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大的第七屆中國國際民間藝術節在蘇州拉開了燦爛的帷幕。開幕式上,來自五湖四海的各國藝術家們上演了精彩的歌舞,全場掌聲雷動,高呼大飽眼福!讓很多人驚詫不已的是——民間藝術的魅力如此之大,人們身在蘇州,卻早好似已經乘坐藝術之舟,駛出了這一方水鄉,揮槳蕩漾在世界藝術的海洋中了!
的確,這一屆中國國際民間藝術節是以節目豐富而彰顯了自己的特點。
首先,藝術節的文化多樣性顯示了舉辦者的高品位,引人注目。本屆藝術節上演的民族、民間舞蹈,以及器樂、聲樂等節目,不僅琳瑯滿目,還由于組織者的精心采擷和獨具眼光的選擇,帶給中國觀眾極其多樣化的藝術選擇。所有參加了本屆藝術節的表演團組,無不把地域特色或是民族特色放在首要位置上,凸顯自己的藝術個性。但又恰恰是這些藝術個性,讓世界范圍內的文化多樣性在中國的一個藝術節大舞臺上真正做到了百花齊放,既展示了中國海納百川的博大胸懷,又非常充分地凸顯了藝術節組織者們所追求的藝術高品位,因為,只有保護和發展文化的多樣性,才能真正保護世界經濟一體化大潮沖擊下各國文化的優秀傳統與未來希望。
其次,本屆藝術節上,來自世界各國的優秀藝術家們的演出,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大受觀眾歡迎,從而奠定了中國國際民間藝術節高質量的品牌形象。高質量的演出從一定意義上糾正了人們對“民間藝術”等同于簡單質樸甚至粗放簡陋之藝術的印象。澳大利亞“約德爾民歌皇后”瑪麗·施耐德,歌聲熱情洋溢,具有很強的穿透力;以美洲熱帶舞風情著稱的古巴亞琳娜舞蹈團,舞者們舞姿狂放,技巧高超,雙人托舉動作完成得干凈利落,南美洲人那似火的熱情咄咄逼人,撲面而來;具有濃郁阿拉伯民族特色的黎巴嫩法赫德·阿卜杜拉舞蹈團,表演了他們精心創作的舞蹈《歡樂節日》,舞蹈展示了動蕩戰亂之后人們舉行的一次婚禮,一群身著黑色長袍的姑娘們在悲傷的音樂中緩緩起舞,似乎訴說著戰爭帶給人的極大痛苦。然而,當音樂曲調轉向光明熱烈之時,所有的女子脫下了黑色的長袍,以紅色調為主的五彩服飾襯映著青春的胴體,動人的舞姿明朗地勾勒出空中的運動軌跡。這個舞蹈節目用純純粹粹的肢體語言,傳達出這樣的理念:戰爭帶給人巨大的犧牲,死亡并不能阻止新的生命,女人,才是生命延續的真正源泉和力量。匈牙利國防軍歌舞團表演的“恰爾達什”舞,步伐令人眼花繚亂,靈巧多變,翩翩舞步中點擊的正是人類最古老又常說常新的浪漫愛情。與國立模范新西伯利亞俄羅斯民間合唱團一起來到中國的俄羅斯功勛演員埃列娜·波諾瑪略娃聲音飽滿,她所演唱的民間愛情歌曲《兩把吉他》在俄羅斯是家喻戶曉的名曲,也讓中國聽眾大飽了耳福。這些來自于五洲四海的歌舞團大多是國家級專業藝術團組,在國際上享有很高的聲譽。他們的到來,讓中國觀眾們了解了國際民間藝術領域中真正高質量的演出究竟是什么樣子,為中國國際民間藝術節增添了靚麗的光彩。
再次,本屆藝術節的組織工作顯示了中國文聯對外文化交流的高要求。這一點,充分體現在藝術節龐大而廣泛的組織工作中,更體現在藝術節堅持的“人人參與人人共享”的理念中。這是一個橫跨將近一個月的國際性節日,也是一個在中國大江南北紛紜上演的連臺好戲。藝術節組委會讓來自五大洲的藝術家們走進了中國大眾的日常生活中的廣場、古鎮、小村,走進了“尋常百姓家”。可以說,這才是真正的民間藝術節。我們知道,在國際上,世界各國的民間藝術是一個巨大的寶藏,各種民間藝術節多種多樣,五光十色。但是,作為各個國家政府之間文化交流協定的文藝演出,無論是在數量上還是在機遇上,都是很少的。因此,國際間的民間藝術交流,就成為世界范圍內文化往來的最重要的形式之一。隨著中國國際形象的提升,在黨和政府大力倡導中國文化走出去的今天,下大力氣做好多種渠道的國際文化交流工作,十分必要,也大有可為。第七屆中國國際民間藝術節為此類文化交流做出了一個很好的榜樣,也提供了非常有益的探索。
由中國文聯主辦的國際民間藝術節,每三年一屆,已經成為我國惟一的大型國際性及國家級民間藝術節,是我國對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一位著名的文化人類學家曾經說過一句名言:請你跳一支舞,我就知道你是誰。我們也可以說,請到中國國際民間藝術節上來,跳起舞來,讓我們互相成為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