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老百姓零距離享受文化
寶雞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工作成效顯著
寶雞市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暨2012年春節廣場文化活動周開幕式文藝表演。
7月23日,寶雞文化志愿者為拉薩市民獻上了精心編排的舞蹈《馬勺臉譜》。
寶雞市青銅器博物院
寶雞2013年全市業余文藝骨干培訓班的結業匯報演出。
7月12日,北京師范大學教授于丹應邀來到寶雞市工人文化宮,以“感悟中國智慧”為題,圍繞“恭、寬、信、敏、惠”講述文化智慧。
“先民定居早繁衍,北首嶺上遺址見……”一段《贊寶雞》,將寶雞的歷史文化、城市建設等各類信息囊括其中,讀起來朗朗上口。7月14日,是陜西省寶雞市解放64周年紀念日。寶雞市陳倉區退休教師劉志鋒耗時兩個多月,創作完成了112句快板詩《贊寶雞》,抒發自己對家鄉的熱愛之情。劉志鋒的舉動,僅僅是寶雞這座古老城市近年來在“文化強市”戰略下市民踴躍參與文化活動的一個縮影。
在寶雞市民的心中,這里不僅是一座享有“炎帝故里、周秦文明發祥地、青銅器之鄉、佛骨圣地、民間工藝美術之鄉”諸多美譽的文化古城,更是一座不斷成長的幸福新城。2011年5月,寶雞成功入選全國首批31個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城市,成為陜西唯一一個獲得創建資格的城市,這也是對這座幸福新城最具分量的佐證。自創建工作開展以來,政府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基礎設施配置、開展各類惠民工程,為老百姓零距離感受寶雞文化發展成果提供了充足的硬件保障。
寶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示范區創建工作,將其作為打造關中—天水經濟區副中心城市、建設彰顯華夏文明的歷史文化基地的重要抓手,寫入市委、市政府工作報告。“寶雞市委、市政府及各級文化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和全力支持,為我們開展文化設施建設和文化惠民工程解決了后顧之憂。”寶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局長張輝說。
據悉,由寶雞市委副書記、市長上官吉慶掛帥的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強力推進創建工作,通過各項工作的開展,從政策、設施、培訓、隊伍等多個方面提升了全市文化環境。截至目前,寶雞各項創建指標已經實現100%達標。
真抓實干:“一把手”工程確保創建工作順利推進
2011年6月1日,“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項目)工作座談會議”在山東省青島市舉行,文化部、財政部公布了第一批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項目)評審結果,寶雞市成功入選。會上,寶雞與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領導小組辦公室簽訂了目標責任書。
為加快創建工作整體進度,寶雞市委、市政府將其納入“十二五”時期文化事業發展規劃,并列入《政府工作報告》重點工作。同時,制定下發《寶雞市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規劃》和創建工作實施方案等配套文件,明確了目標任務、工作重點和職責分工;積極完善創建工作機制,將其納入縣區及相關部門目標考核,建立小組例會、信息聯絡、經費管理、督導檢查等各項工作制度,加強了對創建工作的過程管理。
根據規劃,寶雞市政府成立了由主要領導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市委宣傳部、市文廣新局、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人保局等15個部門及各縣區主要領導為成員的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并在市文廣新局設立創建工作辦公室,明確職責、落實分工。同時,主管領導與各縣區簽訂創建責任書,以確保創建工作成為各級各部門“一把手”工程。
結合規劃,寶雞市委、市政府督辦室、市目標考核辦將六大類26項80個小項創建指標作為考核重點,逐項明確目標、時限、進度及責任人。市創建辦每周召開一次匯報會,匯報創建工作進展,研究、解決疑難問題,同時市委、市政府、市創建辦督查人員聯合組成督查組,多次對重點工作進展情況進行督查。2013年以來,市創建辦6個小組赴12個縣區開展分片包抓,確保創建工作不留死角。市、縣(區)分別制定并實施建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相關規劃和政策,以農村和基層為重點,制定統籌城鄉文化發展的相關規劃、政策、措施,并相繼頒布實施。
期間,寶雞市委書記唐俊昌多次赴省政府、省文化廳匯報溝通,赴創建一線指導基層工作者合力推進重點項目。作為創建領導小組組長的上官吉慶,更是下大氣力研究解決新建市圖書館、市群眾藝術館建設選址用地等創建工作難題,確保場館等硬件設施建設得到有力支撐。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馬鮮萍帶領相關部門及時對文化市場進行了專項督查和梳理。副市長劉桂芳率領督導組赴縣區督查基層創建情況。2012年上半年,由陜西省文化廳、財政廳、發改委等部門組成的指導小組,會同寶雞市委、市政府聯合召開了示范區創建工作推進會。
為全面營造示范區創建氛圍,創建工作領導小組細化宣傳方案、加大宣傳力度,在市級媒體開設示范區創建專欄,保證創建信息周周上頭版、天天有信息。2012年,寶雞交通旅游廣播正式開播,成為了宣傳寶雞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又一平臺。據統計,截至2013年7月下旬,寶雞各級各類媒體先后共計刊發1020條創建信息,其中中央及省級以上媒體137條,區域媒體779條,政府類網站104條,全方位宣傳了寶雞的文化改革發展成果。
在黨的十八大陜西代表團分組討論會上,十八大代表、寶雞市委書記唐俊昌再次提出,寶雞將以“三個負責”——對歷史負責、對群眾負責、對未來負責為指導,實施“六大工程”,即文化惠民、文物保護、文化旅游產業融合、文化產業振興、文化素質提升及文化事業延伸,將民族傳統文化資源更好地轉化為文化競爭力,建設文化強市。
經過兩年來的努力,寶雞示范區創建工作成效顯著,探索形成了有效的工作機制和工作方法,全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得到完善,服務水平明顯提升。全市“兩館一站一室”改擴建工作基本完成,并實現免費開放。2012年,全年爭取中央及省級財政支持資金9000余萬元,招商引資到位資金2.4億元,省際到位資金1.73億元,居全省前列。
穩扎穩打:文化設施日益完善,網絡建設有效加強
數據顯示,寶雞公共財政對文化建設投入從2010年的8832萬元躍升至2012年的1.7億元,投資增幅連續3年高于全市財政經常性收入增幅。在強大的財政支持力度下,各級文化機構軟硬件設施得到顯著提升。圍繞“構建覆蓋全市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總目標,寶雞以“兩館一院一場一站一室”建設為基礎的市、區縣、鄉鎮(街道)、村(社區)四級公共文化網絡建設得到有效加強。
張輝表示,創建期間,寶雞在公共文化服務設施、供給水平等方面提升最為顯著。寶雞先后實施青銅器博物院、廣電中心等重大項目建設,新建了4個基層文化場館,兩館(圖書館、文化館)、一站(鄉鎮文化站)、一室(村文化室)、一屋(農家書屋)等建設項目也實現了穩步推進。
我國最大的青銅器博物院就坐落在寶雞。由寶雞市政府投資近4億元在石鼓山重新打造而成的寶雞青銅器博物院和石鼓閣,成為了寶雞弘揚周秦文化、擴大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又一新地標。新建的青銅器博物院建筑面積3.48萬平方米,外形設計新穎,氣勢恢宏。
寶雞投資1500萬元,在原青銅器博物院基礎上建成的寶雞民俗博物館暨寶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陳列館于2012年12月下旬正式對外開放。該館一方面以“西府人生”為主題,生動鮮活地展示了寶雞地方特色濃郁的婚喪嫁娶傳統習俗,另一方面又濃縮了寶雞社火、鳳翔泥塑、鳳翔木版年畫、西秦刺繡、炎帝祭典等非遺項目,形成了又一張傳承民俗文化、展示西府風情的新名片。
同時,寶雞市投入2.6億元興建的周禮文化主題公園等文化設施,為市民群眾提供了一個大型的休閑娛樂勝地。投資2億余元的寶雞市廣電中心項目,已于2012年10月封頂,目前已進入裝修及設施配置環節。
2013年,寶雞市啟動了文化藝術中心項目建設,該項目包括市圖書館、群藝館、科技館、青少年活動中心、音樂廳、美術館六部分使用功能。其中,市圖書館新館已列入2013年國家發改委建設項目。
在基層文化場館建設方面,投資3800萬元的陳倉區四館合一工程、投資3200萬元的扶風縣三館合一工程主體均已封頂;投資700萬元的千陽縣圖書館已建成投入使用。
2012年以來,寶雞投資500余萬元對區縣文化館、圖書館進行了維修改造。同時,寶雞市投資新建兩座影劇院。先后投資6162萬元,建成118個鎮文化站及綜合文體中心。
2012年,寶雞先后落實了社區和村文化活動室、農家書屋的用房;完善鎮村文化設施配置,為所有鄉鎮文化站、28個社區文化活動中心、166個社區文化活動室和1438個村文化室配送了燈光、音響、服裝、樂器等設施設備。積極實施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建成縣級支中心12個,鄉鎮及村級服務點、公共電子閱覽室1825個,實現了共享工程在寶雞的全覆蓋。截至目前,寶雞擁有公共圖書館13個、文化館(群眾藝術館)14個、影劇院14個、各類博物館21個、村級文化活動室1895個。
內培外訓:加強隊伍建設,提升服務能力
據了解,寶雞現有專業文藝團體11個,登記在冊的民營文藝演出團體17個,業余文藝團隊2023支。為強化基層服務能力,寶雞市通過采取返聘文藝院團退休職工、招聘文化服務志愿者、任用大學生村官兼職等多種方式加強基層文化隊伍建設。目前全市每個鎮配備有一名文化站站長和兩名專職或兼職工作人員,行政村和社區配備有一名財政補貼文化專干。同時,積極開展基層專兼職人員輪訓,開展免費開放和示范區創建專題培訓。2012年,寶雞共開展集中培訓15期1200人次,全市圖書館、文化館、文化站下基層開展各類培訓300余期,培訓各類業余文藝骨干3.5萬人,覆蓋率超過80%。
“文化志愿者服務隊伍,是我們基層文化活動不可或缺的力量。”在談到隊伍建設時,寶雞市群藝館副館長王冰瑩說。寶雞文化志愿者隊伍形成于2005年,由市群藝館牽頭,吸納了一批有特長、熱情高的文藝骨干,先后組建民族樂團、少兒藝術團、舞蹈隊等14個業余文藝團隊,在此基礎上成立了“寶雞市文化志愿者服務大隊”。隨后,寶雞市文化志愿服務工作協調小組及寶雞市文化志愿者服務總隊相繼成立,寶雞市圖書館、藝術劇院、戲曲劇院等單位和12個縣區也分別成立志愿者服務團。在示范區創建工作中,這一“上下聯動、梯次推動、運轉高效”的三級文化志愿服務網絡成為基層文化工作的有力抓手。
寶雞堅持以專業帶動業余、城市帶動農村、培訓帶動演出,促進了廣場文化活動的蓬勃發展。連續10年舉辦春節廣場文化活動周,連續16年舉辦大型廣場納涼晚會,連續6年舉辦社區文藝匯演,連續8年舉辦非物質文化遺產宣傳展演,全市共形成特色活動179項,讓群眾充分享受到文化發展成果。
在各部門、單位的扶持下,寶雞的“激情廣場大家唱”走過了10年的歷程,從名不見經傳的“游擊隊”,變成了央視三套《激情廣場》欄目的座上客。目前,該團隊下設大家唱、大家跳、舞蹈隊、秧歌隊、腰鼓隊、鑼鼓隊等67個分團,遍布寶雞各個社區、公園、廣場、企業、農村。其骨干成員達到7000余人,年參與人數達到10萬余人。“激情廣場大家唱”不僅成為寶雞市家喻戶曉的群眾公益性文化活動,也被譽為寶雞的“品牌文化活動”。
創建期間,全市文化(群藝)館組織公益性文化活動參加群眾279萬人次,參與各類公益培訓群眾1.3萬人次,鄉鎮文化站組織公益性文化活動的受益群眾達470萬人次。
多管齊下:文藝演出積極主動,文化品牌深入人心
7月23日,一場以“渭水歌韻·雪域情深”為主題的文藝演出在西藏拉薩市群眾藝術館拉開帷幕,連續3天的精彩表演獲得了當地民眾的一致好評。這場由40余名寶雞文化志愿者帶去的文藝演出,是2013年文化部“春雨工程——全國文化志愿者邊疆行”活動之一。“既要讓拉薩市民過足癮,又要凸顯寶雞文化特色。”寶雞市文廣新局藝術科的工作人員說。早在出發前,寶雞市文化志愿者赴藏團隊已多次與拉薩文化工作者溝通,了解當地群眾精神文化需求。在精心準備了近兩個月后,一場涵蓋歌曲、舞蹈、相聲、小品、魔術等多個類別,體現“中國夢”“文成公主”“西府風情”等元素的大型文藝演出應運而生。西藏自治區群藝館副館長多吉表示,寶雞的藝術家們“按需定制”,把拉薩市民喜歡看的曲藝、魔術、小品等節目送過來,帶來了一場精彩的演出,希望以后能多多交流、互相學習。
5月10日,寶雞市第十屆運動會開幕式暨國家文藝院團走基層“體彩之夜”文藝晚會的開幕,使得寶雞成為全國率先開展國家藝術院團(館)志愿服務走基層系列活動的城市之一。寶雞市文廣新局積極與東方演藝集團協商洽談,迅速達成共識。隨后,寶雞市積極落實資金、場地等有關事宜,確保演出順利開展,從而為當地百姓獻上了一場高規格、高質量的視聽盛宴。
6月25日,“秦聲飛揚”陜西省秦腔電視大賽寶雞賽區復賽在寶雞炎帝園廣場舉辦。連續6天,每天從早8點到晚8點,來自各縣區的600名選手連演12個小時,每天的觀眾都超過一萬人,讓西府百姓過足了“戲癮”。7月7日,寶雞市藝術劇院兒童劇專場為小朋友們的暑期生活帶來一絲清涼。7月12日,北京師范大學教授于丹應邀來到寶雞市工人文化宮,以“感悟中國智慧”為題,圍繞“恭、寬、信、敏、惠”講述文化智慧,現場座無虛席。7月12日,少兒英語話劇《白雪公主》為寶雞市的青少年帶來了一個別樣的文化之夜。
2012年,寶雞市啟動了“話劇月月演,秦腔周周唱,電影假日放”系列活動。寶雞市戲曲劇院在每場“秦腔周周唱”活動中向農民工免費發放30張戲票;“話劇月月演”完全實行贈票制度,先后舉辦了新聞媒體、文化系統、衛生系統、教育系統、大學生、少兒等多個專場活動,受到廣泛贊譽。截至2013年7月,寶雞市藝術劇院先后排演了《一個無政府主義者的意外死亡》、《趙平同學》、《我愛桃花》、《原野》以及《哈姆雷特》等劇作,廣大市民在文化惠民政策帶來的文化福利之中走進了劇院,收獲了快樂。觀眾范星在其博客中說:“進到劇場,真沒想到有這么多觀眾,連過道上都坐滿了人。演出非常精彩。”
寶雞市文廣新局的工作人員介紹說:“我們還積極引導各鄉鎮(街道)、村(社區)開展特色文化活動,迄今為止,陳倉區周末文化廣場、鳳縣羌文化展演等活動因特色鮮明、群眾參與廣泛,已成為當地深入人心的品牌活動。”據統計,2012年,寶雞共舉辦文化惠民公益演出246場,各級文藝團體演出近萬場,放映影片2.8萬多場,為市民群眾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歡樂。
文藝創作方面,精品力作也是層出不窮。自創建工作開展以來,寶雞加大文化精品創作力度,市財政補助150萬元,邀請知名藝術家創作編排了大型秦腔歷史劇《蘇若蘭》、復排神話舞劇《蕭史弄玉》和大型民俗歌舞劇《西府女》等特色鮮明的精品文藝劇目。其中,《蕭史弄玉》囊括陜西省第二屆舞蹈“荷花獎”4項大獎,并與《蘇若蘭》雙獲陜西省第六屆藝術節大獎;舞蹈《蘭花花》獲華北五省舞蹈大賽金獎;兒童音樂劇《成長變奏曲》獲全國少兒音樂劇展演最高獎。
在非遺保護及展示方面,目前共有民間社火、鳳翔泥塑、鳳翔木版年畫、西秦刺繡、炎帝祭典5個國家級非遺項目,44個省級項目,78個市級項目;胡深、邰瑜、邰立平3名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29名省級代表性傳承人,60名市級代表性傳承人……這些都是寶雞的非遺名片。由中國文聯、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辦,陜西省委宣傳部、陜西省文化廳、陜西省文聯及寶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中國首屆社火藝術節暨第十一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民俗禮儀表演評獎”活動,于2月22日在寶雞隴縣成功舉辦。來自全國各地的12支社火表演隊伍盡展風采,參與表演人員超過5000人,觀眾人數累計超過40萬人次。
“以非遺保護為抓手,打造民間傳統文化品牌;以姜炎周秦文化為重點,打造區域文化品牌;以文化惠民活動為載體,打造群眾性文化品牌;以出精品出人才為關鍵,打造文藝創作品牌……”這是筆者在寶雞市文廣新局工作規劃中讀出的文化建設思路。
“對于我們而言,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是一個新的起點,我們要切實發揮創建工作的帶動作用,把工作做實、做細、做好,不斷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并用建設成果回報寶雞市民。”張輝說。
(本版文字由秦毅、李妮、王建軍、尉超偉撰寫,圖片由寶雞市文廣新局、寶雞市群眾藝術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