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記錄盛世輝煌
劉鐵生
回顧20世紀90年代中國攝影的發展歷程,可以自豪地說,中國攝影藝術事業已在多方面開拓前進,攝影藝術創作生機勃勃,既有主旋律,又呈多樣化,攝影藝術創作的百花園呈現出群芳吐艷的局面。
廣大攝影家和攝影工作者深入實際,深入生活,在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實踐中吸取豐富的思想營養;現實生活成為他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創作源泉。攝影家們正確處理了藝術和現實生活的關系,創作了一大批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攝影藝術作品。
歌頌社會主義建設成就和人民拼搏奮斗的作品《崛起》、《烈火金剛》、《三峽工地交響曲》、《可上九天攬月》、《陽光作證》、《我國首次為國外發射衛星》等記載和表現了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英勇奮斗,為社會主義建設貢獻一切的精神,激發人民群眾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投身到現代化建設洪流中。
攝影與人民、攝影與生活、攝影與時代是緊密相連的。攝影不僅記錄時代,而且給歷史啟示;面對現實、關注生活是時代賦予攝影的光榮使命。如:中國希望工程攝影紀實作品《我要上學》,在社會上產生強烈共鳴,攝影家用良心為孩子們呼喚,《我要上學》紀實作品推動了希望工程的開展。
社會的發展離不開人民群眾這個主體,反映時代自然離不開人民群眾。在紀實攝影作品《鐵路,向世界屋脊延伸》、《寧靜的西海固》、《半個世紀的愛》中,攝影人把自己真實的情感釋放在鏡頭中,記錄了人民的激情,讓人們感受時代的步伐,這些作品傾注著攝影家們對生活的熱愛。攝影是與時俱進的藝術,它形象展示波瀾壯闊的沸騰生活,這也正是攝影藝術的重要功能。
形式和內容、藝術和思想統一的藝術攝影作品,一直為人民大眾所喜聞樂見,它有著光影與色彩的精彩表現,又注重深厚的社會內涵和文化底蘊。它們表現人、表現自然,作品中有一股感人的氣韻和令人亢奮的詩情,鐫刻著人和自然之美。作品《冰雪》的無聲吟詠,《峨眉山金頂》的獨特視角,《水鄉煙雨》的如詩似畫,《古黔遺韻》的懷舊,《新疆地貌》的磅礴氣概,《秋陽似血》中火紅欲燃的色彩以及《香格里拉鳥瞰》的神奇,它們組成中華大地千姿百態的長卷畫廊,對祖國壯麗的山河作了極致的描寫。作品中既偏重寫實的風格,又賦予哲理的聯想,表達出深刻的意境,給人以審美享受和精神愉悅。
商業攝影作為攝影人精神創造的產物,以使用價值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在改革開放大潮中顯示出無限生機,廣告、人像、時裝攝影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這一領域的攝影作品轉為商品服務于人民,成為人民文化需求不可缺少的部分。
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攝影創作展示了時代的方方面面,諸如人的生存狀態、文化背景、審美趣味、時代印痕。其創作特色表現在攝影題材的拓寬、攝影風格的多樣、攝影美學的深化、攝影藝術門類的細致分工。工農業題材豐富;風光攝影手法細膩、意境深邃;廣告攝影銳意創新、大膽借鑒;人像攝影刻畫人物性格,表現時代內涵;軍事、科技、文物等攝影門類在這10年中都有了前所未有的提高。不同形式、不同風格、不同流派的攝影作品異彩紛呈,并且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和審美追求,實現了體裁、題材、主題的極大豐富,具有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攝影作品為歷史留真,為時代立傳,記錄了中國攝影事業的輝煌,更歌頌了時代的輝煌。
隨著時代的發展,攝影成為人民大眾的攝影,除了有一支強大的專業攝影工作者隊伍成為攝影創作的中堅力量,還有一大批業余攝影作者活躍在攝影領域。業余作者們本身是時代的建設者,得天獨厚的生活又是他們永不枯竭的創作源泉,使他們有不少的攝影作品問世。燦若群星的創作隊伍反映了中國攝影的群眾性和普及性,中國攝影和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有著極強的親和力。這燃燒著激情的人民大眾的攝影,反映著火熱的生活,再現了時代的輝煌!
中國攝影藝術節的舉辦、中國攝影“金像獎”的評選、全國影展等重大展覽的舉行,集中展示了攝影藝術的繁榮。國際攝聯代表大會在中國成功舉辦、中國攝影家在國外各類重大比賽中獲獎,反映了中國攝影大步走向世界的風采。
只要我們按照“三個代表”的要求,沿著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發揚中國攝影的優良傳統,積極汲取世界優秀攝影文化,實現攝影創作的與時俱進,中國攝影必將更加繁榮!
來源 2002年11月8日 中國藝術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