這一信念。我們怎樣把中華民族最有特色和最有價值的文化展示出來,將是新世紀文藝工作者思考的主題。目前有許多文藝家認為,我們只要把民族文化原原本本地表現出來就足夠了,我覺得僅是這樣,是不能在今后的國際化競爭中贏得先機的。時代在不斷前進,社會在飛速發展,我們要在保持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的同時,以海納百川的胸懷和心態去吸收和接納國外一切有利于我們發展的優秀文化元素。面對新世紀,在責任和壓力加大的同時,我的創作熱情高漲,我的自信心倍增,因為我相信我們積淀了五千年的優秀文化一定會站在世界的最高點。
洪燭(作家):獲諾貝爾文學獎的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最崇拜的中國作家就是魯迅。魯迅身上體現了中華民族自強自立的精神——只有這樣的作家,才能獲得世界的尊敬。
魯迅被稱為民族魂,很少有幾位作家能擔得起這樣的稱呼。但目前,我們的國家和我們國家的文學,同樣處于一個歷史性的關鍵時刻——需要激發民族精神,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我們的文學藝術,確實到了一個需要重新呼喚魯迅精神的時代——魂兮歸來,民族之魂!
踏著時代的鼓點前進
趙凝(作家):作為一個青年小說家,我想我應該努力寫作出無愧于我們時代的作品來,寫出有個性、有魅力的小說。時代給我們創造了騰空而起的可能性,使我們的創作呈現出百花齊放的繁榮景象。
文學寫作是我熱愛的事業,寫作是在表達一種聲音,表達一個人頑強、堅韌、明朗、善良個性的藝術手段。文學之美覆蓋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文學直抵人的內心,文學照亮人的靈魂,文學是飛翔的另一個自我,文學是一個民族的“精神黃金”。為了這個偉大的事業,讓我們努力寫作吧!
畢飛宇(作家):青年作家對生活往往有一種特別的憧憬,總以為“生活在別處”。“別處”也許有一種生活,但是,不可否認,更多的時候卻是“生活在腳下”。同樣,青年作家的創作也有一份別樣的念頭,總以為我們的藝術在“別處”,在“遠方”,其實,藝術也可能在我們的身邊,在我們的一言一行中。
作家的創作“動因”是他的情感。這種情感當然是豐富多樣的,然而,有一種情感卻更為切膚,那就是你身邊的人和事給你帶來的感動、震撼、欣喜和疼痛。如果你有足夠的敏感、足夠的良知和生存的底線,那么,你的心每一天都不可能是死的,你的心會跳動,從而對生活產生屬于藝術的認識。所以我主張作家要學會睜開眼睛,正視和面對我們的當下,我們的身邊。只有這樣,我們的創作才可能堅實,才可能有活力,有寬度,有縱深感。
沈堯伊(畫家):新世紀的中國要完成其自身的任務,就需要我們每一個人自覺用先進文化來武裝自己的頭腦,需要明確提出一個能真正區分先進文化與落后文化的標準。這就需要優秀的文藝作品引導人們感受先進文化。一件作品實際上就是一面鏡子。藝術家最基本的品質就是誠實,因為所有的創作就是其本人對于生活的理解,因此任何投機、造作等不誠實的東西最后終要被歷史的洪流所摒棄。因此藝術家一定要踏著時代的鼓點,不斷到生活中去吸收營養,通過作品,將健康、積極的世界觀、人生觀傳達給受眾。
相聲藝術擁有燦爛的未來
李金斗(相聲演員):相聲藝術通過電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隨著新世紀的到來,相聲藝術也因為電視晚會的泛濫而陷入困境。現在許多人都在說相聲缺少好本子,其實據我了解,并不是這樣,現在的好本子并不缺,缺的是大家靜下心來思考如何更好地通過電視完整、完美地體現出相聲藝術的真正魅力。此外,現在許多相聲演員對相聲的前途考慮不多,他們只是用一些“短、平、快”的快餐作品通過上電視晚會得到自己想要的知名度而已。有人說,中國已經入世了,隨著文化藝術在國際上的競爭日益激烈,相聲藝術的前途很渺茫,而我認為恰恰相反,相聲藝術能夠在短短的時間內得到人民的普遍喜愛,這證明它有著旺盛的生命力。只要大家團結起來,相聲和其他的藝術形式一樣,一定會在新世紀擁有一個燦爛的未來。
真正的精品需要舞蹈藝術家靜下心來
劉敏(舞蹈家):新世紀將是中國舞蹈世紀的開始。人們在觀賞舞劇時表現出強烈的愿望:走近舞者、體驗舞者。今年舉辦的幾次大型舞蹈比賽,效果出乎意料的好。老百姓不是不懂舞蹈,他們會在真正精彩的地方給予舞蹈藝術家特別到位的掌聲。我們56個民族的燦爛文化,都是我國舞蹈巨大的寶庫。
中國目前處于發生巨大變化的時代,也是容易產生浮躁情緒的時代,許多人的忙碌都是盲目的。拿舞蹈來說,有的舞劇已經忘掉了舞蹈的本體,而是在服裝、道具、燈光上下的工夫太多。真正的精品需要我們的舞蹈藝術家靜下心來,到自然中走一走,到書中看一看,到人民中去感受,然后捕捉油然而生的情感,出于自然,回歸自然。
新世紀我最想做的就是教書育人。可能我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在干與不干之間,我一定選擇干。
古老傳統期待創新
張錩(工藝美術家):新世紀機遇與挑戰并存,我們肯定會面臨各種文化的撞擊,這就需要有鑒別力。因此必須在藝術教學的過程中給學生引入辯證思維,而不能僅僅強調藝術形式的“新”和“多樣化”。新世紀的中國文藝將面臨一些強勢文化的競爭,文藝工作者對此要保持清醒的頭腦。
隨著時代的變遷,民間藝術也應不斷創新,大膽吸收借鑒一些姊妹藝術的精華。題材將更加豐富,更廣泛地反映主旋律,強調時代精神;風格表現將更多樣化,造型更簡潔,裝飾性更強;在遵循藝術造型規律的前提下,不斷探索傳統材料與其他新型材料相結合;表現空間的拓展是時之所趨。
高科技將使文藝更加多樣化
扎西達娃(藏族作家):雖然已經跨入新世紀,但對文學未來的發展做出整體性的預見是很難的。不過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在未來的若干年里,人類生活將變得更加瞬息萬變,可能人類幾十年里的創造就將超過過去幾千年創造的總和。因此新世紀的文學在風格、題材和門類上將更加多樣化,文學與其他新的藝術形式和技術手段相互滲透,甚至不能用是否是文學來加以界定,文學將以更加豐富的形式呈現在人們面前。
黃文(攝影家):中國的文藝工作者該如何面對新世紀的種種機遇與挑戰,是必須認真思考的重大課題。新的世紀為我們提供了寬廣的歷史舞臺,對年輕人來說,一定要使中華民族的文化在我們身上得到傳承。我愿意冷靜地、沉著地迎接挑戰。我期望所有的年輕人都能在這個了不起的時代取得了不起的進步,與祖國一道前進。
雜技之路越來越寬
李甡(雜技工作者):中國進入新世紀,會給文化帶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雜技的路也越來越寬。我們的雜技要主動出擊,在國外建立演出營銷基地,建構我國新世紀的開放的雜技市場。我國的雜技藝術工作者還要解放思想,抓住時機,吸收國際名家的養分。我們還要創新、發展,讓古老的雜技藝術煥發出勃勃生機。
電視藝術應當在國際化競爭中占得先機
方宏進(電視節目主持人):伴隨著時代的不斷前進,電視為文藝的發展和繁榮起到了明顯的推動作用。新世紀的電視藝術將在今后激烈的國際文化競爭中成為重要內容。電視與其他藝術門類將在同場競爭中發揮各自的特長并互為補充,共同發展,形成一個雙贏的局面。新的世紀,我希望電視人盡可能在兼顧藝術的情況下,能夠根據電視的特性與時俱進地想辦法,求發展,通過電視這一特殊媒體,傳播與時俱進的先進文化,在越來越激烈的國際化競爭中占得先機。
兒童文學要引導青少年繼承民族精神
葛競(作家):民族精神要代代相傳,必須要從少年兒童抓起,兒童文學在這方面承擔著義不容辭的責任。首先,要塑造具有民族精神的人物形象。讓那些個性鮮明生動、極具民族精神的人物成為青少年喜愛的好朋友,潛移默化地傳達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其次,就是把握當今時代的脈搏,貼近現在少年兒童的心理,真正創作出小讀者喜聞樂見的作品。這樣才能在激烈的文化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引導青少年繼承、發揚我們的民族精神。
作為一個兒童文學工作者,我也正在進行這方面的創作。我的《魔法學校》等作品正在努力塑造具有“中國精神”的人物形象,并且在貼近小讀者,增強閱讀性方面進行更多的嘗試,希望能在弘揚“中國精神”的兒童文學創作工程中盡一份自己的力量。
來源:2001年12月23日 中國藝術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