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浙江省文聯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發展先進文化為己任,對新時期文聯自身如何發展的問題,作出了一些思考、探索和實踐。
根據文聯的特點和優勢,我們提出了如下的探索思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文聯作為一個文藝界群眾團體,應努力發揮兩個作用,拓寬兩條途徑,實現兩個效益,樹立兩種形象。新時期文聯在促進文藝繁榮,滿足人民群眾對精神食糧的需求方面,需要通過兩條途徑來實現。一是通過公益性服務型的途徑,二是通過經營性產品型的途徑。定位和思路確定之后,必須通過管理來實現。幾年來,我們在內部管理上實行“統一領導、分類管理、加強主體、激活各部”的方針,有力推動了“拓寬兩條途徑”目標的實現。
各文藝家協會及畫院在文聯領導下,秉持“創作出成果,活動樹品牌”的指導思想,制訂創作規劃,組織深入生活,在全省范圍內先后建立了27個創作基地,5年內,組織60余批近1200余名文藝工作者,多形式、多途徑深入生活;5年來對全省160名中青年藝術骨干進行了系統的專業培訓。
通過這些基礎性服務性工作和全省文藝部門的通力合作,優秀作品不斷涌現,優秀人才脫穎而出。5年中,僅省文聯主抓的各文藝門類獲得中宣部、文化部、廣電總局、中國文聯及所屬協會頒發的獎項438個。
文聯做好公益性服務,除了指導好省級協會工作外,還要切實履行對團體會員和基層文聯的服務。這方面的服務,我們主要通過協調關系、溝通上下、提供政策、培訓評先、創造條件等方式來實現。
文化產業是21世紀的朝陽產業。文聯發展文化產業既順乎時勢,又具備自己的優勢。經過5年的努力,目前省文聯在報刊、影視、展覽及社會文化服務等領域,已經初步構建起了這四項會屬文化產業的基礎。這些文化產業,目前已形成了結構比較合理,運作比較正常,效益相對良好的格局。
隨著改革的深化和形勢的發展,文聯的體制創新已是勢所必然。我們的初步框架設想為:一是對省文聯系統內條件成熟的經營性事業單位實行轉制。二是成立文化產業集團。經過對現有資產的整合、重組,擴大規模和內涵,提升檔次和品位,增強自身的拓展能力和競爭能力。(作者為浙江省文聯黨組副書記)
本文摘自2002年8月23日《中國藝術報》第367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