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火作為民間一種傳統性的群眾娛樂活動,廣泛分布于我國南北方。2月22日,由中國文聯、中國民協和陜西省委宣傳部、陜西省文聯舉辦的中國首屆社火藝術節暨第十一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民俗禮儀表演評獎在陜西隴縣開幕,來自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黑龍江、江蘇、江西、廣西、貴州、甘肅、陜西的12支社火隊齊聚隴縣,充分展示了全國各地的社火藝術及民俗魅力。
開幕式現場
白阿瑩、羅楊、唐俊昌共同按啟吉祥彩球
王勇超(中)向隴縣授予“中國社火文化之鄉”牌匾
中國民協一行調研胡新明鳳翔泥彩塑藝術
中國民協一行調研張星馬勺臉譜制作
社火為什么這么火
□ 羅 楊(中國民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
社火如同一部內涵豐富的文化大典,深刻地鐫刻了民間藝術的發展脈絡,演繹出民間藝術的勃勃生機。“擊器而歌,圍火而舞”是社火的雛形,遠古的社火是神與人交流、天與人同歡而形成的極富人文內涵的民間文化表現形式。今天的社火已日漸模糊了對神的崇拜和祖先祭祀的主題,脫胎換骨為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名目繁多、生動有趣的民間文化活動。
走進社火就像轉動了民間藝術的萬花筒。從歷史的角度審視它是人文歷史的縮影;從民俗的發展考察它是豐富多彩的風情畫卷;從社會變遷角度切入它是民間組織的活化石;從文化演進脈絡探究它是一篇勞動大眾命運興衰的樂章;從進化論觀點分析它是農耕社會生產力與科技水平發展的記錄;從審美眼光品味它是異彩紛呈的時代精神交響。隴縣地處陜甘交界,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特有的文化。隴州的社火,成為我國原生態民間文化的重要遺存并成為隴州民間藝術的一絕。隴州社火內容豐富,題材廣泛,被譽為當代中國社火類型最豐富、最齊全的縣市之一。這里的人們把每年的元宵節“賽社火”鬧花燈看作為過年中的最大喜事樂事,有著“小初一大十五”的說法。人們通過耍社火、看社火來傾吐一年的豐收喜悅,彰顯民眾的精神風采,宣泄熱烈深沉的民情,展現豪邁奔放的民氣,顯示渾厚堅韌的民性,祈求新年風調雨順、人民幸福、國泰民安。隴縣的社火作為民族文化的傳統方式,深深地扎根在黃土高坡的千年沃土中,已經成長為隴縣人賴以生存、凝聚、延續、發展和創造的文化根脈,幾千年的錘煉使它已凝結成一種人生的法則和智慧,成為最能牽動人心的文化要素。就像隴州人獨創的傳神夸張的社火臉譜那樣,每幅臉譜都是一種人生哲學,每個角色都有一段感動人的故事。
太平盛世是社火的最好舞臺。適逢“中國首屆社火藝術節”,隴縣的元宵節便成了社火的海洋,民間藝術的絢爛形式似乎全部附著于社火的儀式中。隴縣的社火既不背離農耕文化的淵源又滲透進時代的新意,使古老的文化在今天得以涅槃新生,成為人民群眾表現自我、啟迪心智、塑造人格、陶冶情操、抒發情感、調節心理、豐富生活、審美精神的有效載體,使一個地區的全體民眾同時進入到共同的精神境界,顯示出強大的民族凝聚力,它能把所有人攜入到社火的隊伍中,達到心靈的高度溝通,凸顯出民族的集體意識和相互依存的力量,仿佛所有的世事滄桑人事煩惱都在恢宏的氛圍下化為烏有。心中只有興高采烈,意氣風發和激昂的春潮。這也許就是鄉民們踴躍參加的原由吧!
當一種文化活躍在社會生活里,融入在時代的文化中,它就會迸發出強勁的生命力和文化的強光,而一旦它失去了生命力就會成為遺產。社火產生的那些遠古的土壤已經松動以至于瓦解,而智慧的隴縣人把那些在當代生活中近乎碎片化的宇宙觀、道德觀、生命觀與時代價值觀對接重建,成為隴縣新的地方文化象征、標志和符號。在全球化飚風日漸強勁的掃蕩下,很多民間藝術都在急速凋落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時候,隴縣的社火仍頑強地煥發著勃勃生機、紅紅火火。它的生命力何在?我想,它的生命力固然源于它蘊含久遠歷久彌新的文化張力,以及世代相傳的民間信仰的思想內聚力,同時還有天人合一人文觀念的當代呈現力。當然,任何一種文化的傳承一定離不開傳承者的堅守,文化的發展也一定離不開本民族的摯愛。如果文化基因的攜帶者對自己的文化表現出冷漠和放棄,自身的機體內出現了導亡因子,那么外力的搶救保護都很難挽救其衰亡的趨勢。而隴縣民間文藝家們的偉大就在于他們以自身的智慧完成了古老社火的新陳代謝,隴縣社火的魅力就在于它能在社會轉型期完成蝶變和重生。可以說,迄今為止尚沒有哪種民間藝術的文化形式能夠像社火這樣具有如此完備的組織和宏大的場面。不僅如此即使是其它藝術方式也沒有哪種藝術創造是從制作到登場都由草根自己完成;沒有哪種藝術表演能有如此廣闊的空間和舞臺;沒有哪種慶典能把人世間所有的真善美宣泄得如此淋漓盡致;也沒有哪項非遺能像社火這樣始終與時俱進不斷綻放出新技并不斷煥發出強勁的藝術生命力。毋庸諱言,與原生態的社火相比,今天的社火已少了許多禁忌和神圣性,平添了世俗化的表演和娛樂性。這算不算作是古老民俗的時代性或時代變遷呢?我堅信,面對飛奔的時代,民間藝術追求的應當是“新生”,而不僅僅是“復蘇”。我們有理由相信,紅火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基因將會恒久地回蕩在這片神奇的大地上,它不僅會成為鼓舞隴縣人民意氣風發走進春天的力量,也會成為我們這個民族滿懷信心走向未來的源動力。
打造中國社火藝術中心
□ 上官吉慶(寶雞市人民政府市長)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類的精神家園。隴州社火作為我國保留最完整的原生態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是寶雞重要的文化品牌。隴縣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民俗文化發展,深入挖掘,全力打造,使隴州社火成為中國民間藝術的一顆璀璨明珠,被授予“中國社火文化之鄉”稱號,成為中國社火藝術的發源地之一。今天,中國首屆社火藝術節在隴縣舉辦,為社火這一民間藝術瑰寶的傳承發揚搭建了寬廣平臺。希望隴縣縣委、縣政府以這次活動為契機,積極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弘揚中華文明,做大做靚社火文化品牌,發展壯大文化旅游產業,加速經濟社會跨越發展,為打造關天副中心、建設和諧新寶雞、實現六個走在前列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山花爭艷】
河北桃林坪花臉社火
廣西大酬雷
陜西隴縣隴州地臺社火
上妝
整理頭飾
推著玉米賽社火
整裝待發的馬社火
期待社火藝術的新紀元
□ 楊寶玉(中共隴縣縣委書記)
文化是一個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基因,是一個民族發展繁榮的精神動力。隴州社火是中國民間文化的一朵奇葩,是隴州人民的文化創造,兩千多年來,代代相傳,不斷創新,凝結了深厚的文化內涵,積累了豐富的文化記憶,承載著人民的精神追求,是隴州人民對民俗文化的巨大創造。回望歷史,展望未來,隴州社火傳承歷史之悠久,文化元素之豐富,群眾參與之廣泛,人民創造之神奇,凝聚力量之巨大,發展前景之廣闊,無與倫比,它實現了歷史與未來、人民與藝術、高雅與通俗的高度統一。民俗文化喜逢中國盛世,千年社火榮登藝術殿堂,給予社火文化藝術最高禮儀,這是隴州社火藝術發展的里程碑,是中國社火藝術的新紀元。
【隴州社火集錦】
社火是節日迎神賽會扮演的雜戲雜耍。隴州社火始于秦漢,其淵源是在古隴州先民祭祀土神、谷神活動中所表演的儺舞、祭祀舞中逐漸加進了其它雜戲雜耍的“百戲”廣場娛樂活動。這種“社日”慶典時所舉行的“百戲”游演活動,古隴州人慣稱為“社火”。隴州社火內容豐富,種類繁多,從表演和造型方面可分步社火、馬社火、高芯社火三種形式,其中步社火又分走社火、背社火、血社火、高蹺、耍大頭、參軍戲、打腰鼓、秧歌舞、花棍舞、彩燈舞、彩扇舞等,高芯社火又分平臺、多層、旋轉、山景、雜技、蹺板、板凳、藤桿等,共計近三十個種類。隴州社火內容多取材于神話、傳說和歷史演義,或仙佛精道、神頭鬼面,或忠臣烈士、披袍秉笏,或逐臣孤子、悲歡離合,或鈸刀趕棒、叱奸罵讒,也有求吉慶、頌政通人和、宣傳經濟發展等內容。隴州社火在全縣各鄉鎮村組遍布面廣,每年元宵節耍社火、賽社火已成習慣風俗,有極強的觀賞特征,被譽為“黃土地上的狂歡節”。
步社火
行走步社火走村串戶
行走步社火納福
車載血社火
馬社火
馬社火祭神
高芯社火
高芯社火寶蓮燈
高芯社火游湖贈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