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發揮“中國曲藝之鄉”示范作用
紹興蓮花落“二次創業”
浙江省紹興縣擁有豐富的曲藝資源,其中以紹興蓮花落、紹興平湖調、紹興宣卷、紹興詞調、紹興攤簧最為典型,這5個曲種已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4月,紹興縣被中國曲藝家協會授予“中國曲藝之鄉”稱號。近5年來,紹興縣創新發展思路,努力把紹興蓮花落打造為地域文化名片。
2007年9月,紹興縣成立了紹興蓮花落藝術團、紹興蓮花落創作室、紹興蓮花落研究所3個機構,構建起“政府主導、市場引導、三個機構、兩種體制”的公益性和經營性相結合的發展運作模式,即:研究所和創作室由政府主導,藝術團則走市場化運作路子。2008年1月,紹興縣又成立了紹興蓮花落協會,集聚近200余位相關藝術的表演者、創作者、理論研究者、管理者以及愛好者,最大限度地整合了紹興蓮花落的人才資源。
近年來,紹興縣和中國曲協開展了全方位、戰略性、系列化的合作。2008年6月,第五屆中國曲藝“牡丹獎”全國曲藝大賽(紹興賽區)在紹興舉行;2009年7月,中國曲藝高峰(柯橋)論壇在紹興柯橋舉辦,此后,該論壇正式落戶紹興縣,每兩年舉辦一次;2011年10月,第七屆中國曲藝節在紹興縣舉行,這是中國曲藝節辦節歷史上第一次由縣級市承辦。
面對豐富的曲藝資源和難得的發展機遇,紹興縣提出了紹興蓮花落“二次創業”的目標。2007年7月,該縣出臺了《紹興蓮花落二次創業五年發展規劃》,有計劃、有步驟、有重點地實施了相關組織保障工程、曲目創作工程、人才培養工程、演藝活動工程、對外交流工程、叢書出版工程,把紹興蓮花落作為繁榮和振興紹興曲藝的重要牽引工程扎實推進。當地也把握傳承和創新相統一的原則,既堅持紹興蓮花落的傳統優勢,又特別注重對現代觀眾審美情趣的研究,在題材創作、表演形式等方面做到與時俱進、大膽創新,涌現出了一大批精品力作。
在推進紹興蓮花落“二次創業”的過程中,當地文化部門采取多種方式,引導和振興地方傳統曲藝的發展。
一是媒體聯姻。紹興曲藝很早就同廣播電視進行聯姻,近年來合作力度不斷加大,紹興廣播電視臺還開設了專門的頻道“蓮花劇場”,收視率頗高;與廣播電視臺、匯源音像有限公司三方合作,拍攝制作了紹興蓮花落題材的電視劇,包裝和推介了一批新人新作,對紹興曲藝的傳承和發展起到很好的推介作用。
二是多方參與。與紹興文化旅游公司合作,在紹興沈園景區共同打造旅游文化品牌——“賞荷聽蓮”專場晚會;與紹興黃酒龍頭企業合作,由企業冠名,舉行紹興蓮花落百村巡演活動。此外,還向省級以上劇院拓展合作,推出了以紹興蓮花落為代表的紹興曲藝專場。比如,2009年4月在上海逸夫舞臺舉行的紹興蓮花落名家名段演唱會,進一步增強了向外拓展蓮花落市場的信心。另外,當地還組織舉行紹興蓮花落下鎮村送演活動,每年安排30場紹興蓮花落下社區、到農村;組織紹興蓮花落進校園巡演,把其作為一項系列的校園曲藝文化活動;在城區公共場所定期舉行公益曲藝演出,每周六晚上進行蓮花落專場展演;每年春季在文化廣場上以紹興蓮花落為主體開展為期一個月的曲藝專場系列活動。
三是培育人才。針對紹興縣擁有大批曲藝愛好者的情況,當地文化部門開設了“廣場戲曲角”,由政府提供專門的演出設備,并派專業的老師免費在廣場上進行輔導。為了更好地發揮民間組織的力量、壯大曲藝人才隊伍,紹興蓮花落創作室還組織開設了各類曲藝培訓班。為了進一步培養曲藝專業表演人才,2011年6月,紹興縣開辦了全日制的紹興地方曲藝傳承班,在100多名報名者中擇優錄取了20名學生,政府也加大了相關扶持力度,傳承班學員可免費就學(免學費、住宿費、書雜費、服裝費等),畢業時發給中專文憑,優秀者還可被推薦到相關演藝劇團工作。
為了鞏固“二次創業”成果,近期紹興縣出臺了《紹興蓮花落傳承和發展五年規劃(2013—2017)》,本著傳承與創新并重、出人與出書統一、普及與提高結合的原則,當地將重點打造機構保障工程、精品創作工程、傳承演藝工程、理論建設工程、新人推介工程、數字傳播工程、經典搶救工程、對外交流工程八大工程,積極發揮“中國曲藝之鄉”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