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維 制
當汽車沿著康沈路行駛轉入秀沿路時,如果不是司機提醒,記者差點錯把眼前氣勢恢宏的5層大樓當成某上市公司總部。占地28畝、建筑面積8153平方米的上海市浦東新區康橋鎮文化中心,“前廣場、后花園”的布局讓行走其中的人身心愉悅。
“剛竣工時,別的鎮文化中心都羨慕我們這么大的面積和這么好的環境。”康橋鎮文化中心主任徐慧杰告訴記者,由于活動太多,現在文化中心的場地有些緊張。為了滿足更多群眾的文化需求,康橋鎮還分別建立了2000平方米和4000平方米的橫河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和雙秀居委綜合服務中心。
記者近日在浦東新區采訪時發現,文化中心比政府大樓氣派是浦東的一大特色。建于9年前的康橋鎮文化中心早已不是浦東面積最大的群眾文化活動場所。2011年建成的北蔡鎮文化活動中心建筑面積達16279平方米,中心內僅排練廳就有6個,還有一個626座的影劇院。
2.6萬多平方米的建筑面積使金橋鎮文體中心在浦東新區獨領風騷。金橋鎮文體中心書記衛建剛說,這里每天進進出出的人流和樓內熙熙攘攘的群眾讓大樓的熱鬧程度超過購物商城。“晚上來的人更多,地下車庫每天晚上都爆滿。”衛建剛告訴記者,今年上半年文體中心僅公益類項目提供服務就達126507人次。
街鎮社區的文化中心建設氣派,農村、居委會的活動場所也設施齊全。154.6平方公里的祝橋鎮不僅在新規劃的五大社區建有文化活動場所,64個村(居)委也新建有自己的文化活動中心,活動中心都配置了農家書屋、數碼電影放映設備以及一些活動室;有接近一半的村(居)委有自己的小舞臺排練室。
出門不用坐車,步行10多分鐘就能抵達一個街鎮社區的文化中心或文化活動室。為打造15分鐘公共文化服務圈,在堅持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利性原則下,上海市浦東新區近年來先后投資40億元興建了上海東方藝術中心、浦東圖書館新館等一批標志性公共文化服務設施。
近日完成的《浦東培育文化多元主體的課題報告》顯示,在1337個浦東公共文化設施中,政府投資建設的占98.5%,事業單位負責管理的占97.9%,這充分表明政府和事業單位是浦東公共文化產品的主要供給主體。
浦興街道文化中心每年運營費180多萬元、活動預算300多萬元,項目開支另算;塘橋文化服務中心每年運營費300萬元左右,用于具體項目的資金約300萬元;祝橋鎮文化中心的人員、運營、活動等方面支出總額約為1000萬元,且每年以15%左右的比例遞增……2012年,浦東新區公共文化支出增幅為20%,高出財政增幅11.3個百分點。硬件投入的大手筆,運營活動的高支出,一組組數據顯示出的是這個現代化城區在文化建設上的堅定和氣魄。
如今,在這個被譽為“上海現代化建設的縮影”的新興城區,已建設完成覆蓋區、區域、街鎮、村居四級公共文化設施網絡:建有3個國家一級文化館、3個國家一級圖書館、37個街鎮社區文化活動中心、36個街鎮公共圖書館、67個文化廣場,1135個綜合文化活動室覆蓋了全部1107個村(居)委,規劃有13個大型社區文化活動中心。
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吸引了當地居民的廣泛參與。據統計,2012年,浦東新區公共文化活動場所累計服務約1500萬人次,按照浦東常住人口526萬計算,居住、工作在這里的人去年平均3次邁進了公共文化場所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