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中的辛亥革命 | 以史為鏡,方知萬世之事。在迎來辛亥革命100周年紀念日的歷史節點上,回望這段改變中國命運的偉大革命就顯得尤為重要——而文藝作品恰是藝術化地再現歷史的最佳方式。>>>> | | 數風流人物 看辛亥群英 | 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頭打響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槍。百年后的今天,藝術家們挖掘歷史的富礦,以“辛亥革命”為題材創作的電影、電視劇、美術作品、舞臺劇陸續與觀眾見面。>>>> | | 西部電影:一段未完結的神話 | 西部地區悠遠的歷史和厚重的現實牽系著我們民族的“根”,它能讓我們反省自身,能讓我們敬畏自然、熱愛生命,更能讓我們在浮躁和喧囂中冷靜下來,去思考自己的追求與人生。>>>> | | Hello,音樂劇 | 音樂劇本身的特點決定它可以做成產業。一部音樂劇在全國巡演200場,對市場來說,也是一個挑戰。上海的成功讓我們確定了音樂劇要靠品質取勝、把觀眾當上帝的思路。>>>> | | 《中國達人秀》打造中國夢工場 | 《中國達人秀》節目旨在實現身懷絕技的普通人的夢想!皼]有任何門檻,不限任何才藝”是其核心標志,讓擁有才華和夢想的任何一個普通人,都可以展示天賦和潛能。>>>> | | 民營小劇場話劇的生存之道 | 國家院團、民營劇團、個人團體……如今話劇市場中的團隊可以說是越來越多,許多劇場的檔期被這些團隊安排得滿滿當當。風格各異的話劇輪番上演,看戲成了一種時尚。>>>> | | 《鐵道游擊隊》:軍旅舞蹈新標桿 | 大型紅色經典舞劇《鐵道游擊隊》5月19日至21日再次上演后引起關注!惰F道游擊隊》的上演是總政歌舞團在近30年來首次進行舞劇的創作,傾注了創作班子極大的心血。>>>> | | 揭秘中國電影產業的2010 | 伴隨著全球經濟的復蘇,2010年,中國電影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影片生產與票房增長、新增銀幕數、市場消化能力皆創下新高。國產商業大片實現了票房與口碑不再對抗的新格局。>>>> | | 讓優秀的歌曲“唱響中國” | “唱響中國——群眾最喜愛的新創作歌曲征集評選活動”自2010年7月14日啟動以來,征集到歌曲18132首,在網絡上吸引3億人次參與投票。本文特約請專家對本次活動進行評述。>>>> | | 產業化時代電影評論的新出路 | 日前,中國電影評論學會迎來了30周歲生日,老中青三代電影評論家、理論家匯聚北京,共議中國電影評論的現狀與未來,提出了大量具有建設性的批評與意見。>>>> | | 日本文藝與日本人的災難意識 | 日本,菊與刀的國度。靜美恬淡的菊與冷酷決絕的刀,構成了日本文化的雙重性與國民性格的矛盾性,也生發出各具魅力的藝術花朵。在天災面前,人們的心靈更需要藝術的撫慰。>>>> | | 諜影重重后面的觀察與思考 | 2011年,紅火3年有余的諜戰劇繼續閃耀電視熒屏,風格各異的諜戰劇爭相吸引著觀眾的眼球,新一輪諜戰劇的收視熱潮再度涌起。在市場日趨飽和之后,諜戰劇該何去何從?>>>> | | 電影“航母”搏擊市場的氣勢與力度 | 2009年,國有電影企業改制已基本完成。在新起點上,國有電影企業在尋求新的發展模式。目前,中影集團與上影集團已在醞釀上市,顯示了國有電影企業向市場化邁進的重要舉措。>>>> | | 中國災難片類型化的幾點不足 | 對于一些國人,探討災難片問題確實有些障礙。新晉國產票房紀錄創造者《唐山大地震》也說明,中國電影觀眾在這個問題上已成熟,他們能夠區分開虛構的藝術和真實的社會歷史。>>>> | | |
|
|
|