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繩曾是一個古國,名為琉球王國。參加本屆藝術節演出的日本琉球民族鼓舞團就來自沖繩,一個狹長的小島。鼓舞團的成員中有不少是當地著名的舞蹈家。他們的創作源自沖繩的傳統歷史,又融進了當代沖繩藝能的元素。表演中,《四竹舞》的溫柔、《御知行》的陽剛組合成了這個鼓舞團獨特的表現力。
采訪的午后,年輕的團長照屋真也向我們介紹了鼓舞的內容,而在之后的廣場演出中,我們深深領會了什么叫做“只可意會不可言傳”,舞蹈的表現力實在是需要在現場體會的。照屋真也是一位鼓手,也是一位享譽海內外的著名舞臺編導,曾榮獲日本TOYP藝術大獎及日本文部大臣獎。他和其他演員一起表演的《御知行》是標準的“鼓舞”,舞蹈中在舞臺中央支起一面大鼓,表演者手持竹器,敲擊大鼓,在鼓聲中起舞。“這個舞蹈很壯觀,而且有著極強的節奏感,觀看表演的人也會躍躍欲試的。”照屋真也說。廣場巡演中,《御知行》用鼓聲贏得了諸多掌聲。
伴著照屋真也同來的中村加代子是團里最年長的演員。一襲黑衣的她平凡而普通,可介紹起自己的舞蹈時,微笑的面容有著特別的光彩,這個10歲就開始跳舞的舞者,至今擁有自己的舞蹈教室。中村加代子告訴我們,在藝術節開幕式上表演的四竹舞特別寧靜、雅致,也因此并不適合廣場演出。針對廣場巡演,舞者們特地準備了沖繩當地的地方舞,與安靜的四竹舞不同,舞蹈通過手握鐮刀、鋤頭慶豐收的歡快場景,展現的是當地農民一年之中種植、收割的平凡生活。其實,不管廣場表演如何,藝術節開幕式上的四竹舞演出已經充分展示了中村加代子和她的伙伴們的實力,沒有太多的肢體動作,只是齊齊地轉身、抬手、彎腰,只是輕輕扣動手中的竹片,只是低垂著美麗的花冠,她們已經打動了現場的所有觀眾。“我們這些跳舞的演員最小的19歲,我是最年長的,已經60歲了,雖然我們不是專業舞蹈團,演員中有不少還是家庭主婦,但我們的演出已經在很多國家表演過,這次到蘇州表演也已經是在中國的第二次演出了。”中村加代子很自信。琉球舞蹈是日本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據說是琉球王朝為接待中國使者而創制的。在同樣有著深厚文化傳統和遺產積淀的蘇州演出,意義非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