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石鑒定專家李新嶺:判斷和田玉沒必要追究產(chǎn)地
玻璃仿品
大理石仿品
自古中國人對于玉,就懷有一種說不清的情愫。“君子無故,玉不去身”,“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玉文化包含著偉大的民族精神。中國向來推崇儒學,而儒學具有“崇玉”的思想,人們一直把玉視為品德,身份,財富的象征。
古人認為石之美者,是為玉。而玉材中的精英當屬和田玉。早在新石器時代,昆侖山下的先民們就發(fā)現(xiàn)了和田玉,中國絢麗多彩的絲綢之路的前驅(qū)其實是6000多年前的玉石之路,正是和田玉打通了東西方交流的運輸通道。時至今日,和田玉仍是中華民族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李新嶺,一個跟和玉石打了十多年交道的鑒寶專家。與其說是一位專家,我更喜歡稱他為惜玉之人。在他身上,少了幾分專家的冷峻,多了幾分玉的溫潤。近日由他編著的《和田玉鑒賞與投資》一書,為喜歡收藏和投資和田玉的讀者提供了一個更加接近和田玉,了解和田玉的機會。
近日中國網(wǎng)文化匯的記者,從什么是和田玉,和田玉的分類,鑒別,保養(yǎng)等方面,請教了李老師。
此“和田玉”非彼“和田玉”
中國網(wǎng)文化匯:李老師,和田玉就是指產(chǎn)自新疆和田的玉么?如果不是,那究竟什么是和田玉?
李新嶺:珠寶玉石分為寶石和玉石,玉石的定義就是自然界產(chǎn)出的,具有美觀,稀少,耐久性,和工藝價值的礦物集合體。礦物集合體的意思就是說很多細小的礦物聚合到一起。不像寶石那樣,是單晶體。而聚合體一般沒有形狀。和田玉就是指自然界產(chǎn)出的,具有美觀,稀少,耐久性,主要礦物為透閃石成分的礦物集合體。和田玉是沒有產(chǎn)地概念的,不管他產(chǎn)自哪兒,只要他的主要礦物是透閃石我們都叫他和田玉。但是普通人一般都認為和田玉就是產(chǎn)自新疆和田的玉石。但是國家標準指的是,不論它產(chǎn)自哪兒,只要主要成分是透閃石,都叫和田玉,是一個廣義的概念。狹義的概念才是產(chǎn)自新疆和田的玉石。而現(xiàn)在推廣的是廣義的概念。
中國網(wǎng)文化匯:和田玉一般是怎么分類的?
李新嶺:按照國家標準的和田玉分類,是按照顏色分的。因為外面的特征形狀,可以人為加工改變,但顏色是不變的特征。白色到青色分了四個色系:羊脂白玉,白玉,青白玉,青玉。還有綠色的叫碧玉,黃色的叫黃玉,黑色叫墨玉,糖色叫糖玉。
糖色是一種比較特殊的顏色,是和田玉形成以后暴露在地表或者淺地表,經(jīng)過溫度壓力變化,或者水沖刷,帶進一些礦物,或者它本身的礦物質(zhì)鐵氧化以后,變成褐色,黃褐色,咖啡色等,我們習慣上稱之為糖色。在以前做玉的時候,糖色是不要的。但隨著玉的升值,糖色的部分也越來越值錢。并且有些料一半都是糖色,做出來的工藝品也很漂亮,扔掉很可惜。隨著市場上出現(xiàn)的糖玉越來越多,因此我們就把它單分出來。另外,我們根據(jù)含糖色的多少再將其分類:含糖色在5%以下的,我們稱之為微糖;含糖色在5%到30%之間的,叫有糖色或者是帶糖色;30%到85%之間的,是白玉的底子,叫糖白玉,是青玉的底子,叫糖青玉;85%以上的,我們稱它為糖玉。
因此,根據(jù)顏色將和田玉分為了八個大類:羊脂玉,白玉,青白玉,青玉,黃玉,墨玉,碧玉,糖玉。這八個大類基本上把市場上95%的和田玉都已涵蓋進來了。
還有一種是根據(jù)它的產(chǎn)地來分類的。山里開礦挖出來的我們叫它山料;山料形成的礦,在自然環(huán)境下,經(jīng)過冰川運動,溫度變化,掉到河里,被河水長期沖刷,碰撞,磨成圓形,這種叫子料;還有一種是介于山料和子料之間,玉石的棱角稍有磨圓的,我們叫它山流水。它是由于山料經(jīng)長期的地殼運動,風化崩落,并被洪水沖擊,遷移到河流的中上游河床,而形成的;還有一種就是已經(jīng)形成的山料或者子料,由于河流改道,變成戈壁灘,然后暴露到地表,經(jīng)過風蝕,在戈壁灘上撿到的,我們稱它為戈壁料。
產(chǎn)地特色豐富玉石文化
中國網(wǎng)文化匯:很多人從新疆帶回來一塊和田玉,后來發(fā)現(xiàn)其實是青海玉或者俄羅斯玉,那么該如何區(qū)分和田玉,青海玉和俄羅斯玉?他們各自的特點是什么?
李新嶺:我個人認為沒有必要區(qū)分。判斷一塊和田玉的好壞,只要它的顏色,質(zhì)地,雕工都好,那它就是一個好東西,沒有必要追究它的產(chǎn)地。其實這些東西是沒有本質(zhì)差別的,塔門的礦物成分都是透閃石,密度,折射率等都是一樣的。但由于它的產(chǎn)地有細微的差別,所以人們感官用眼睛看的時候是有一定差別的。
青海料,它的白色有些偏灰,透明度相對高一些。并且它的水線比較重,比較多。水線就是類似于我們手掌紋一樣的線,但摸不出來。
俄羅斯料特別得白,像白紙一樣的僵白,游刃性比較差,顆粒相對粗一些。用手電看的時候,有顆粒感,我們叫它鹽粒性,就像鹽巴堆起來的感覺。而且它的糖色比較重。像市場上賣的手鐲,糖色很重的,是俄羅斯料的可能性大一些。
新疆料相對比較細,白色也很柔和,不刺眼,但也不泛灰色,游刃性比較好。
但是判斷它是哪種料的時候,不能僅僅憑其中一個特點就判斷,而是幾個因素要綜合起來。
中國網(wǎng)文化匯:因為不是每個人都有專門的儀器去鑒別和田玉的好壞真?zhèn)危虼四梢越o我們介紹幾種和田玉常用的鑒別方法么?
李新嶺:從鑒別上來說,每種東西都有它固定的特征。和田玉和其他的玉相比,從科學的角度來說,就是測量它的密度,折射率,光線特征,紅外光譜,礦物成分等特征。
而平時我們通過感官來判斷的時候,有幾種方法:首先,察看玉的光潔度。是自然形成的,還是加工出來的。好的玉的光澤和透明度都給人以溫潤的美感。二是因為和田玉比其他的石頭的密度要高一點,因此掂上去比較重。還有就是顏色,要留心觀察玉石的顏色,判斷出玉的屬別。
對于普通玉石愛好者來說,放大鏡和手電筒是必備的工具。放大鏡可以觀察到玉石表面是否有擦傷,裂紋,斷口等問題。手電筒是為了在室內(nèi)光線不足的情況下,用手電筒可以看透玉里面的瑕疵。
中國網(wǎng)文化匯:如何鑒別和田玉與其仿品?
李新嶺:現(xiàn)在市場上的仿品,比較容易迷惑的有三種:玻璃,大理石和石英巖。
出現(xiàn)最早,仿的最多的就是玻璃。但玻璃的仿品的外觀和玉有本質(zhì)上的區(qū)別。因為玻璃仿品不是雕出來的,而是用磨具倒出來的。比如做一個手鐲,將玻璃倒到磨具里,像翻砂一樣。而且它的光澤和玉的光澤是不一樣的,玉是油脂光澤,玻璃就是玻璃光澤。另外玻璃里面總會有氣泡,一般90%以上都有氣泡,只要有氣泡,那它就是玻璃了。像和田玉這種天然形成的東西,一般是沒有氣泡的。就算個別的有氣泡,他也是單獨的氣泡。而且由于玻璃密度低,它比較輕。一樣大小的東西,玻璃就比較輕,和田玉相對重。
大理石的仿品,鑒別起來相對來說簡單一些。因為大理石顏色很白,硬度比較低。所以用小刀或者鑰匙一劃,就有一道痕,用針一扎,就有一個白點。但是這種迫害性的行為一般不會做。其實如果是大理石戴一段時間,上面就會有一些劃痕。
最難鑒別的就是石英巖仿品。他的硬度比和田玉高,所以在硬度方面很難區(qū)分。但石英巖密度比和田玉低,比和田玉透,所以有時能夠看到里面有一些絮狀物。并且石英巖是玻璃光澤,玉是油脂光澤。
持續(xù)升溫 只因市場供不應(yīng)求
中國網(wǎng)文化匯:近些年和田玉一直在升值,那么您認為它升值的內(nèi)在原因是什么?
李新嶺:我認為原因有三點。第一點就是需求大,這是根本的原因。2000年前后,在新疆賣和田玉的店只有四五十家,而現(xiàn)在大大小小的店一共有5000家,幾年之間漲了一百倍。需求增長,價格自然會漲。與此同時,近幾年的開采量增長也比較快。從有記載以來到解放前,開采量是9000多噸,現(xiàn)在一年的產(chǎn)量等于過去幾年的產(chǎn)量。70年代,在新疆各個縣建立了和田玉礦,但產(chǎn)量不穩(wěn)定,全靠人工。年產(chǎn)量在幾百公斤到幾十噸不等。改進技術(shù)后,一個礦一年可以產(chǎn)出100噸到200噸。但近些年,由于玉價上漲,開礦的人越來越多,據(jù)不準確統(tǒng)計,好的時候,新疆一年的產(chǎn)量不超過1000噸,差的時候一兩百噸,最少也有500噸。在格爾木礦,兩個礦一年能產(chǎn)四五千噸。因此說,隨著需求的增大,開采量也相對大了。
第二個原因就是近些年物價升值,人民幣貶值。
第三原因是人工、雕工都在漲價,另外人們手中的錢也變多了。但我認為根本原因還是需求大。
中國網(wǎng)文化匯 :關(guān)于和田玉的收藏,藏家們存在哪些誤區(qū)?您可以給收藏和田玉的藏家一些建議么?
李新嶺:現(xiàn)在很流行收藏這個詞,很多東西都可以收藏。我認為和田玉是一個比較好的收藏品,因為它稀少,耐保存,但收藏和田玉存在四個誤區(qū)。
一是收藏和田玉就要收藏白的。白的的確比較好,價格也比較高。但就近幾年來看,升值快的不一定是白的,青玉、糖玉、墨玉、碧玉升值也很快而且升值空間很大。
第二個誤區(qū)就是一味的追求子料。實際上,和田玉的子料的母體就是山料,所以只要子料中有很好的,那么山料中一定也能夠找到。其實市場上的子料,差不多只有10%是比較好的。
還有人追求“皮”,子料一定要“帶皮”。其實以前人們認為“皮”是臟東西,要去掉的。但現(xiàn)在有皮的東西要比沒皮的東西貴。有的人看到皮色好,就出高價買,但是打開以后里面卻很差。我認為應(yīng)該先看肉好,再看皮。
還有就是追求產(chǎn)地,一定要新疆的料。其實就玉來說,每個地方產(chǎn)的都有好壞之分。
人養(yǎng)玉 玉潤人
中國網(wǎng)文化匯 :如何保養(yǎng)和田玉?
李新嶺:和田玉的韌性、硬度適當,并且耐高溫、耐酸堿,所以保養(yǎng)相對來說比較簡單。只要單獨保管,避免磕碰就可以了。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玉要經(jīng)常戴,身體產(chǎn)生的油脂在玉表面會形成一層包漿,會使得玉更溫潤。
和田玉記載了中國幾千多年的玉文化。如今,隨著收藏升溫,和田玉也成為了藏家們追逐的焦點,希望藏家們在收藏的同時也真正能夠兼?zhèn)湓S慎在《說文解字》中所說的玉之五德——仁、義、智、勇、信,將這種玉德傳承下去。
(編輯:system)
· | 琴島榮德秋拍再創(chuàng)佳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