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是中華民族文化發展的保證,文化自覺要求文化創造者有自覺的創新能力和創新目標,而文化自信又需要文藝工作者具有敢于創新的勇氣和智慧,沒有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就談不上先進文化的創造。胡錦濤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說:“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馬克思主義政黨思想精神上的旗幟。面對當今文化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重要因素的新形勢,我們必須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著眼于提高民族素質和塑造高尚人格,以更大力度推進文化改革發展,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進行文化創造,讓人民共享文化發展成果。”總書記的講話精煉地概括了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價值與意義,指出了文化建設與文藝發展的方向,令人鼓舞,也值得深思。
近幾年來,政府大力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加大文化產業發展的力度,出臺了系列相關政策和措施,既是為了適應新的國際形勢,又是為了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眾所周知,當前中國文化的發展面臨兩個語境:一是全球化時代來臨,中外經濟交流和文化交流日益增多,特別是高科技和新媒介的發展,加劇了西方文化和東方文化的對撞,也使本土文化受到了影響和沖擊?梢哉f,中國文化一方面與世界文化發展進入了同步階段,另一方面傳統文化又在西方流行文化和消費文化面前稍顯無所適從,尤其是在年輕人之中,“哈日”、“哈韓”和“哈美”等現象值得關注,有學者就批判了中國文化的“麥當勞化”,還有出版界的人士也批判過童書出版“洋奶”過多的現象,如此等等,這些都說明文化產業大發展過程中還存在一些觀念和策略性的錯誤,還有一些亟待解決的機制性問題和操作性失誤。應該說,市場經濟體制下文化產業有了大的發展,在某些方面也呈現出繁榮景象,但原有的文化體制已經不太適應新時代文化發展的需要,必須建立起與全球化語境相適應的創新機制、競爭機制和激勵措施,使文化在保持公益性的同時,拓寬市場空間,增強經濟效益,從而朝著更為靈活和良性的狀態發展。同時,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底蘊深厚,但又存在地區發展不平衡的現象,如何讓中華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煥發生機活力,不但有利于培育民族認同感與文化認同意識,實現對西方文化的有效抵制與抗衡,而且也有利于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并形成具有自己獨特優勢和影響力的精神力量,這是一個時代課題,需要我們去應對并解決。因此,在文化發展過程中如何處理好大眾化與精品化、地域性與全球性的關系,是值得深思的。同時,如何解決文化發展與消費不平衡的現象,讓大眾享受到文化發展的成果,使文化更加具有召喚力和滲透力,也不容忽視。
實踐證明,我們必須一方面堅守傳統文化中的精髓,另一方面要創新本土文化,只有這樣,才能在保持與世界文化發展同步的同時,形成自己的文化優勢,才能奪得文化的話語權,從而達到軟實力的真正提升。從全球視野來看,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保持自己獨立自主的地位,不能僅僅靠軍事實力和經濟實力,還要靠文化實力,而文化實力是一種軟實力,能夠養心,是能夠從精神上改變一個人。自上世紀中期以來,美國和歐洲等發達國家都在極力發展自己的文化產業,輸出“好萊塢大片”和“迪斯尼動漫”等文化產品,以文化手段來實現自己的霸權地位。日本把文化產業的發展當作重要國策,從上個世紀80年代以后,就很重視文化產品的輸出,以至于他們的動漫、電視、服裝和圖書等大量輸出到中國和東南亞國家,這其實是在以一種難以覺察的方式來實現對他國的文化征服。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試圖以文化軟實力來取得東亞地區的霸權地位。
在發展文化產業、提升文化軟實力的過程中,提高文藝創作的質量也是重要的一環。而優秀文藝作品的創作,第一需要作家、藝術家站在文化自覺的高度,樹立精品意識,勤勉工作,善于學習;第二需要作家、藝術家研究讀者,了解市場,同時還要善于從生活中吸收營養,并提高文藝創作的技巧。如果廣大作家、藝術家耐不住寂寞,投機取巧、不求上進,就不可能出精品,不可能贏得讀者的喜愛。創造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作品,并非僅僅依靠才氣和運氣,還要有超拔的想象力、大膽的創新思維和對中外優秀文藝作品的消化能力。優秀的文藝作品的價值也是不可低估的,它不但能夠培育人的審美能力,陶冶人的情操,讓人了解社會和人生,還能張揚人的想象力,培養開闊的眼界、胸懷以及創造性的思維能力。因此,大力發展文藝事業是提升文化實力的一個關鍵,也是提高中華文化的自信心的關鍵。
當前,文藝事業迎來了大發展大繁榮的好時機,廣大作家和藝術家要抓住機遇,自覺地踐行藝術規律,立足于時代與人民,把文藝創作與文化自覺意識結合起來,把文藝創作與先進文化的建設結合起來,這樣,文藝事業在產業化的大環境中,就不會迷失方向,而且文藝事業也能夠在建立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方面發揮不可忽視的作用。在廣大作家、藝術家的文化自覺創新意識的推動下,我國的文化與文藝產品一定會走向國際,占有話語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